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荣
美国知名小说家约翰·欧文说:“修改是编辑的灵魂,作为一个小说家,改写占了我人生的四分之三。”可见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果学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那么一定程度上就能让作文水平有所提升。所以,修改策略是学生作文提升的法宝。
一、找准 “立意”
杜牧认为“凡为文以意为主”,意思是决定文章的好坏,最主要是立意。好的立意是文章成功的一半,立意简明集中就是对文章中心的高度概括。所以,应让学生明确作文立意的要求:“正确、明确、深刻、新颖”。就“温暖”这个作文题来立意,想写出佳作,必须新奇。如何出奇呢?这就要求学生从多角度联想,对“温暖”一词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如有学生写母亲为自己织毛衣,通过普通的毛衣表现出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之情;有学生写奶奶为自己送馒头,以馒头为载体,寄托奶奶对自己的期望与关怀。这些立意都是学生生活中的积累,都是他们的独特感受,因此作文读来真实感人。
二、明确“结构”
初中作文一般以记叙文为主,但很多学生都没能很好地掌握写记叙文的方法,甚至对记叙文的结构都模糊不清。经常出现交代不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不能围绕中心;结尾不能点题;主题没有升华等问题。记叙文结构常见的有四种修改提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叙事的技巧,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引人入胜,做到曲径通幽。
1. 线索叙事法。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要有意识的给文章一个线索。就初中生而言,这个线索最好是有形之物,这样学生易于把握,不会跑题。如学生在写作《我的生活空间》一文时,以妈妈送自己的一只小布熊为线索,串出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的事件,从而表达了深厚的母女之情。同样是写亲情,但因为加入了一个线索元素,文章显得新颖、耐人寻味。
2. 悬念叙事法。设置悬念是写作者喜闻乐见的一种写作形式,它是在文章的某一个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可以设置在文章的开头,也可以设置在文章的中间。悬念设置得好,能吸引读者始终怀着紧张情绪或关切心情迫切地读下去,达到民间说书艺人“预知后事如何”的“卖关子”的艺术效果。如学生在写作《一件让人感动的事》一文时,写到一个清洁工清理墙面的广告纸却在见到一张纸后并不清理,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接着写另一个清洁工见到那张纸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多处设置悬念,牢牢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读下去。最后才揭开谜底,原来那张纸是寻找失踪儿童的寻人启事,表现了清洁工美好心灵,达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
3. 欲扬先抑法。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摇曳多姿,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如学生写作《妈妈,谢谢你》一文时,先写了妈妈的啰嗦、唠叨,再写因为妈妈的啰嗦和唠叨,自己下雨天没有因忘记带伞而被淋成落汤鸡;天气突然变冷后也没有被冻着。在巧妙的写作设计中将自己与妈妈在一起的平凡日常生活写得妙趣横生,突出母爱伟大的主题。
4. 前后照应法。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開,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也就是说,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所交代,上下文要连贯,不能脱节。文章的“照应”一般以首尾照应、对话照应、细节照应、伏笔照应等方式出现。前后照应,能有力地突出文章主题,使文章主题进一步升华。
三、注重“细节”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学会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可以用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场景来训练学生刻画好细节。如例句: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一脚,把球踢进网中。“这一精彩射门动作可分解为四个小动作:接到传球、绕过对方防守、避开守门员、踢球入网。”经过点拨,学生修改后的句子是:
罗纳尔多在中场挺身收腹,接住同伴传来的一记高球,习惯性地用小腿轻轻地一颠,球魔术般地跳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他飞速插上,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带球一连绕过对方三名后卫的阻击,一直冲入禁区,巧妙避开已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侧身起脚,“唰”的一声,球应声入网。
只有教师的指导到位了,学生才能大胆想象,大胆去写,写出精彩的细节。而教师要引导学生修改好作文,也必须要让学生多动笔、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有心人,掌握将作文“点石成金”的技能。
责任编辑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