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蓓元 李兴敏
摘 要:选用建国以来所有对外汉语相关专业博硕士论文633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人才培养的历史规模、学位点贡献与潜力、学者个人贡献、学术传承脉络和关键词的年份使用分布,总结了我国对外汉语学科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规律。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博硕士论文;发展现状;研究规律
中图分类号:H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7-0162-04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激发了更多母语为其它语种国家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情,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中非常热门的专业,学者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对外汉语这门学科目前在我国发展的程度如何?对于该学科发展的潜在规律及研究特点,学者们却鲜有评述[1]。故本文选取建国以来所有对外汉语类专业的博硕士论文作为研究样本,沿此方向上加以探索。
一、对外汉语学科人才培养概况
利用中国知网的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库,以学位授予专业名称“对外汉语”作为检索词,选择模糊检索方式,起始和结束时间不限,得到相关专业学位论文633篇,论文的专业和学位分布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建国以来,2000年开始有对外汉语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至2015年的16年间,共培养硕士以上人才633人,其中博士仅4%,绝大多数为硕士,占96%;以上博硕士修读专业的近6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专业占4成,可见对外汉语类专业名称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
二、对外汉语学科人才培养历史规模
(一)年度培养人才情况
对建国以来对外汉语学科的博硕士论文进行统计,通过历年博硕士毕业生人数在时间序列上的分布,绘制出年培养人才规模图(图1),可以清晰地再现对外汉语人才培养历史,发现对外汉语学科的发展规律。
因2015年很多学位论文尚未上传,样本不全故未列入历史规模图,从图1可见,自2000年有对外汉语硕士毕业生开始至2007年,共计8年间毕业生才12人,处于人才培养的尝试阶段;2007年之后呈现良好的人才培养增长态势,2008年跃上了年培养40人的平台,2011年跃上了年培养百人的平台,并稳步发展到年培养120人至今。
(二)人才培养受制于国家政策导向
根据图1中数据可以做出人才培养的年同比增速表,见表2。
考虑到博硕士学制均为3年且绝大多数研究生能够顺利按时毕业,根据表2可以推断对外汉语博硕士招生在2005年和2008分别出现了跨越式发展,分析认为存在以下两点原因:
自1999年教育部公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后,各个高校开始扩招,其中1999年和2000年全国高校本专科合计招生规模分别同比增长47.4%和25%[2],4年后这批扩招的学生相继本科毕业,扩招造成的社会问题在2003之后陆续曝露出来,为减轻本科扩招客观形成的就业压力,硕士研究生开始同步扩招,2005年对外汉语类硕士招生规模同比大幅提高。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中国吸引了更多的国际目光,汉语热一时遍布全球,留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特别是师范类对外汉语教师的人才培养相应得到了明显促进,对外汉语类高端人才即博硕士的招生规模也迎来了迅猛扩张的契机。
(三)人才培养预测
根据上文年培养人才规模图可知,从2008年开始,对外汉语博硕士论文数与时间序列基本呈正比例增长,笔者使用Excel进行一元线性回归,从2008年作为原点,经过年数为自变量,年培养人才数为因变量,发现学科人才培养的增长规律,其回归结果如下:
回归统计中,Multiple R=0.922、R Square=0.851、Adjusted R Square=0.821,都接近于1;方差分析中顯著值Sig=0.003,均说明回归良好。再做出拟合图并输出公式,如图2所示:
根据公式y=17.071x–34244推理,2015年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数预测值为17.071*2015–34244=154,2020年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数为239人,对外汉语人才队伍逐年壮大。
三、对外汉语学科学位点比较
(一)人才培养的基地与地区分布
统计发现,全国对外汉语博硕士点已经出现毕业生的才19个,其中10所为师范大学,9所是综合型大学。图3中出现的8所大学,人才培养数占到所有19所大学人才培养数的96%,可见对外汉语人才培养集中度很高,这8所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所中除山东大学和复旦大学外均为师范大学。可见师范大学是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的主体,其中华东师范大学贡献最大,占到人才培养数的27%。
对外汉语学科人才培养的地区分布排名,以华东地区为首,其次是华北地区,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缺席。原因首先在于对外汉语学科的发展需求与地区的开放性紧密相关,即与经济的外向程度成正比,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位于上海;其次在于地区的中华文化底蕴,如北京语言大学位于首都北京、南京师范大学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山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位于孔子的故乡山东省。
有趣的是北京语言大学作为对外汉语学科的开山鼻祖,却没有进入排行榜。
