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丽芬 许倩瑜 万 婷 周斯敏 谢艳秋
·临床研究·
家属培训对改善神经内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阮丽芬 许倩瑜 万 婷 周斯敏 谢艳秋
目的:探讨家属培训在改善神经内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医院神经内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48例,每位患者各选取1名家属作为培训与研究对象(148名),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和记录培训前及培训后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认知状态评分(NC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生存质量评分(SF-36),以及家属疲劳严重程度量表评分(F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培训后随访1个月,观察组NCSE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属培训在提高神经内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神经内科;认知功能障碍;家属培训;生存质量
神经内科作为一个收治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周围神经麻痹、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的场所,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恢复较快、预后良好,但对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而言,多具有原发性疾病较重、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给家庭及社会构成极大负担[1]。尤其神经内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基本需要依靠他人照顾,而这项照顾由家庭照顾者承担与完成[2]。尽管照顾家庭成员对照顾者存在积极影响,但其所致的负面影响也明显高于正面效应,不利于患者康复及社会稳定,所以加强家属培训至关重要[3-5]。我院就家庭培训在改善神经内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方面进行相关研究,旨在提高家属照顾效果、减轻家庭负担、改善患者及照顾者生存质量。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48例,纳入标准:(1)符合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6]。(2)年龄40~68岁。(3)受教育年限≤6年,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20分,受教育年限>6年,MMSE评分≤24分。(4)家属培训者为患者的主要照顾者,每周照顾时间5 d以上。(5)家属无重大精神问题和躯体疾病。(6)病历资料完整。(7)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或听力障碍。(2)意识障碍、严重失语。(3)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4)恶性肿瘤等原因致患者预期生存期不足1年。(5)病历资料不全或依从性差。其中男96例,女52例。年龄40~68岁,平均(64.20±3.00)岁。发病时间4~12个月,MMSE评分12~25分。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2例,高中74例,大专及以上32例。148例患者各选取1名家属作为培训与研究对象,共148名,其中男48名,女100名,年龄38~64岁,平均(52.00±4.0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9名,高中62名,大专及以上27名。将纳入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家属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培训,包括口头告知、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属培训,在循序渐进、适度帮助、简单划一、耐心指导原则下进行培训,包括健康教育、应激处理和技能训练等,具体如下:
1.2.1 加强家属对认知功能障碍正确处理方法的了解 强化患者对认知障碍、行为障碍表现形式及正确处理方法的了解程度。
1.2.2 自我照顾能力缺乏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培训 (1)教育和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建立固定的日常生活程序,例如房间醒目的地方悬挂时钟、日历与作息时间表、活动日程表。(2)提供熟悉的生活环境,包括使用熟悉的日常用品,不得随意更换毛巾、茶具等物品,且嘱家属尽可能固定照顾人员、不得随意更换。(3)设立安全环境和设施,例如教育家属去除门栏、走廊两侧增加扶手等。(4)加强家属安全意识教育,例如教育患者家属给患者佩戴姓名、联系方式及身份地址牌,在无人监护下不得随意外出或活动。(5)强化家属对患者日常生活照顾,包括定时进餐、选取有营养、易消化食物且根据患者喜好安排相应饮食,存在大小失禁者应定时提醒患者入厕、练习和形成二便习惯。(6)指导家属进行患者肢体功能及技能练习,包括指导掌握各种活动技能,增强其执行随意动作能力,比如投币动作、关节运动、良位肢体的摆放等。
1.2.3 沟通能力异常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培训 (1)重视语言培训干预,包括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谈话交流,例如谈话时,减少外来干扰,面对患者不断重复叫其名字、轻拍其肩膀;患者不理解时,放慢语速,利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肢体动作再次沟通,告知家属每次不可予以过多指示。(2)告知家属与患者沟通时应与患者保持视线接触和倾听姿态,且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多沟通;同时指导家属可利用对于患者有意义的语言反复刺激。(3)告知家属尽量增加患者与他人交往,且及时掌握患者情绪变化,疏导不良情绪,建立自信、提高自尊。
1.2.4 焦虑、抑郁等心理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培训指导家属保证房间安静、增加照明度、室内可放置患者喜欢的物品、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讲述有意义的事情。
1.2.5 认知功能康复练习培训 树立家属正确认知和长期干预的心理准备,避免不良情绪产生;对于认知功能重且生活无法自理者,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知识,以维持正常的生活、防止并发症发生;认知功能较轻者,指导家属掌握思维智能、交流沟通、患者自我照顾等各种技能,例如智能练习包括向家属推荐一些儿童玩具、智力训练模型以加强患者逻辑联想、思维灵活性,以及图片、实物、单词归纳和分类促进患者分析与综合判断能力,并且培训家属通过数字概念、计算、常识练习等方式防止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恶化。
