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炼华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这样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
但是,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来看,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能如教者所愿,他们所写出的字句篇章,往往是低于所处的年龄段应有的水平,语言平庸无美感,情感虚假少动人,主题游离不集中……是初中生作文常见的问题。这些所有的缺点,探究其根因,应归结为一点:写作素材匮乏,缺少表达的源泉。
因此,要想作文水平有所精进,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学生写作素材匮乏的难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基于几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提出了以阅读为基础、以观察作途径、以体验成积淀的三大步骤,探索解决初中生写作的这一难题。
一、以阅读为基础
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解决素材匮乏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初中生较之小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习的压力势必会迫使学生减少课外活动,这就使得学生鲜有心情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此时,阅读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它可以将已积累好的素材按照原有作者的想法,直接地传输给学生,省却了体验、分类、思考、再创造的繁琐过程。
比如,学生阅读了丁立梅老师的散文,可以把它积累到自然界中的各色花草树木里,有生命且有感情;阅读了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可以積累到各色吃食里,也有生活,也有味道;阅读了台湾名家林清玄的作品,就会积累并明白在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时,都会有一份禅的玄想;阅读大师季羡林的作品,就会积累并明白对任何事物都应多一分真善美的情怀……
学生的作文素材建立在名作的基础之上,化他人的作文素材为己所用,以弥补缺少时间到生活中找素材的不足,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阅读得来的素材毕竟是他人的,缺少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运用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暴露其抒不了真情的缺点。
二、以观察作途径
从素材积累的根本上来说,生活里的素材才是最为本质的,它应是学生的写作之源。那么如何积累到生活里的素材?唯一的途径就是观察。生活是部百科全书,可积累的素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但事实上,很多孩子往往是素材放在眼前,也无法将它们收入作文素材的宝库,据为己用。比如,要以“校园”为主体积累材料,学生除了写出几排整齐的教学楼,窗明几净的教室,和谐融洽的师生,也再无其他;再比如,以“旅游”为主体积累材料,除了写舟车劳顿或兴奋,几个感兴趣的主题乐园,几个人云亦云的景,也别无他“材”了……这样的尴尬,在学习过程中不胜枚举。
那么,如何规避这种尴尬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带、引、导。引领学生不仅仅要用眼睛观看,还要用耳朵倾听,用口舌品味,用手指触碰……调动一切可调动的感官,然后去积累,去归纳。那又如何让孩子调动他们的感官来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呢?老师可以帮学生制造一个生活经历,以此为例,让学生学会观察。
比如,笔者曾在课堂上给学生制造过吃糖的生活的经历。给学生每人发一支棒棒糖,让孩子仔细观察糖的外形,颜色;拆封之后,让他们用鼻子嗅闻糖的香味;然后,再将糖放在嘴中去品咂它的味道,可嚼可含;最后,用文字本真地记录下之前的一切。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之后,学生把这次吃糖的经历深深地留在了脑海中。
有学生就这样记录道:
“一根棒棒糖,拆开包装纸,粉中透红,淡淡的甜味夹着果香,飘散在空气中。鲜草莓的味道,好浓好浓。我仿佛身处于一个草莓园里,四处的草莓,带给我愉快的果香,周围的草木茂盛,带给我以新鲜的空气。我沉醉其中,又自失起来……嘴张开,伸舌一舔,不过瘾;用嘴巴包,不过瘾;干脆将棒子一起包入口中,却还不过瘾……草莓的味道漫入舌中,漫入口腔,漫入身体,温暖的感觉,幸福的感觉……我干脆生嚼,糖果儿碎了,草莓果汁的巨浪带着空前的清爽芳香的浓甜,冲向我,穿越身体,仿佛自己被穿透,打通全身。我,已不存在。”
显然,那次给学生制造的素材是有实效的,孩子通过眼鼻口舌将制造出来的生活经历化为己有了。
三、以体验成积淀
有阅读作为基础,有观察作为途径,积累到的素材,固然真实宝贵。但这些材料容易消逝在记忆的大河里。要其在记忆里固不可失,必须得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这种加工处理的途径就是用心去感悟,去体验。只有真正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真正体验过,感悟过,让体验成积淀,才会在素材库里经久不变。
还是以上面吃糖的经历为例,在学生动用所有的感官,观察完以后,就应该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了。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糖的味道,除了它本身的味道之外,能不能和我们的生活发生点联系。
同样是那位学生,在他的笔下流出了这样的文字:
“这瞬间的甜味,随之而来的代价便是去得太快。甜淡了,我落入了心情的深渊,转瞬而逝的快乐,是多么美好。糖果,味道的惊喜来去匆匆,人生也是如此,惊喜来得越大越快,便也失去得更快,更痛苦。幸福啊,你来得好突然,走得也好突然……”
显然,经过这样的加工处理,学生就真正把素材积累到自己心里的素材库里去了。
不过,写作素材积累也应因地制宜、立足学情,呈现多维度、层递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是不同的,教师的引导也应有所不同。因年级不同,学习外因也有不同,教师设计的引导方式和方法就应有所区别。考虑到家庭环境、班级环境的差异性,教师就应因地制宜,适当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每个个体各具特点,教师应关注个性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优势互补。
总之,初中学生作文素材积累还是要脚踏实地,源于学生的生活,要以学生的看、思、感、读、学为主体,老师的看、思、引、炼为主导,需要“教”与“学”的合力,才能趋于完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