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

2017-08-31 12:54李勤昌许唯聪
关键词:优势产业竞争优势

李勤昌,许唯聪

(1.广州工商学院,广州 510850; 2.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 116025)

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

李勤昌1,许唯聪2

(1.广州工商学院,广州 510850; 2.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 116025)

基于联合国数据库数据,采用RCA指数测算2010—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比较优势,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不同产业上各具比较优势,中国投资者应当针对不同国家的产业优势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布局投资的产业方向。并提出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具体建议,如合理确定投资“点”,实现“多点带面,全域协同”的发展局面;双向并进,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合理构建与完善产业进入退出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对外直接投资;一带一路;RCA指数;比较优势;产业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全球经济恢复乏力,我国主要出口市场外需低迷,主要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国内劳动力持续增长,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的矛盾逐渐凸显,产能严重过剩,供给侧改革任务艰巨,出口增长新动能培育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合理利用产业比较优势,转移过剩产能,扩大中国对“一带一路”全域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意义重大。随着“走出去”战略不断深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我国OFDI动因、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上。王恕立等(2015)[1]利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和扩展投资引力模型,考察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对中国OFDI投资选择与投资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OFDI规模更偏向于优越的制度环境,投资选择偏好于较差的制度环境;技术寻求型OFDI偏好于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或地区,而市场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OFDI偏好于优越的制度环境,政府效率、政权稳定、腐败控制对OFDI投资规模具有强劲的正向作用。肖鹞飞等(2016)[2]构建引力模型,引入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分析中国OFDI的区位选择,结果表明:中国对发达国家OFDI表现出技术战略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特征,而对发展中国家OFDI具有资源寻求型特征。随着空间计量学的兴起,一些学者将空间计量分析引入到中国OFDI区位选择问题中进行研究。例如马述忠等(2016)[3]从空间视角出发,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运用2003—2014年4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对中国OFDI的第三国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且呈现出资源寻求动机和贸易导向特征。

分析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关于我国OFDI选择研究成果颇丰,但现有文献缺乏对中国投资的行业比较优势分析。因此,本文以巴拉萨比较优势分析方法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产业比较优势,并提出“多点带面、全域协同”发展的投资策略,为扩大我国对“一带一路”全域的OFDI以及改善其产业布局提供依据。

二、产业竞争优势估计

(一)理论与方法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是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4]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演化而来: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随着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其主导产业会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这种梯度转移的关键在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所构建的多层次区域系统。例如,投资国某类处于生命周期衰退阶段的边际产业,其利润增长、市场占有空间逐渐缩小,为了延续其生命力,投资国可以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转移到成本较低且该产业处于较低梯度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通过转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产业的比较优势来延续投资国夕阳产业的寿命周期,获取比较收益,还可以“腾笼换鸟”,为投资国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释放空间,提供生产要素条件,促进生产要素由夕阳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与集聚,最终实现投资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日本学者小岛清(kojima)[5]的“边际产业扩张论”也指出:OFDI应该利用国际分工原则,将本国已经或者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向世界其他具有该产业比较优势的国家转移,在国内集中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种投资不仅可以提高投资国的投资效益,还能够促进双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机理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机理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按地理区位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划分为西亚、南亚、东盟、中亚、中东欧、独联体六大区域,分区域计算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与中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通过巴拉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分析“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比较优势,为我国企业OFDI的产业选择提供合理化建议。巴拉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指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占该国所有产品出口的比重与世界该产品的出口占世界所有产品出口的比重的比率。该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Xij为国家j出口产品i的总额;Xtj为国家j所有出口产品的总额;Xiw为世界出口产品i的总额;Xtw为世界所有产品的总出口额。相关经验研究表明,RCA指数大于2.5,说明该国在该种产品的出口上具有很强比较优势,且RCA指数越大表明显性比较优势越强;RCA指数处于[1.25,2.5]之间,则说明该国该产品的出口具有较强的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处于[0.8,1.25)之间,说明该国在该产品的出口上具有一般的比较优势;RCA指数小于0.8,说明该国的该产品出口具有比较劣势,且RCA值越小,产品比较劣势越显著。此外,可以通过比较两国的RCA差值的绝对值来对比两国的产品比较优势,绝对值越大,说明两国在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差异越大,两国可以通过投资、贸易活动实现优势互补。