1.2.6 培训家属做好患者行为日志记录 包括症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发生情境。家属培训每次30~40 min,每周2次,连续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培训前及培训后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认知状态评分(NC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生存质量评分(SF-36),以及家属疲劳严重程度量表评分(F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1.4 评价标准 (1)NCSE评分根据中文版神经行为认知状态评定软件[7],按照NCSE手册进行评定,包括意识水平、定向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理解、复述、命名)、空间结构能力、记忆力、计算力、推理判断力(类似性、判断力)。(2)MMSE量表评分[8],共30项,总分0~30分,包括注意力、语言、计算力、视空间、即刻记忆、延迟记忆、时间定向力、空间定向力,正常值: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及以上>24分。(3)ADL包括衣食住行和卫生等指标,含有自己搭公交、到家附近地方活动、自己做饭、做家务、吃药、吃饭、穿脱衣服、梳头刷牙、自己洗衣服、平坦室内走动、上下楼梯、上下床、坐下或站起、提水煮饭或洗澡、逛街购物、定时入厕、打电话、处理自己的钱财和独自在家,每项1~4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具有良好的生活状态[7]。(4)SF-36按照患者客观生活质量、结合其主观生活满意度评定[7],包括患者躯体功能(7个方面)、心理功能(6个方面)、社会功能(3个方面)、物质功能状态(8个方面)4个纬度及一个总体生活质量因子,共计26~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存质量越高。(5)FSS包括9个条目、7个分值, 1~7分代表非常不同意逐步到非常同意,总分63分,评分越高,说明疲劳程度越重[8]。(6)PSQI包括19个自我评定问题和5个与睡眠同伴评定的问题构成,本研究仅对19个自我评定问题计分,其构成含有0~3分的7个因子,各因子累积得分即为总分(21分),评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9]。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患者在家属培训前及培训后随访1个月NCSE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家属培训前及培训后随访1个月患者NCSE评分比较(分,±s)
注:培训后观察组患者定向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空间结构能力、记忆力、计算力、推理判断力评分和总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定向力、语言复述能力、空间结构能力、记忆力、推理判断力评分和总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NCSE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家属培训前及培训后随访1个月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家属培训前及培训后患者MMSE,ADL评分比较(分,±s)
注:两组患者家属培训前后MMSE,ADL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家属培训前和培训后1个月患者SF-36评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家属培训前和培训后随访1个月患者SF-36评分比较(分,±s)
注:两组患者家属培训前和培训后随访1个月患者SF-36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家属培训前和培训后1个月家属FSS,PSQI评分比较(表4)
表4 两组患者家属培训前和培训后随访1个月家属FSS,PSQI评分比较(分,±s)
注:两组患者家属培训前后FSS,PSQI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
神经内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仅具有一定认知功能下降,同时还可能伴有各种大脑器质性损伤,造成此类患者个体社交、行为和职业及经济等活动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能够逆转此类人群认知功能下降,导致该类人群长期需要特殊照顾。医院虽然是一个救治患者的场所,但由于医疗资源紧张、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均限制了患者住院时间,所以无法进行连续长期照顾,在渡过急性期和进行一定时间康复后转入社区或家庭接受长期照顾和管理,因此无法有效满足患者需求,造成患者日后康复和日常生活期间极易出现效能低下、悲观、依从性差等现象,不利于患者预后,所以积极探寻一种实用有效、简便方法对改善认知功能障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利于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构建和谐社会[10-11]。
家属作为一类最为了解患者、陪伴时间最长的人群,其言语、行为等往往能极大地影响患者心理、生理活动,是患者日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对象之一。然而研究发现家属在对患者照顾、康复等方面存在一定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必要、系统的医学知识,致使患者在日后恢复、生存质量方面产生显著差异[12-13],因此加强患者家属培训,能协助其掌握必要的照顾知识和康复技能,从而提高患者日后生存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我院通过对神经内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家属培训,结果表明培训后,患者定向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空间结构能力、记忆力、计算力、推理判断力评分高于未进行培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家属培训效果显著。且通过观察患者MMSE,ADL评分,结果显示家属培训能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后生存质量。结合SF-36评分进一步印证了家属培训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并且通过家属培训,能够减轻家属疲劳程度、改善其睡眠质量,形成良性循环,有助于减轻家庭负担,所以对于神经内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而言,进行家属培训具有一定必要性。因为家属培训是对患者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持续关注及应对方法,弥补了当前我国医疗资源不足的局面,且能够使家属积极主动参与到患者康复之中而促进了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所以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总之,家属培训在提高神经内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1] 罗红侠,马江红.家属短期培训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9):1307-1310.
