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琳娜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体现民族性,还要立足当前的时代发展特色,体现时代性。本文从几个方面就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 联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8-0-01
核心价值观属于一种社会主流意识的本质体现,建立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等基础上的社会价值信用,也是保障社会各项制度稳步运行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本质内涵的凸显,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方面意义重大。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同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示,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去北京大学讲话的时候就曾经强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建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于古代圣贤提出的传统道德规范进行有鉴别的对待,并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推陈出新,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财富滋养现代人,坚持文化育人。因此,我们要认真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立足当前国情,让优秀的价值理念展示出中国气派。
一、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因为长期的生活习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情民俗以及语言文字,稳定的共同体也由此产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产物,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发展的价值系统,包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血气,是民族认同感的表现。其中,爱国情怀表现的尤为明显。从古至今,爱国情怀一直是中华民族不变的精神理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等都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很多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心血,甚至生命,不管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总有人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为中华民族的兴亡而奋斗上,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以长征为例,长征是在中国革命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做出的重要决定。在这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途中,红军战士遇到了很大的艰难险阻,甚至可以说超出了人类的极限。根据历史资料显示,到达了陕西之后,长征军队从原来的二十多万人减少到了三万三千多人,其余的革命战士都牺牲在了长征路途中。这些革命烈士的鲜血洒了一路,这种为国牺牲的精神感天动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爱国情怀让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人士为国家发展前仆后继,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的后面,甚至为了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爱国主义不仅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也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爱国情怀根植于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不管地域南北,也不分男女老少,属于一种崇高的情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其内涵的凝练经历了一个逐步丰富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了很多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在党的十八大中被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根据中国实际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如果单纯的从字面语义上来看,这些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性是很难区分的,要体现中国特色必须要在实践中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具备中国特色,或者是要包含中国范儿,要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很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如同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一样,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要跟国家、人民结合在一起,让其成为一体,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当然也离不开对世界文明的借鉴,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从这些都可以看出,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其中不容小视的思想源泉。习近平主席还强调,我们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这样的核心价值体系才具有生命力。打个比方,中华传统文化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扶贫济困”等思想理念,放到现在也不会过时,其时代价值永远不会褪色,只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后的时代表达,其道德规范以及精神气质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展现。
三、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传承和超越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才能生根发芽。在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进而形成民族凝聚力。
1.坚持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文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是特定时期的精神寄托,带有时代的印记。我们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的时候,要认真看待继承与批判的关系。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除了有仁爱、诚信、正义以及求大同的道德规范,这是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优秀文化,还有一些消极落后的成分,像君臣父子、男尊女卑等,这些思想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因此,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找出传统文化的精华来汲取,去掉糟粕。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古代文化的清理,汲取精华是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条件,这并不是意味着毫无批判的吸收。”此外,在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些跟当前社会不太适应的部分需要进行革新,明确什么是继承,什么是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传统文化中那些等级森严、保守专制的思想跟现代社会强调的平等法治以及公平正义等思想不相适应,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就要结合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改造传统文化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弘扬优秀的部分,在创新中升华,实现传统性跟现代性的结合,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是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精神营养,才能引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
2.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
文化是软实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思想与精神价值的凝聚,渗透力和影响力很强,体现了民族的精神面貌与实力。当今时代属于变革与快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在逐步深入,各种思想碰撞,文化实力的作用更加突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属于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属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跟世界经济体系融为一体,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也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根基,合理的吸收其他国家的有益文化内涵。文化不是封闭静止的,也不是绝对化的,更不是狭隘化的,文化具备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交流与融合中进步,是不同民族文化差异性以及统一性的联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兼收并蓄,从外来文化中吸收精华。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把这种优秀的品格发扬光大,体现民族气息,用全球化的发展眼光看待西方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包括讲究科学理性以及追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这些能够进一步填充我们传统文化的空缺,把这些精华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体现了民族特色,还体现了世界特色。
3.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也是指引社会前进的科学化理论,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这样才能更好的抵制西方不良文化对我们的侵蚀。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顽固的教条主义,属于开放性比较明显的理论,具备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备很强的中国特色,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结果,具备很强的民族特色以及实践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思想潮流,在多样化中达成共识,扩大社会认同,进而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与问题,维护社会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要引导公民确立文化的自觉性于与认同感,这样才能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础,这项任务长期而艰巨。复兴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的创新,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还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12-24.
[3]欧阳军喜等.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5(3).
[4]叶小文.在市场经济中激活中国民族的精神基因[J].人民论坛,201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