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广播节目主持人的魅力人格塑造微探

2017-08-30 06:50李想
出版广角 2017年16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魅力人格

【摘 要】 塑造具有鲜活特征和魅力人格的主持人形象,既可以体现出主持人对广播声音产品生产流程的引领与创新,也是对节目公信力与广播品牌价值的重塑。培养栏目向心力,细化与深化节目编辑流程,分解与重组节目要素,以及以话语权的平民化彰显时代的正能量与最强音,是塑造广播节目主持人魅力人格的主要要素和途径,也是自媒体时代寓“媒”于乐的本质要求。

【关 键 词】广播媒介;节目主持人;魅力人格;自媒体

【作者单位】李想,安徽广播电视台。

【中图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A

地方广播节目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主持人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的优劣。能否在非特定的大众传播中获得听众的青睐与支持,是节目生存的首要前提,也是栏目核心品牌价值的直观体现,这对主持人的素质与创新力有较高要求[1]。融媒体时代,社交媒介多样,而作为广播节目的核心要素,主持人的魅力人格塑造不仅有利于提升主持人自身的形象,同时也对地方广播节目的品牌塑造、市场份额具有重要作用。

一、地方广播节目面临的挑战

传播技术的不断升级、追求个性的社会环境是当前地方广播节目面临的挑战。一方面,传播技术优化了多媒体、自媒体的运行环境,加剧了传统广播节目所面临的竞争与挑战;另一方面,缺乏模式创新的内容生产流程尽管实现了融媒升级,但仍然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1.盲目模仿,缺乏创新

有的地方节目主持人以为,融媒体就是通过YY、映客等直播平台将节目视频化播出,继而通过“礼物”的赚取得到报酬,或者“照葫芦画瓢”,模仿中央媒体的模式。央媒的业务垂直竞争、商业门户的流量竞争、社交媒体的用户争夺,以及UGC的内容生产竞争等构成了多元冲击格局。在这样的冲击下,栏目与主持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融媒体助长了抄袭之风,自媒体的样式不加整改便进行套用,甚至部分节目严重低俗化,这早已违背了广播节目的初衷与本质目标[2]。融媒体时代,资源的共享弱化了地方广播节目的创造力,模仿成为地方广播节目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地方广播节目没有央媒的平台优势与知名度,却沿用其节目风格与模式,当地域传播的垄断被打破,在面对全国、全网竞争时,节目主持中的简单模仿与借鉴会成为“东施效颦”般的尴尬[3]。

2.品牌失效,价值流失

广播媒体没有声画同步的优势,强化主持人话语特色以及构建品牌栏目,是广播媒介的發展途径[4]。主持人生硬地套用网络用语,从表面上看是一种革新,实际上是声音产品运作体系的模仿与抄袭,当受众发现广播节目中的语言样式、内容组织、节目包装等都是来自互联网时,必然会导致广播媒体影响力的降低、品牌权威性的弱化和核心价值的流失。只模仿不创新,或者说长于模仿弱于创新,成为地方广播节目品牌建设的软肋,其将导致地方广播节目失去关注度与“流量”,从而加速广播品牌价值的流失。

二、自媒体时代节目制播模式的固化

自媒体打破了过去媒介的单向传输模式,也瓦解并分散了受众的关注度,造成了当前固有模式下地方广播节目质量和竞争力不高的现状。

1.节目编播体系的限制和生产流程的固化造成竞争劣势

广播以声为媒,过去“千人一面”的编播模式阻碍了广播节目的自主创新发展,对栏目思维与品牌构建的把握也大多流于形式[5]。创新是媒介发展的源动力,而广播电台“大而广”的节目定位尽管全面丰富,但也存在“粗糙、杂乱”的不足。在分众化、小众化、彰显个性的媒介环境中,广播节目的传播效果难以与受众定位精准、族群化传播的自媒体音频产品相比。

2.传播效果弱化,广播节目品牌认知度下滑

互联网为自媒体环境的构建提供了强大动力,终端的多样为用户提供了更多获取音频内容的渠道,这无形中造成了传统渠道核心用户的流失、广播节目传播效果的弱化,以及广播品牌认知度的下滑[6]。据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移动互联网使用人数首次超过传统媒介,68.48%的青少年人群倾向于使用互联网。自媒体音频节目编播模式灵活,节目时长短,包装精美,富有听觉冲击力。地方广播媒体开始进入传播影响力逐渐减弱的下坡路,加上以线性传播为主的技术方式的不足,以及节目主持风格的固化,受众市场资源的流失也就难以避免[7]。

