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研究

2017-08-31 08:24王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高等学校

摘 要 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社会服务功能还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本文在分析大庆市高校共享课社会服务现状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课程社会服务功能的四个策略,即加大宣传使社会学习者了解课程资源, 课程社会服务功能纳入高校评估体系, 加大共享课程评价体系中的服务功能权重,政府社区学校整合资源共建开放式大学,以期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精品资源共享课 社会服务功能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大庆是一座迅速发展中的能源型城市,近年来人口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还不能适应高层次、国际化城市建设对人口素质的要求。据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大庆受高等教育人口33.8万人,仅占15-64岁劳动人口的七分之一,而为这样庞大数量的人口提供高等教育是不现实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因而充分利用大庆地区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资源提升地方人口素质既能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又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更明确的方向。

1大庆地区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社会服务现状

通过登录大庆地区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及爱课程网进行的观察和分析表明大庆地区高校精品资源课资源比较丰富,总体数量较大,学科分布较全,基本包含工科、理科及文科的多数专业,不少课程均是大众健康和提升素质所需要的通识性课程,国家级和部分省级课程视频和课件能够顺畅地在外网播放,本身具备了一定的服务社会的能力,但由于部分省级和校级精品共享资源只能在内网使用,课程的管理功能只针对学生开放,网上浏览量还比较小,因而社会服务功能还没能很好的发挥。具体数据如表1:

表1:大庆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情况

2制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社会服务功能的因素分析

2.1 课程社会服务意识不强

目前,多数学校课程建设受益对象只是大学生,还未意识到共享课程建设应对社会学习者起到的作用,因而一方面不向社会宣传网站,使得大众对课程一无所知;另一方面很多课程菜单是依据课程建设评分标准而设立,网站内容实用性不强。

2.2 网络平台开放程度不足

目前,由于资金和安全问题所限,高校只有国家级精品资源课能够在爱课程网站进行全程免费学习,省级和校级课程多建在学校内网或局域,使得社会学习者无法正常打开网站内容进行学习。如上文提到的学校1,所有的省级和校级的精品课资源均设置了登录限制,无法打开网页,使得课程资源成为了象牙塔中的阳春白雪。

2.3 民众学习热情尚不高涨

由于我国还未实现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文化”尚未成为社会基本特征。学习还没有成为社会的核心理念深入到社会成员意识之中。并不是每个单位、每个组织、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把学习视作一种生活方式和手段,作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学习活动还不是社会的时尚。

3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策略

3.1 加大宣传使社会学习者了解课程资源

我们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社会学习者对一些商业门户网站提供的哈佛等名校的授课视频比较了解, 而公众较少知道爱课程等网站提供的大量免费课程,对本市或本社区高校的开放课程更无从了解。因而,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应具有强烈的教育资源整合意识,互相合作,加大对民众的宣传,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区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目录、课程简介、登录网站等信息,以供民众选学。同时还要建立社会对课程的评价机制,通过课程论坛互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民众对课程的反馈信息,一方面为课程评价提供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为课程的进一步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使课程建设更切合实际。

3.2课程社会服务功能纳入高校评估体系

2011年,教育部正式发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通过评估,推进高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社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和评价、监督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因而在第一轮的评估中有了考察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的相关指标,但是更注重培养的人才对地方的适应性,忽视了大学的课程向社会的开放程度和社会服务功能;社会和企事业对高校的评价也仅限于其培养人才的质量。新一轮的审核评估重点考察学校办学条件、本科教学质量及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程度,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运行状况,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效,对社会服务功能的考察也显得不足。这样就使得高校忽视课程的社会服务功能,造成了精品课程服务对象的狭窄。

因而教育管理部门在制定高校评估指标时要把大学向社会贡献知识能力,提升地区整体民众文化素质所做的工作及社会对学校的开放课程的认可度等作为重要指标,这也符合终身教育理念,更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下转第82页)(上接第80页)

3.3加大共享课程评价体系中的服务功能权重

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建设的杠杆。2012年国家颁布的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指标中的社会评价指标中社会认可度占总分的5%,且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训、实习产品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得率,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为评价标准,没有体现对课程社会服务能力的评价。本科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指标中 “实际效果”占2-7%的比例,且在“课程的资源具有较好的共享性,能在高校推广应用,将对同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并对社会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有益帮助。”的表述中对课程的社会服务功能亦是轻描淡写,似是可有可无的标准。这样就导致课程建设过程中重建设、轻使用,有校内、无校外的現象。

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制定各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价指标时应加大课程社会服务功能的权重,从而提高课程建设者社会服务意识,使课程的建设和利用更大范围地向社会、社区开放。

3.4政府社区学校整合资源共建开放式大学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具有强大资源整合能力的网络教学综合管理系统,如超星泛雅,可向高校出售已建课程也可供高校自建共享课程,且平台有良好的教学管理和移动学习功能,但需要学校进行购买。政府和社区则可从教育经费中拨出部分款项,资助高校进行课程的建设和资源的整合,从而使社会和社区更受益。政府还可出台单项课程或技能训练合格证书,民众可以到当地高校课程网站注册进行学习,进入教学管理系统,成绩合格颁发证书。此外,技能型课程还可通过高校实训中心进行培训,实行线上和线下学习的结合。高校修同课程的学生可成为实训中心的“小师傅”,得到实践和职业能力的锻炼。通过这些举措,三方共建开放式大学,切实使精品共享课为社会服务。

提升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社会服务功能关系到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应得到政府和高校的重视,并从多方面入手提高课程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从而使其更好地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

基金项目: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大庆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研究”(编号:DSGB201615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燕: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副教授(1967-),研究方向为外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振天,我国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总体设计与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12(3):23-28.

猜你喜欢
精品资源共享课高等学校
发电厂水处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现状与思考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