(二)总体对比

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九大门类货物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见表1。

如表1所示,中国在五大类初级产品方面整体表现出显示性比较劣势。具体而言,在食品和活畜的出口中,南亚的RCA指数高达5.6407,说明南亚在食品及活畜产业方面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西亚、独联体国家在该品类下也表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而中国的RCA指数仅为0.4023,比较劣势十分显著。在饮料和烟草的出口中,独联体国家表现出强劲的比较优势,中东欧国家次之。中亚和西亚区域在该品类下表现出较强的比较优

表1 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RCA指数对比

势。中国的RCA指数仅为0.1699,没有竞争优势。在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的出口上,东盟及独联体国家表现出极强的比较优势,其次是中东欧、西亚和中亚国家。中亚、西亚、东盟国家在矿物原料、润滑剂和原料的出口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而中国、南亚、中东欧国家则表现出显著的比较劣势。东盟和独联体在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的出口上表现出强劲的比较优势,而中国、中亚、南亚、中东欧国家在该品类的出口上表现出显著的比较劣势。

在四大类工业制成品上,中国整体表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尤其在杂项制品、机械和运输设备、制成品的类目上表现更为明显,印证了中国制造业大国的现实成就。东盟、中亚在工业制成品类目的竞争优势最弱,中东欧国家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南亚国家在杂项制品、制成品类目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独联体、西亚国家仅在制成品类目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其他工业制成品类目上无竞争优势。

由以上对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六大区域九大类商品RCA指数的测算可以看到,各国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也各有不同。按照RCA指数大于1表明产业竞争力较强、RCA指数小于1表明产业竞争力较弱来划分,本文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六大区域的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强弱进行比较分析,如表2所示。

表2数据表明:中国出口竞争优势产业主要集中于工业制成品领域;独联体国家在初级产品上表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但在工业制成品上竞争优势较弱,仅在制成品类目上具有比较优势;西亚国家在初级产品上同样表现出竞争优势,此外,在制成品类目上亦具有比较优势;东盟国家在第2、3、4类产品上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对其他品类的出口无竞争优势;中亚国家在第1、2、3类产品上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但在其他产品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南亚国家在第0、2、6、8类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中东欧国家竞争优势产业集中于第0、1、2、6、7、8类产品上,可见中东欧国家的优势产业具有多样性特征。

(三)中国与东盟国家对比

中国与东盟国家RCA指数对比见表3。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优势产业仍然集中于第6、7、8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第8类的竞争力很强;柬埔寨、越南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也是第8类产业;马来西亚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是第4类;蒙古的优势产业为第2、3类产品;泰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为食品和活畜类产业;文莱是典型的石油经济国家,矿物原料资源产业一直是文莱的支柱产业;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棕榈油、可可资源,独特的自然气候及地理位置优势造就了其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是第4类产业;新加坡的优势产业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但国际竞争力并不是很强,例如新加坡在第1、3、5、7、9类产业上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RCA指数都小于2.5,说明新加坡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还有待提升。

表2 2010—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行业竞争优势强弱对比

表3 2015年中国与东盟国家RCA指数对比

以上分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投资东盟的产业选择提供了决策参考。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东盟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本国比较劣势而在东盟各国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投资,将国内劣势产业尽快转移出去,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OFDI的投资回报率,还能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中国与中亚国家对比

