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田守伟
疏排桩土钉组合支护是通过在边坡、基坑岩土体中按一定间距竖向设置钢筋混凝土桩(锚拉或悬臂),桩间采用土钉的一种组合支护方法。疏排桩土钉支护结合了桩体抗滑能力强与土钉施工速度快、地层适应性强、经济的优点,避免了单纯采用密排桩造价高、工期长而纯土钉支护变形大、抗滑能力较低的局限性,刚柔结合,扬长避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边坡产生位移时,支护桩间不同位置的土体位移量不同。由于有桩的约束,桩后和附近的岩土体位移较小;桩间的土体受桩的约束小,位移会比较大,为了保证这部分土体稳定,在桩间采用土钉支护。
一些学者在研究抗滑桩时考虑了桩间土的土拱作用。但由于未深入研究土拱轴向应力的精确表达式及土拱破裂的条件,尚未得到满意的计算方法。
(1)土体中土允许存在有不一样的变形或者相对位移。
(2)土体形成土拱必须有拱底部支撑才能形成。
边坡土体在剩余下滑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并将下滑力传递给支护桩,桩通过锚杆及桩嵌固段来保持稳定。桩在土体剩余下滑力作用下也会产生挠曲变形,但由于有锚杆锚拉及嵌固段的作用,而且其刚度比较大,可以作为桩间土拱的稳定拱脚。桩后的土体在桩的约束作用下,位移较小;而桩间土体受到的约束小,位移会比较大,因此这两部分土体间存在相对位移。
拱前土体不承受剩余下滑力,桩间土钉支护仅承受拱前土体所产生的土压力。
拱脚的形式可以分为三类(图1):(1)正面接触为支承力的拱脚;(2)土体与桩的侧面摩擦力,以摩擦力的形式为拱脚;(3)由前面两者共同作用作为拱脚。
(a) 拱脚形式1
图1 不同类型的拱脚
桩侧面与土体间的摩擦力相对于正面支承力小,本文采用以桩正面提供支承力的土拱拱脚,如图1(a)。
在均布剩余下滑力作用下,相邻两桩间土拱为抛物线柱壳,可按平面问题分析。土拱的形状如图3。
图2 拱形
(1)桩的刚度无限大,土体与桩紧密挨在一起。
(2)拱内土质是一样的。
(3)土拱里的土的重量可以忽略不计。
图3 土拱的受力分析
图4 土拱尺寸
(4)桩间土拱后的土体对桩的作用力以均匀荷载的形式分布在土拱上。
如图4建立坐标系,拱的合理拱轴线是抛物线,且其对称于拱的中心轴,其方程为:
取拱的一半进行受力分析。
可列出静力平衡方程:
解方程得
过点
解得:
即:
解得
由式(2)知,
解得,
由于土拱的存在,拱前土体不受剩余下滑力影响,其对土拱的作用力可以近似看作为零。
土拱的底部的沿轴线中心方向的应力为:
把计算式(3)、(4)、(8)代入式(9)得:
(1)从现场试验结果说明,疏排桩土钉支护中,桩间能形成土拱。桩的刚度较大,在锚杆拉力的作用下,可以成为土拱的可靠拱脚支承。边坡土体剩余下滑力由土拱传递至桩,通过桩锚支护体系保持稳定。桩间拱前土体不承受剩余下滑力,可采用土钉支护。
(2)在均布剩余下滑力作用下,桩间土拱为等厚度抛物线柱壳,厚度为:
土拱内只有轴力没有弯矩和剪力,处于单向受压状态。
(3)按土拱拱脚极限平衡状态推导出土拱的拱高,明确土钉支护的范围、荷载及作用在支护桩上的荷载,用于支护体系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