言其为学科的开山鼻祖,因其在2000年全国最早出现该学科研究生毕业。其人才培养规模落后于其它8所高校,原因有以下3点:第一,跟我国高校的学科功能划分有关,对外汉语类专业本科毕业授文学学士学位、硕士毕业在有些高校授教育学硕士学位,具有浓厚的师范类色彩,北语虽然在对外汉语培训领域首开先河,但培养师资并不是其强项;第二,北语本身对外汉语的教育重点集中在本科教学,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其对外汉语教育高端人才培养的空间;第三,北语的同类专硕(汉语国际教育)规模偏大,挤占了其对外汉语类专业的学硕招生指标。
(二)培养基地潜力比较
作为学科人才培养主要基地的8所大学,由于学校学科发展重点的倾向性不同,对外汉语学科在各校发展境遇也不同[3]。绘制出华东师大近年来、年度毕业生人数趋势图见图4,可以看出华东师大2008年开始培养出毕业生,2009年达到培养顶峰,最近5年间学科发展处于加速下滑态势。
同理绘制出其它高校近年来、年度毕业生人数趋势图发现:南京师大近4年间对外汉语学硕培养处于恒定发展阶段,年培养20多名毕业生;山东大学除2009年掉至1人外,也呈现恒定发展状态;华中师大近5年间对外汉语学硕培养处于稳步上升阶段;湖南师大、山东师大和复旦大学处于下滑态势;东北师大因只在2009年出现了30个毕业生数据不全、而无法描述其趋势。
四、学者贡献分析
统计发现633篇学位论文由共110个导师指导完成,导师队伍在16年间人均指导了5.75个研究生,将培养人数大于14的突出贡献导师整理出来列入表3。
表3种共有11名学者,合计培养了188名高层次人才,占到人才培养总数的30%,可以说他们就是对外汉语学科的带头人。11名学者中,7名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分别是张建民、叶军、徐子亮、吴勇毅、王幼敏、华霄颖和高艳;两名来自山东大学:宁继鸣和王军;两名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段业辉和肖奚强。
经过对以上11名学者近年培养研究生数量变化分析,发现华东师大的7名学者,由于华东师大该学科的学硕培养整体走弱而逐渐缩减了各自招生人数;山东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4名学者近年招生则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大的起伏,与他们所在学校对外汉语学科定位相符。
北京语言大学由于其更注重教材的编写和普及性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培养,辐射范围包括国内及海外,导师的配置重点也不在高端人才培养这一块,所以在表3中未现北语教师。
五、学术传承脉络
使用EXCEL的VLOOKUP函数对导师姓名数据列与研究生姓名数据列查重,可以发现16年间(2000至2015年)对外汉语的学术传承脉络,即先前就读研究生的某位学者跟随本专业导师学习、拿到对外汉语类硕士以上学位后,又在学术上积累进而取得导师资格、再指导对外汉语类专业的研究生,则构成了一个对外汉语专业的“三世同堂”学术传承脉络。
遗憾的是,经过对633篇学位论文导师与研究生姓名列的对外查重,未发现学术传承脉络的存在,由于学术传承脉络的出现需要一个学科长期的稳定发展,而我国对外汉语人才培养存在断层问题(2000至2006的7年间只有零星的9个人才产出),并且延续性的人才培养历史较短(仅是2007年开始至今的9年时间),不足以支持“三世同堂”学术传承脉络的生成。
六、关键词使用的年度分布
EXCEL的数据表反映,633篇学位论文中,共使用了2660个关键词,篇均使用关键词4.20个。
其中3篇论文仅使用了两个关键词,而使用关键词最多的两篇论文,却使用了10个关键词;使用4个关键词的论文最多,达到38%的比例,其次是使用5个关键词的论文,占到30%的比例,再次是使用3个关键词的论文;使用关键词数量在3到5个之间的论文达到89%的比例。详细情况见表4、表5和表6。
可见,使用10个关键词的两篇论文集中在2000年,那时对外汉语类专业刚开始培养研究生,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该领域现象处于一般描述阶段,相关概念没有明确定义,研究生必须用大量的关键词才能概括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而仅使用两个关键词的论文则多集中在近年,因随着对外汉语专业16年来研究的进步,该细分领域的名词概念大量涌现,研究生选择对外汉语领域的少量专有名词足以归纳自己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
使用数据处理技术还可以统计出年度所有学位论文平均使用关键词数量的变化,见表7。
依据表7中年度篇均使用关键词个数、绘制趋势图(图5)可以揭示对外汉语学位论文年使用关键词由不稳定的上蹿下跳状态、到逐渐趋于4.08-4.43之间浮动状态,即该学科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的过程。
七、研究结论
对通过以上诸方面的数据分析,总结出以下6条研究结论:
1.对外汉语类专业名称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高层次人才培养以硕士为主。
2.对外汉语人才培养度过了最初的尝试阶段,自2007年之后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国家政策和形势导向明显影响了学科的阶段性发展。
3.对外汉语学科建设以华东师范大学等师范类大学为主力,近年该校对外汉语学科的学硕培养处于加速下滑趋势,华中师大该学科学硕培养则处于稳步上升趋势;区域实力目前以华东、华北地区为强,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实力较弱。
4.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建民、山东大学的宁继鸣、南京师范大学的段业辉等学者个人历史贡献突出,近年华东师大导师招生数逐渐缩减,山东大学和南京师大导师招生数稳定。
5.由于我国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曾经存在断层问题,延续性人才培养历史相对较短,学术传承脉络尚未形成。
6.自2007开始我国对外汉语学科建设日见成熟、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陆平舟,周东花.国内三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文献的计量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07):18-24.
〔2〕李兴敏,袁子钦.我国成人教育学硕士点发展规律和研究热点再现[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1):15-22.
〔3〕李兴敏,罗唱,林贻行.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与转型研究规律.[J].职教论坛,2016,(03).
(責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