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振峰+李蕾+王珂+张健+卢懿+张红霞+王婧+周游
[摘要] 目的 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丹参组及对照组,分别治疗180 d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双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丹参组双胫神经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发丹参滴丸对无症状DPN早期患者的受损神经的传导速度、波幅及潜伏期的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复方丹参滴;依帕司他;甲钴胺;神经传导速度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標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b)-0174-03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升高,据报道,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已达到9.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的疾病发展进程中,约50%的患者最终会发生周围神经病变[1],在新发的糖尿病患者中,约10%已经存在DPN。DP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运动神经和周围感觉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很多假说,目前广为接受的假说是由于轴突和雪旺细胞内部的内部代谢变化及血管病变引起供氧不足所致[2]。DPN晚期可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疼痛,通常患者难以耐受,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早期干预DPN,是治疗的关键。早期的DPN可表现为无症状,仅有周围神经电图的改变,表现为外周神经的传导速度、波幅、的潜伏期异常。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组成成分是丹参、冰片、三七,有报道显示复方丹参滴丸在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治疗中均有效[3-4]。为此,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进行了此项研究,目的是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早期DPN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随机分为2组,丹参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8.7±8.1)1岁,平均病程(3.87±1.5)年。对照组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0.3±10.1)岁,平均病程(3.69±1.3)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18~60岁,性别不限;②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通过C肽释放试验、糖尿病相关抗体等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③符合DPN诊断标准,且无临床症状者;④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8.5%。排除标准:①糖化血红蛋白超过8.5%;②合并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③近3个月内出现过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或伴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④合并糖尿病足;⑤对复方丹参滴丸过敏;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院患者64例,男42例,女22例,平均年龄(39.6±8.7)岁,平均糖尿病病程(3.75±1.4)年,随机分为丹参组及对照组各3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严格控糖,使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应用甲钴胺0.5 mg,口服3次/d、依帕司他50 mg,口服 3次/d。此外,丹参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餐后温水口服 3次/d。观察180 d,期间禁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及其他有改善循环作用的药物,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患者则予以相应降压、调脂等治疗,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变化。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前1 d及用药180 d后行四肢神经电图检查,分别记录两组左右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及潜伏期。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统计计算。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采取双侧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前数据
①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丹参组平均空腹血糖(7.1±1.7)mmol/L,平均餐后2 h血糖(9.2±2.4)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7.4±0.5)%。对照组平均空腹血糖(6.8±2.0)mmol/L,平均餐后2 h血糖(9.5±2.2)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7.2±0.6)%。经统计分析两组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②四肢神经电图 丹参组左胫神经传导速度(33.6±2.8)m/s,波幅(6.3±2.4)mV,潜伏期(6.4±3.5)ms;右胫神经传导速度(34.7±2.3)m/s,波幅(6.1±3.5)mV,潜伏期(6.2±3.0)ms。对照组左胫神经传导速度(32.8±2.9)m/s,波幅(7.0±3.4)mV,潜伏期(6.3±3.2)ms;右胫神经传导速度(35.1±2.6)m/s,波幅(5.8±3.7)mV,潜伏期(6.1±3.8)ms。经统计分析两组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2.2 用药180天后数据
①丹参组平均空腹血糖(6.5±2.1)mmol/L,平均餐后2 h血糖(8.8±2.1)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7.2±0.8)%。对照组平均空腹血糖(6.9±2.1)mmol/L,平均餐后2 h血糖(8.7±2.4)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7.1±0.7)%。经统计分析两组上述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②四肢神经电图:丹参组左胫神经传导速度(41.1±3.4)m/s,波幅(8.5±3.4)mV,潜伏期(4.9±3.2)ms;见图2右胫神经传导速度(40.2±3.7)m/s,波幅(7.8±3.1)mV,潜伏期(4.6±3.6)ms。对照组左胫神经传导速度(38.6±2.8)m/s,波幅(7.8±3.4)mV,潜伏期(5.6±3.1)ms;右胫神经传导速度(37.9±2.9)m/s,波幅(6.7±3.5)mV,潜伏期(5.4±3.2)ms。经统计分析两组上述资料同一指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③治疗组对照组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表5。
3 讨论
DPN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数逐年上升,发病年龄逐渐下降,预期寿命逐渐变长,DPN的患病人数也在水涨船高。DPN的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因为血管病变引起供氧不足、高糖毒性作用、脂代谢异常、高凝状态等有关。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作用,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降低甘油三酯及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5]。有学者发现,复方丹参滴丸中的活性成分三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之功效[6]。还有学者发现,丹参具有改善外周血液循环及微循环中的血液流通、提高组织灌注、抑制凝血的作用[7]。因此,复方丹参滴丸可能是通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环、血氧供应及高凝状态,从而使得早期DPN患者获益。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在合理饮食运动、降糖、降压、调脂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对照组对DPN的双胫神经的传导速度、波幅的提升及潜伏期的下降均有明显改善,加用复发丹参滴丸,对无症状DPN早期患者的双胫神经的传导速度、波幅的提升及潜伏期的下降改善或恢复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有统计学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复方丹参滴丸对DPN預防及延缓病程的发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苏露煜,曹平.通心络胶囊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临庆研究[J].现代中医药,2016,36(5):13-16.
[2] 史轶繁.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357.
[3] 张桢.复方丹参滴丸对早起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TNF-α、IL-6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4,6(9):5-6.
[4] 杨丕坚,李舒敏,吕以陪,等.复方丹参滴丸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试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340-343.
[5] 陈建宗,赵永峰,崔大江,等. 复方丹参滴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208.
[6] 郭春梅,吕吉元,范春雨,等.复方丹参滴丸协同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08,6(9):1009.
[7] 王玉鹏.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研究[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4):251-252.
(收稿日期: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