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

2017-09-01 04:35王娜
魅力中国 2016年52期
关键词:新模式人才培养

王娜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信息及水景充斥了21世纪世界的各个角落,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以及旅游业发展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加快对电子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转变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就现代电子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目前在该领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电子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新模式

引言

现代电子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旨在培养出新的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出的人才应该是立足于社会的需求,具备真正的各类电子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的设计、研究、制造、开发以及应用能力等的高等工程技术人员。目前,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许多传统的问题,无法完全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所以,加快转变现代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现代化的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作为企业不断进步的人力保障,而且,为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大都面临着结构型调整和转型,结构调整下的企业会加速经济增长和新兴行业的发展,这对技术素质较低、技术应用能力较弱的劳动者是不利的。电子工程专业是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技术性专业,更加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水平作为未来现代型企业的人才选择的标准,而目前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积极转变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方面,电子工程专业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以高效课堂教学为主,且高效该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不完善,对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有一定的误导,专业定位不准确。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实训的机会很少,政府财政用于建设高校电子工程实训室的数量本就不多,再加上学校对于学生实训的不重视,很多校领导便将这些实训室挪为他用,致使实训形同虚设,一般该专业的学生直至毕业并没有太多的实际应用技能。再者,高校中用于电子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师团队综合水平也有待提高,很多电子工程专业的老师在课堂上确实口若悬河,但是在真正的电子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上并未有所成就,实际应用能力也就不高,故而,无法满足现代电子工程人才培养需求。

(二)转变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转变电子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则有利于该领域学者真正的明确对于电子工程专业的学习的目的,了解电子工程专业的本质,从而转变原有的学习心理,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去练、去研究、去实践;二来有利于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研究、开发、设计和应用能力,从而有利于其毕业后更具人才竞争力,更好地选择就业企业,使其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三来有利于是现代电子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从而有利于国家现代电子科技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二、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转变电子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新型人才培养计划,需要从培养该领域人才的主要平台——现代高校入手,具体建议如下: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专业定位

首先,需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专业定位。当下,很多高校在培养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旧像其他学术性专业的教育一样怀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学生考试成绩提高为目标,误解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真正目的。作为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者,应明确电子工程专业是一门拥有现代电子科技特色的技术性专业,该专业的教育更多的是实用技术的教育,应该注重的并非仅仅是课本上理论的讲解,更不是单纯的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是学生真正的设计、创新、研究、开发和应用电子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的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

转变电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针对现代电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首先要加强重点专业课程的建设,随着信息科技的应用推广,各个行业在管理模式方面不断改善,而各行业的不断发展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不断更新,所以,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下,高校應该积极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比如,将微机原理与数字电路合成一个阶段进行教学,这样便可以让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学习。另外,要增加学习者的课外实践课程,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该专业人才专业素质和能力。

(三)建立基础实验体系,形成专业特色

建立实验体系,形成主业特色是转变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环节。基础实验体系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很重要的一点,也是电子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包括仪器表实验、单机片实验、电子线路实验、信号和系统实验等,基础实验是最为常规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体系中,可选择去除简单的实验内容,抓住重点的实验,结合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将重点的实验课程进行详细系统的讲解,方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和各类电子设备的开发和维护;同时结合电子工程相关知识和光电技术,以及一体化技术,以培养多方向技能和综合型人才为目标,实现电子工程专业与其它相关专业的交叉和融合,形成具有多学科综合能力的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参考文献

[1]“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焦李成,石光明,钟桦,公茂果,缑水平,侯彪,王爽,高新波.计算机教育.2009(11).

[2]建设具有“大信息”特色的电工电子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J].成谢峰,张学军,朱震华,李巍巍.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1).

[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谢云,谷爱昱,王钦若,谢光汉,程汉湘,禹思敏.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猜你喜欢
新模式人才培养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