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琳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紧扣“大民生”视野,既看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又看质量民生。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为抓手,增加城乡居民的“隐性财富”,满足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新期待与新要求。
苏州城西,群山环绕,清幽寂静。经过20多年的发展,苏州高新区走出了一条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成为苏州市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自主创新的先进典范。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紧扣“大民生”视野,既看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又看质量民生。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为抓手,增加城乡居民的“隐性财富”,满足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新期待与新要求。
苏州市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徐美健表示:“只有将富民惠民落到实处,才能真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只有实现质量民生,才能不断提升居民整体素质、激发群众创新活力,才能更好地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业态、营造创新生态。”
“能找到一个心仪的地方‘浪费时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在合方书坊有书有茶有器物,不仅能遇见有趣的灵魂,也可以成全有趣的自己。”这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对合方的赞许。
7月29日,苏州高新文体集团旗下文创项目——合方书坊正式开业。位于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图书馆一楼的“合方书坊”,目前拥有1.8万余册书籍,全力打造“阅读茶事的自然之道、阅读山水的文化脉络、阅读土地的工艺气息”的文化阅读空间。
“合方书坊只是我们十多个特色项目之一,高新区文体中心打造产品、提供服务的终极方向,是倡导一个可以触摸、可以感知、可以引领新风尚的生活理念,它就是‘一座城市的生活美学”。苏州高新文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久华称。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是苏久华的另外一个身份。他透露,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已正式开始筹建,力争用2-3年时间,将乐团打造成民族音乐创作、演出、研讨、交流的一流平台。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符号,更是城市发展的力量源泉。苏州高新区既有真山真水等自然景观,又是良渚文化发源地、苏绣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开发建设以来,苏州高新区就形成了传承中创新发展的文化新格局。
走进千年古镇浒墅关,这里开设的草席文化馆,不仅仅是席草成草全过程的展示,更重要的是意在重振浒墅关“关席”的雄风,秉承草席之乡的历史文脉,激励现今尚在坚持手工织席的工匠们,继续以“传承、创新、超越”的精神把席草文化發展得更好。
苏州高新区文化局负责人透露,3年内该区已提升了24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建、扩建、改建41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区各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100%达到或超过江苏省“八个一”标准。同时,立足于新建成的区图书馆、文化馆公益性服务职能的提升,也丰富了服务形式、拓宽了服务广度,使受益群众数量大大增加。
根据规划,至2020年,苏州高新区“十分钟文化圈”的标准化建设和服务水平将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覆盖全面、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和许多发达地区一样。上学易,上好学难;义务教育免费,校外负担很重……正成为苏州高新区中间收入群体普遍的焦虑。
对此,苏州高新区紧扣“大民生”视野,鲜明提出,富民不仅是一个收入端的问题,还要从支出端来考量;不仅要有物质财富的增加,还要有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据统计,近3年,苏州高新区投入资金3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20多所,90%的学校教育设施达到江苏省一类标准,省、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75.6%,基本实现优质学前教育全覆盖。
同时,苏州高新区深入推进实验小学、实验初中等名校的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探索紧密型、托管型和协作型等多种办学模式,既注重片区之间、学校之间的优质均衡,又突出抓好学校特色培育,努力打造出了一条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的优质教育“培养链”。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就是集团化办名校的一个极佳样本。该校总投入5.5亿元,打造一校三区,目前又投入2.5亿元,筹建占地78亩的锦峰路校区。在加强校园基础建设的同时,学校统一调配师资力量,确保师资均衡、发展同步。
苏州高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步入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马运路校区,但见整个校园色调以黑、白、灰为主,粉墙黛瓦,曲院回廊,融入了精致、典雅的苏州情怀。这个投资2.5亿元、占地62亩的马运路校区今年正式投入使用。
“均衡的最终目的是优质。而所谓的优质,不仅体现在知识水平上,更体现在个人的修养与内涵中,我们要培养的不应该是经济利益的追求者,而是有高度、有温度、有责任担当的卓越人才。”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校长严建春的一番话,道出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真谛。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整体水平,苏州高新区深入实施教师职前2个月的“岗前实训”、新教师为期3年的“雏鹰工程”、为期5年的“青蓝工程”,形成骨干教师成长一体化培养体系。不仅实现了全区所有学校市级以上名师全覆盖,而且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在数量上初步实现了薄弱学校、优质学校基本均衡。
此外,苏州高新区所有学校深入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各类校本兴趣活动和学生社团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学生参与率达80%以上。足球赛篮球赛、文化艺术节、学生书画展等已成为各校年度校园文化盛事,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科技教育、艺体特色学校等素质教育品牌进一步彰显,“一校一品”风貌基本形成。
“健康是幸福之基”。为了夯实百姓的“幸福之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苏州高新区在医改领域下了不少功夫、出台了多项政策,条条医改“药方”都切中难题症结。
挂号、候诊、检查、取报告……这些原本耗时耗力“老大难”的看病问题,如今在苏州高新区的科技城医院却能分分钟解决。只要下载该院全国首创的脱卡结算APP,通过院内定位导航系统,患者就可以按照提示轻松找到自己所要就诊的科室,并在APP上知晓就诊医师及排队等候的准确信息。
而这只是科技城医院惠民举措的冰山一角。为了更加方便老百姓就医,2016年3月,该院联合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成立苏州高新区医联体,依托远程会诊等技术手段及“支医帮扶”等活动,逐步建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初步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在技术上开拓创新,在人文关怀上科技城医院也是不遗余力做到极致。置身于院内,但见咖啡馆、图书馆都已进驻。“我们希望患者来到医院,能得到更多的便利和放松。在這样的环境中,相信也能使患者的健康得到更快的恢复。”科技城医院团委书记陈峰如是说。
可以说,苏州科技城医院的一系列惠民措施,让原本冷冰冰的医院形象有了全新的改善,增添了一份温馨,而这也正是苏州高新区医疗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
在医疗龙头的带动下,苏州高新区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卫生信息建设工程,实现了全区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避免了在不同机构间就诊时的重复检查。同时,以“15分钟健康圈”为目标,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高新区完成了25 万份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录入,建立起居民健康指标监测体系,真正实现了健康档案“记录一生、管理一生”的功能。
但和许多地方一样,苏州高新区社会事业领域高层次人才也相对欠缺。如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苏州高新区将其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部长朱奚红透露,目前,高新区正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出台一系列社会事业人才政策,在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领域,引进和培育3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她强调,顶级专业团队也可以参照区科技领军人才计划中重点创业团队的扶持标准给予相应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