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 张红艳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的编著问题研究
文/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 张红艳
民国时期,儿童教育受到重视,随之是儿童读物大量的编著与出版。本文正是从儿童读物的编著社会背景、编著类别再现当时的编著情况,同时指出儿童本位化、参考读者意见、内容与形态兼重等编著理念时至今日仍有启发意义。
民国;儿童读物;编著
“儿童为将来国家的主人,今日儿童身体的强弱,知识的高下,以及思想的发达与否,实在是足以影响将来国家之强弱、民族之优劣。”所以对于儿童实施的教育非常重要,而这正是要依赖于儿童读物等文化教育设备。五四新文化运动过后,随着儿童教育思想的改变,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翻译家等纷纷致力于编著创作、翻译儿童读物,如矛盾、郑振铎等人,同时出现了专门的儿童刊物,如《小朋友》《儿童世界》等,另外成立了儿童书局,专门出版儿童读物的出版社以及同时兼顾出版儿童读物的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在多方的努力下,儿童读物数量增长迅猛。但是抗战开始以后,读物又现贫血情况。“战乱不已、烽火烧遍了大半个中国的今日,经济崩溃已在加速度地下坡,首先遭受到政治的经济的摧残的,是文化与教育,而这文化与教育的动力的出版事业,便因成本奇昂,售销不光,一天比一天更萎缩,不久恐怕就要昙花一现似的幻灭了,儿童读物的不能独自繁荣,势所必然。”纵观民国时期的儿童读物,尽管儿童读物数量颇丰,种类较多,但内容较杂,粗制滥造的亦不是少数。
(一)儿童教育思想的转变。在我国封建社会对儿童的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即便存在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如三字经、千字文等,但是数量并不多,更多的还是中国传统的儒学经典著作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但这并不是根据儿童的智识、心理、兴趣等来选择的,这种状况一致持续到清末,稍有改观,出现了《小孩月报》《蒙养画报》和《蒙养学报》《童子世界》等报。到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先进的儿童思想的传入,得到一大批有识之士和教育家的推崇和呼吁,儿童教育观念得以改变和重视,儿童书刊的创作和编译随之发展起来。
(二)社会各界给予儿童读物极大的关注。无论是教育家还是普通工作人员,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大家都给予儿童读物极大的关注,他们在报纸上公开发文,或阐述儿童读物存在的问题,或由政府向社会公告,如《从教师与学生观点去研究儿童读物的一个报告》《读者的意见——关于儿童读物的封面纸张印刷装订书价等》《家庭问题讨论——儿童读物的选择问题,应让他们多读一些科学的书》《一个参与儿童读物编目工作者之感想》,尤其是各省市政府对儿童读物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文件与标准,并鼓励及奖励学校教师参与编著。如《中央法规——教育部奖励中心学校及国民学校教员编著儿童读物办法》《教育与文化——教育部鼓励国民教师编写儿童读物》。
(三)儿童读物在教育上的价值。儿童读物在儿童教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国时期龚宝善曾在《儿童读物论坛:儿童读物在教育上的价值》一文中阐述了这一观点,认为“坏的读物固足增加儿童的困恼,但好的读物对于儿童是非常需要,而且可以担负起教育的使命,引导儿童走上正当的途径。其最显著的价值,约有以下几点:满足精神的活动;启发社会的情绪;建设优美的品行;养成自助的学习;调剂现实的生活”。
关于儿童读物,既有各书局、出版社以及个人自发的编著,同时政府鼓励学校教师参与,并有儿童读物的类型做了一定的规定,如《教育部奖励中心学校及国民学校教员编著儿童读物办法》,要求既要有儿童常识读物,又要有文艺读物,同时规定了读物材料的来源等。纵观民国时期儿童读物,类型多样,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既有规定教材又有教材补充读物,包括儿童启蒙读物,儿童文学读物《儿童文学丛书》,儿童科普读物(《儿童理科丛书》),儿童教辅读物(王云五主编的《中学国文补充读本》)、儿童期刊(如高梦旦和戴克敦主编的《儿童教育画》)和工具书(如王云五专门为儿童缩编的《王云五小辞典》)等。
2.儿童读物发行图书类别方面,既有单行本图书,又有丛书两种。如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的符合儿童心理、能够吸引儿童阅读兴趣以及培养儿童自学能力的儿童丛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小学生文库》《少年百科全书》等。
3.儿童读物编著的手法多样,大致分创作、编辑、翻译、译述、重述、节选等,但是创作与编辑两种方式占了制作的大部分,外国作品主要是翻译、译述、重述等。如郑振铎创作了《朝霞》《河马幼稚园》《兔子的故事》等童话及童话图画故事,翻译了《莱辛寓言》《高加索民间故事》等国外作品。