中国与中亚国家RCA指数对比见表4。表4数据表明,中亚国家在全球市场中处于极强竞争力范围(RCA≥2.5)的产业是矿物原料、润滑剂和原料,这是由于中亚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新的波斯湾”。对比中国与中亚国家RCA指数,可以发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竞争优势产业没有重叠,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潜力。中国企业应依托中亚区域作为新的能源战略选择,对中亚地区的OFDI应集中于矿物资源、能源产业,深化与中亚地区,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国家的能源合作。哈萨克斯坦矿物原料、润滑剂和原料的RCA指数高达6.8156。哈萨克斯坦的矿产资源储备与开采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铬矿储备量仅次于南非国家,位列世界第二;中国对铬矿的需求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每年国内开采量不足10万t。中国在与中亚地区开展投资合作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国家的资源优势,打造开发矿产资源合作模式,利用资源开发带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国家的经济发展。相比之下,吉尔吉斯斯坦的竞争优势产业集中于饮料和烟草产业和未分类商品上,在食品和活畜、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产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表4 2015年中国与中亚国家RCA指数对比

(五)中国与西亚国家对比

中国与西亚国家RCA指数对比见表5。表5数据显示,西亚各国在第0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埃及、塞浦路斯、土耳其、希腊、也门、约旦;在第1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巴勒斯坦、巴林、塞浦路斯、希腊、也门、约旦;在第2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埃及、巴勒斯坦、约旦;在第3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阿联酋、阿曼、埃及、巴林、卡塔尔、塞浦路斯、沙特阿拉伯、希腊;在第4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阿曼、巴勒斯坦、希腊、也门;在第5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埃及、塞浦路斯、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约旦;在第6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土耳其、希腊、以色列;西亚各国在第7类产业上均表现出较弱的国际竞争力;在第8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巴勒斯坦、土耳其、约旦;在第9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阿联酋、阿曼、卡塔尔。

(六)中国与独联体国家对比

中国与独联体国家RCA指数对比见表6。如表6所示,白俄罗斯在第0、3、5类产业上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俄罗斯联邦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集中于第3类产业;摩尔多瓦国家在第0、1、2、4、8类产业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乌克兰国家在第0、1、2、4、6类产业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亚美尼亚国家在第1、2类产业上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在第6、9类产业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对比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RCA指数对比见表7。如表7所示,中东欧各国在第0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爱沙尼亚、保加利亚、波兰、黑山、塞尔维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克罗地亚等;在第1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爱沙尼亚、保加利亚、黑山、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克罗地亚;在第2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阿尔巴尼亚、爱沙尼亚、保加利亚、波黑、黑山、立陶宛、拉脱维亚、克罗地亚;在第3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黑山、立陶宛;在第4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保加利亚、波黑、塞尔维亚;在第5类产

表5 2015年中国与西亚国家RCA指数对比

表6 2015年中国与独联体国家RCA指数对比

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波兰、立陶宛;在第6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保加利亚、波黑、波兰、黑山、塞尔维亚、罗马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在第7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在第8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有:阿尔巴尼亚、波黑、波兰、克罗地亚;在第9类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只有阿尔巴尼亚。

表7 2015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RCA指数对比

(八)中国与南亚国家对比

中国与南亚国家RCA指数对比见表8。如表8所示,马尔代夫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是食品和活畜;阿富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第0类、第2类、第9类产业上;巴基斯坦的比较优势产业集中于第0类、第6类、第8类产业上;孟加拉国的比较优势产业比较单一,集中于杂项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尼泊尔的竞争优势产业主要有第0类、第1类、第6类等;斯里兰卡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产业主要有第0类、第4类、第8类。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测算了“一带一路”各国RCA指数,发现东盟区域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于初级产品;中亚区域的优势产业集中于矿产资源和未分类商品;西亚区域的优势产业集中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中的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未分类商品等;南亚区域的优势产业集中于食品和活畜、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及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与杂项制品;独联体区域的优势产业集中于初级产品;中东欧区域在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等产业上均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不是十分显著。这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合理选择投资产业,扩大中国对“一带一路”全域投资规模,实现“多点带面,全域协同”的空间均衡战略布局,提出如下建议。