[2] 罗 艳,刘 玉,刘华莉.老年痴呆照料者的家庭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6):879-880.
[3]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老年神经病组,老年人认知障碍诊治专家共识撰写组.中国老年人认知障碍诊治流程专家建议[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8):817-825.
[4] 杨彦超,范云泽.家庭因素在早期痴呆患者干预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586-587.
[5] Roalf DR,Moberg PJ,Xie SX,et al.Comparative accuracies of two common screening instruments for classifica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nd healthy aging[J].Alzheimers Dement,2013,9(5):529-537.
[6] Trzepacz PT,Hochstetler H,Wang S,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and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for assessment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older adults[J].BMC Geriatr,2015,15(2):107.
[7] Togher L,Wiseman-Hakes C,Douglas J,et al.INCOG recom-mend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cognition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part IV:cognitive communication[J].J Head Trau-ma Rehabil,2014,29(4):353-368.
[8] 郭起浩,洪 震.神经心理评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80-89.
[9] 张 磊,马燕桃,李瑞芳,等.主诉失眠的门诊就诊者主客观评估的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J].临床精神病学,2011,25(2):746-750.
[10]钟 雷,张继青,唐运章.神经内科门诊患者认知障碍的横断面调查[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57-58.
[11]Sima Ataollahi Eshkoor,Tengku Aizan Hamid,Chan Yoke Mun,et al.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its management in older people[J].Clin Interv Aging,2015(10):687-693.
[12]郭晓彦.家属短期培训改善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康复效果的作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1):89.
[13]郭振军,赵 玫,吕晓珍,等.痴呆居家照料培训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108-112.
(本文编辑 刘学英)
Effect of family training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neurology
RUAN Li -fen,XU Qian-yu,WAN Ting,et al
(Panyu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Guangzhou 51140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mily training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neurology. Methods: A total of 148 patients with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neurology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Each patient selected one family member as the training and study subject (total of 148).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eurobehavioral cognitive status examination (NCS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life quality score(SF-36), fatigue severity scale of family members (FSS) and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before training and 1 month of follow-ups after the training. Results: After 1 month of follow-up after the training, the scores of NC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scores of MMSE and ADL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phys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material life status as well as score of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in the SF-36 sca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cores of FSS and PSQI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Family training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neurology, which can help alleviate the family and social burdens.
Department of neurology;Cognitive dysfunction;Family training;Quality of life
511400 广州市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阮丽芬: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4-27)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