4.儿童读物涉及多学科,文史地科学等样样包含。如《儿童美术丛书》《儿童文学丛书》《儿童艺术丛书》《儿童手工丛书》《儿童工艺丛书》《儿童游戏丛书》《少年史地丛书》等,不可谓不丰富。
5.儿童读物的体裁形式多样,包括童话、寓言、历史故事、自然故事、生活故事、儿歌、杂歌、谜语、历史故事、传说、剧本、杂记、游记、民歌、短歌剧、诗歌、小说、笑话等。
民国时期,关于编辑儿童读物,许多图书馆学专家或教育家都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本文择取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的主持王云五的观点来一窥其貌,他指出“编辑儿童读物虽不像编教科书那样严格,但内容深浅必须顾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太深太浅都不相宜;写作方面,必须依照儿童用字的规定,注意语句通俗,文笔生动,才能逐步提高儿童的说话能力与写作能力;书中插图,多多益善,风格必须多种多样,并能适合儿童的欣赏能力,从而使他们受到美感的教育。”
(一)“儿童本位化”的编著意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许多人在写作儿童读物的时候,总是以成人的眼光去定位,而忘记了阅读对象是儿童。而民国时期,已经有专家注意到编著儿童读物时,务必记住阅读对象是儿童,即“儿童本位化”的意识,要“文字合于儿童的程度,事物合于儿童的了解,顾及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以及阅读的兴趣,务使成为儿童自己的读物,而不是成人的读物。”如民国儿童读物《小朋友》《儿童世界》无论是字体大小间距、封面、插图颜色、开本等极注重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兴趣等。
(二)编著儿童读物要培养专门人才的意识。在很多人看来,编著儿童读物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并不需要专门人才。但事实上, 编著儿童读物不仅要考虑适合儿童阅读程度的题材、内容等,还要同时兼顾到儿童的阅读兴趣等,所以在民国时期提出培养编著儿童读物专门人才的观点,如“编著儿童读物是一种专门的工作,所以需要专门的人才来开展这个重要的教育文化工作。现在会编会写作的人在国内似乎并不多,而会编会写作的未必即能编著儿童读物。”
(三)内容与形态兼重。内容方面,“小学各级儿童补充读物,关系儿童阅读,只为重要,各书局出版虽多,但求其内容完美而适合者甚少。”教育部有鉴于斯,定编辑儿童读物纲要内容方面,要求“切合儿童实际生活,发扬道德教训,发扬牺牲、团结、图强等民族精神,启发民权思想,养成劳动、造林等民生观念。”形态方面,对装帧包括封面、插图、字体等都十分重视,以此激发儿童的读书兴趣。认为“一本书的封面是很美观的,很能够引起读者需要读书的心理。”如《儿童世界》采用胶版纸印刷的彩色图画,每篇文章几乎都有插图,“把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使儿童见了图画,就引起阅读的需要”。
(四)参考读者意见,注重与读者的互动。民国时期,很多儿童刊物非常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并参考读者的意见,这都是非常吸引儿童的。如徐应昶曾将《儿童世界》由原来的32开本改为16开本。但很多小朋友反映16开本不如32开本读起来方便。徐应昶表示“尊重一般小朋友的意见”,自第21卷开始,又将杂志的“式样恢复原来大小”。如为让儿童参与刊物的互动,《小朋友》在一段时间内以小朋友的照片做封面,刊名均出自儿童读者之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儿童读物受到重视,得到极大的发展。但不应否认的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粗制滥造、内容污秽以及字体、排版、纸张、开本大小不一等,但总体来说,儿童读物的繁荣对于民国时期的儿童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一些编著理念时至今日亦有启发意义。
[1]齐宣.编辑新儿童读物的理论和实际[J].教育学报(北京),1939(4):38-40.
[2]龚宝善.儿童读物论坛:儿童读物在教育上的价值[J].中国出版月刊,1933(2/3):1-2.
[3]陈伯吹.儿童读物的编著与供应[J].教育杂志,1947(3):69-76.
[4]沈百英.我与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九十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91.
[5]教育消息:中央部份:丙、关于普通教育者:编辑儿童读物[J].教育通讯(汉口)1938(12):8-9.
[6]郑振之.读者的意见:关于儿童读物的封面纸张印刷装订书价等[J].开明(上海1928),1929(8):499-501.
[7]郑振铎.儿童文学的教授法[N].时事公报,1922(8):10-12.
[8]好消息[J].儿童世界,192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