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识字训练六法

2017-08-30 10:38余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字形生字识字

余吉

识字教学是语文课堂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它为学生进行阅读和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铺路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识字训练,就要求教师融合教学原理、教学原则,科学艺术地设计训练,使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从而提升识字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归结出以下六种较为有效常见的方法。

一、造字分析法

我国的汉字兼具表音、形、意,直观形象的汉字最容易被孩子接受,也是最能让其留下深刻感知的。造字法“六书”就是分析字形教学汉字的法宝。如“象形”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是这样给它下定义的:“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就是说“象形”是把实物的形状描摹出来。在教学一年级课文《口耳目》中,利用图案与文字相结合,文中圆圆的太阳转化为“日”字,“羊”字则像两角下弯的羊头形。在教学“鸟”这个字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学生根据字形展开想象,里面的一点是小鸟的眼睛,横折钩的钩是小鸟的小尖嘴,竖折折钩就像小鸟的爪子,最后一笔横则是小鸟的长尾巴。这样一想象引导,孩子们不仅把要认的字记牢了,而且激发了他们对汉字的浓厚兴趣。又如“指事”字,《说文解字序》中说它:“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即用象征性的符号指明事物的意义。在教学“旦”字时,“旦”字下面的一横就代表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就是早晨了。再如会意字,在教学这类字时,我告诉孩子,“会意”字是会合两个以上的字来表示一个字的意义。比如“聪明”的“聪”字,“有谁能用这个方法来识记呢?”马上有孩子就回答:“左边是耳朵的‘耳,右边中间是个‘口字,右下方还有个‘心字,表示只有用心听,动嘴又动脑,才能越来越聪明”。孩子们既把字形记住了,又明白了字义,还了解了汉字的构字特点,增添了识字乐趣,可谓一举多得。

二、辨异求正法

识字教学中对字形的识记是重难点。小学生观察力较弱,字形的细节和字形间的差异往往是他们识记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形近字的部件加以比较,使易错易混部分成为学生注意的对象,从而增强孩子辨异的能力。比如学生总容易把“乞”和“气”字混淆,有的孩子总把“吃”右边的“乞”多上一横。教学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把“吃”字写在黑板上,然后问他们,“吃”字中间如果多了一横,就好比一根鱼骨头卡在了喉咙里,这样还能吃饭吗?孩子们连连摇头。之后这两个字也再没被写错过。其他形近字的识记还可以采用“加一笔,减一笔成新字”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寻找发现字与字的不同点,如“日”字多一笔可组成“甲、由、旦、旧、白”等新字,这样的识字训练既发展了孩子的思维,又增强了他们对汉字的辨析能力。

三、比较讨论法

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思维记忆模式,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在“识同”中“求异”,在“求异”中“选佳”。如在教学识字“苦”字时,我先让孩子来当当小老师,看用什么好方法能又快又准确地记住这个字。孩子们有的说:“我是按笔顺来记字,先横,再两竖,接着……”有的孩子说:“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草字头下面加个‘舌字。”还有的孩子说:“草字头代表草药,下面那个‘舌字去掉一撇就像用舌头尝了药,感觉很苦。”我继续让孩子们讨论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哪个小老师的识字方法好呢,为什么?”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最后一个小朋友的方法既形象生动,又容易把字记住。显然,在整个识字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识记方法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思维水平。通过教师一步步的引导,孩子主动并乐于参与到识记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识字成果,又使学生懂得了在比较中寻求最便捷的识记方法,培养了思考的积极主动性。

四、游戏激趣法

游戏是最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表现形式,把识字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孩子没有负担、轻松地认识汉字,是他们最快乐的事。而课堂中的识字游戏训练不能单停留在表面形式的热闹,更要从效率与创造意识中着眼。比如在教学生字“乘”的时候,学生在按笔画书写顺序识记字形上困难较大,我就采用了接力赛式的形式。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黑板上事先画好四个大的田字格,让四组的孩子以接力比赛书写的形式,按照生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依次上来写这个字,每人只写一笔,最后看哪个小组写得又快又好。游戏开始前先给孩子预留半分钟左右的时间,用于观察识记“乘”字的笔画和结构,看看怎么写才能写得又正确又美观。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激发孩子的动力,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正确熟练地掌握生字的笔顺和结构,同时提醒他们还要讲究小组内的团队协作,能和伙伴们一起合作完成任务,既凝聚了团队也培养了同伴间的协作互助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自然而然地主动突破了生字学习的重难点,完成了学习任务。

五、联系生活法

文字是现代社会书面信息的载体,街上的广告牌,超市里食品的包装袋,以及各种新兴媒体的声色、影像无不充斥在孩子的生活当中,这些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课堂中的识字教学要和生活中的识字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大大提高识字效率。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时,我是这样进行生字教学的:先让孩子从文中圈出要认的12个生字,然后同桌就“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是怎样认识的”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后,请他们自愿上来汇报,有的孩子说:“凤凰树是厦门市的市树,所以‘凤凰这两个字他已经认识了。”有的孩子说:“她家住在东浦路上,所以把三点水换成金字旁后就成为了‘铺这个字。”还有的孩子说从公交车的移动广告上认识了“毛毯”的“毯”字。我把这些已经认识和半认识的字放在一起稍作提高训练就带过去了,而把重点放在几个学生认知较有难度的生字上,进行识字指导,这样缩短了教学时间,也能有重点地对难字进行突破,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六、整体深入法

课堂的识字训练不单单是要让孩子弄清楚生字的音形意,还应重在把生字的学习和阅读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司马光》一课时,我对生字“慌”的识记是这样设计的:在初读课文后,先要求孩子画出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缸里时其他小朋友动作行为表现的相关语句,然后想一想这几句话中哪个字词最能表现出当时小朋友的心情。同学们一下子就找出了“慌”字。我接着问:“这个‘慌字为什么是竖心旁呢?”孩子们回答:“因为‘慌是心里着急、害怕,所以是竖心旁。”我说:“对,那课文是怎么具体写出别的小朋友的‘慌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细读课文。”学生们再次品读了“有的吓呆了,有的哭着喊着去找大人……”这一段。在学习“有的”句式的基础上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读完此段落后我让孩子给“慌”字组词,“慌乱”“慌张”“慌忙”,一个个词语很快从孩子们的口中蹦出,无形中丰富了词汇的积累。学到这里,我并没有就此停住,而是紧接着趁势引导,要求孩子们再想一想、看一看司马光是怎么“没有慌”的,细读课文相关句子,最后再把“慌”字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在这样一个教学生字的过程中,既完成了识字目标,又借助识字推进了阅读,既通过生字的含义来串联起课文的学习,又凭借具体的语境加深了生字的理解,是识字训练与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以上这些识字训练方法是我在课堂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但“學无定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因势利导,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把识字和阅读相结合,提升识字训练的艺术性、有效性,从而带动学生识字能力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字形生字识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