3.自媒体音频产品的“塑造力”与“瓦解力”

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广播媒体单向性的传播渠道。在自媒体时代,用户既有“发声”的理由,也有收听的自由,迅速解放了音频产品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产生并塑造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音频,同时也削弱了传统广播媒体的影响力[8]。比如,荔枝FM提出“人人都是主播”的理念,以音乐艺术为媒介,获得众多年轻群体的喜爱与关注。自媒体音频产品充分利用娱乐性,以亲民化和时尚的理念不断吸引地方广播节目听众[9],其平民化、趣味性的风格瓦解了传统广播媒体主播“高大上”的传播形象。

三、自媒体视阈下地方广播节目主持人魅力人格的塑造

传统广播节目受限于传播渠道的技术特性,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中,只能依靠主持人魅力人格的塑造来摆脱困境。魅力人格的塑造不仅需要提高编播人才队伍的素质,同时也需要创新节目的形式。

1.统筹编播体系,加强主持人的领导力

(1)重构媒体公信力与主持人的权威形象

“拟社会互动”是当前自媒体的新型社交活动,也是其公信力强弱的直观表现[10]。以突发事件为例,如今的信息传播形式往往是通过微博、微信或者个人直播平台推送到受众身边,而非主流或权威媒体,如四川茂县山体垮塌事故发生不足30分钟便已登上微博热搜榜。自媒体传播速度快,但其信息真伪难辨,而这正是地方广播节目尤其是新闻类节目构建公信力与权威的优势所在。

在新闻时效性内容的处理上,主持人更要注重新闻事实的求证和传播效果的考量,这是当前地方广播节目主持人魅力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11]。同时,更应该利用广电媒体自身专业化、高素质编播团队的优势,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分析,引导舆论导向,从而树立节目的公信力。此外,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进一步强化互动交流,树立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与权威。这既符合广播节目的生产需求,又能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节目的品牌效应。

(2)把关人与话语权平民化的平衡

以把关人为代表的媒介话语权不再是传统媒体机构所独有,话语权的平民化已经成为趋势,把关人的议程设置也应做出改变。在人人都是主播,人人都能制作音频内容的当下,传统广播媒体主持人应与受众真诚互动,平等交流,以情动人。在节目制作和播出流程中,应以真实的信息内容为前提,同时多考虑受众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以平民化的语言传播内容,注重受众反馈,及时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既把握舆论导向,又注重传播效果[12]。

2.思维转型塑造主持感染力

(1)转换思维角度,重组内容生产流程

传统地方广播媒体的内容生产,在节目播出后就基本终止了,很少注重节目播出后的反馈及二次传播,更别说有意去营造由节目内容传播本身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而在自媒体环境中,内容的播出仅仅是传播的开始,用户的互动评论和转发增强了新的传播效果,而内容生产者的及时互动与维护也成为内容产品有效传播的重要保证。

以茂县山体垮塌事故为例,2017年6月24日事故发生当天,四川省级多家广播媒体均及时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新闻要素尽管全面,但在“宣传口径”要求下,报道形式显得不够鲜活生动。而在自媒体平台上,这一事件却得到了多维度的传播。既有期盼失踪孩子早日归来的母亲的一封信的朗读,又有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安抚受灾群众的现场录音,还有全国各地网友祈福捐赠等评论摘选;既有温情的人文关怀,又有舆论引导的设置。自媒体对受众心理需求的把握更为精准,并且善于通过多重新闻要素、情感方式的叠加使用来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这正是地方广播节目的短板。因此,要善于分析受众心理,根据其心理规律重构节目流程,调整播报语音样态,提升受众的关注度,从而充分发挥广播节目的影响力与价值。