表8 2015年中国与南亚国家RCA指数对比

(一)合理确定投资“点”,实现“多点带面,全域协同”的发展局面

首先,面对当前对全域投资过度在东盟等少数地区集聚的问题,要在国家层面研究确定“多点带面”中的“点”,即确定各地区中的主要投资国,并将投资引向这些国家,以便形成各地区的投资增长极,为空间集聚打下基础。具体来说,可根据各地区不同国家的行业比较优势,确定不同类别的投资增长极,这即可解决目前的单一地区过度集聚问题,也可避免邻国的竞争问题,又可保证投资者的投资效益。其次,引导投资进入各地区增长极中核心投资行业的上下游领域,尽快发挥集聚效应,将增长极做大,为“以点带面”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研究增长极内和相邻国家的要素成本等因素变化,当邻国比较优势出现后,应及时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引导增资向邻国外溢,如此,“以点带面”局面便可形成。当多个地区不同行业“以点带面”形成后,一个全域内空间均衡、行业均衡的“全域协同”发展格局便得以形成。

(二)双向并进,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

我国OFDI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切入全球价值链(GVC)高端环节,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但当前OFDI主要集中于资源能源和初级制造业,投资产业布局存在较大缺陷。在进行OFDI产业选择时,首先要决定投资方向,解决投资全球价值链上游端还是下游端的问题。[6]我国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下游之现实,决定了我国对外投资宜采用“向上”、“向下”双向并进的策略,优化投资的产业布局结构。首先,选择“一带一路”国家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的产业进行投资,通过技术逆向溢出与学习效应,接触前沿领域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我国的产业竞争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向全球价值链低端进行投资,可以将国内过剩产能和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向产业结构层次更低的国家转移,释放的资源集中于国内优势产业的发展。只有“向上”、“向下”两个方向协调合作、均衡发展,才能充分发挥OFDI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作用。

(三)合理构建与完善产业进入退出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现如今,国内新兴产业对落后产业的替代严重不足,落后产业占据了大量稀缺资源,导致国家的集中优势战略止步不前。政府亟待进行政策调整,变革体制与机制,以实现对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构建产业进入退出的替代转化机制,及时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新常态下国家整体资源的配置效率,为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禀赋资源,以推进经济持续增长。[7]

[1]王恕立,向姣姣.制度质量、投资动机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J].财经研究,2015(5):134-144.

[2]肖鹞飞,朱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6(4):47-58.

[3]马述忠,刘梦恒.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第三国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方法[J].国际贸易问题,2016(7):72-83.

[4]VERNON 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66, 80(2): 190-207.

[5]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6]赵春明,解亮品.以产业升级为导向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策略分析[J].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新视野,2015(1):91-97.

[7]邓向荣,曹红.产业升级路径选择:遵循抑或偏离比较优势——基于产品空间结构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6(2):52-67.

[8]周绍东,邰俊杰,罗金龙.以“一带一路”为核心构建区域价值链:比较优势与产业选择[J].经济论坛,2017(3):137-141.

[9]BALASSA B. Trade liberalis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 The Manchester School, 2010, 33(2): 99-123.

[10]DOWLINGA M, CHEANG C T. Shift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sia: new tests of the “flying geese” mode[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0, 11(4): 443-463.

[11]CHEN Y, HSU W C, WANG C Q. Effects of outward FDI on home-country export competitiveness: the role of location and industry heterogeneity[J].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Foreign Trade Studies, 2012, 5(1): 56-73.

2017-05-25

李勤昌(1959-),男,教授;E-mail:liqinchang9@163.com

1671-7031(2017)04-0072-09

F125

A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竞争优势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矮的优势
感谢竞争
画与话
“一带一路”战略下绍兴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
区域优势产业判别及发展对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个案的研究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