(2)传递正能量,纠偏最强音

广播节目利用主持人的话语权传递信息内容,为受众提供正能量,达到以声育人的本质目的,尤其在面对一些网络谣言和负面情绪时,更需要主持人进行积极引导。而这种舆情的引导绝不只是照本宣科地播报某部门发布的信息通告、辟谣通知,而是积极思考,分析谣言产生的因素,了解受众的心声,以耐心细致的语言为受众进行解释说明。作为专业播音员,最强音突显的是在节目中面对质疑、误解、谣言时及时地进行分析与思考,并做出应对。以理服人才是最强音的本质,也是当前社会传递正能量的有利工具[13]。正能量与最强音既是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也是其魅力人格塑造的关键。

3.构建广播核心品牌与节目向心力

(1)擁有“正面文章”的思维与深度

尽管自媒体广播节目灵活性强,但是缺乏“正面文章”的思维与深度,这是其商业属性造成的弊端。吸引受众是提升节目品牌价值的唯一渠道,主持人可利用专业素养与个人魅力吸引受众,从而提升节目的品质与理念。“正面文章”表层是广播节目客观公正地还原事件,为受众提供权威信息;里层是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拥有信息敏感度,以正直、客观的言论影响受众,以人格魅力弘扬社会道德,以精密的思维与深度言论获得受众的认可。“正面文章”代表了节目主持人的掌控力与思维创新力,不仅是魅力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地方广播节目核心品牌与栏目向心力的动力源泉。

(2)尊重媒介伦理与时代价值观

在互联网的助推下,自媒体平台通过各种“撒金”来吸引用户,提升用户的活跃度,甚至对平台上一些低俗、恶搞内容姑息纵容,视而不见。部分用户为了博人眼球,在直播过程中刻意渲染低级趣味,甚至宣扬关于赌博、毒品等的内容,这已经突破了社会道德底线,甚至涉嫌违法犯罪。对比来看,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尽管被批评缺乏创新,灵活性低,但能坚守底线,以丰富的学识与多元化的人格魅力引导受众,运用受众熟悉的语言表达观点,让人感到可亲可近,值得信赖,从而引导主流价值导向。钟瑛在《网络传播伦理》一书中对网络信息的扩散与控制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不符合大多数人价值观或者伦理观的信息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遏制,从而走向衰弱与消亡。”[14]传播真实可信的信息是媒介必须坚守的底线,地方广播节目主持人以自身人格魅力把握与宣传时代价值观,这种职业观念正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四、结语

在自媒体视阈下分析地方广播节目主持的现状,既是对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伦理深层次的考量,也是对媒体人职业操守的审视。作为媒体公信力与“权威面貌”的代表,地方广播节目主持群体底蕴深厚,其个人魅力人格的塑造对节目品牌的打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不同的传播渠道和节目形态需要不同主持人的魅力人格,而主持人魅力人格的构建,是传统媒体重获新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永鹏. 广播节目主持人与节目传播的创新[J]. 新闻传播,2017(3).

[2]时燕子. 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品牌化运营[J]. 青年记者,2016(23).

[3]刘奇. 大数据时代舆情把关模式的嬗变与重构[J]. 传媒,2017(1).

[4]王杨. 杂志型广播节目主持人有声语言传播风格多样化能力分析[J]. 大舞台,2015(10).

[5]范懿. 论播音主持人才的自我培养[J]. 新闻战线,2016(8).

[6]姜丽华. 浅析自媒体时代广播在突发事件中的维稳作用——以浙江巨化集团两起突发事故报道为例[J]. 传媒,2017(9).

[7]张倩. 自媒体时代公众话语权的建构[J]. 传媒,2017(9).

[8]罗迎春. 大直播 大品牌 大价值——探寻湖南广电“都市大直播”的成功之路[J]. 传媒,2017(1).

[9]薛慧敏. 当前环境下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素养分析[J]. 当代电视,2013(11).

[10]熊科伟. 不止于听:广播与微博融合语境下听众与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拟社会互动研究[J]. 新闻界,2017(1).

[11]梁亚宁. 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J]. 新闻战线,2016(4).

[12]郭美辰,张彤彤. 主持人与听众的情感交流——以《神州夜航》为例[J]. 新闻战线,2015(19).

[13]史竞男. 讲好故事传递正能量[N]. 人民日报,2015-12-26.

[14]钟瑛. 网络传播伦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魅力人格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东方欲晓》的魅力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铜都一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