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军?董凯?董琦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医学期刊需要逐步往信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目前,我国医学期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文章通过阐述医学期刊网络化的现状,分析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医学期刊OA出版模式的发展途径,推动医学期刊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发展。
【关 键 词】医学期刊;互联网+;开放存取;新业态
【作者单位】张春军,牡丹江医学院;董凯,牡丹江医学院;董琦,牡丹江医学院。
【基金项目】牡丹江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RS201510)。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应坚决将‘互联网+计划落到实处,以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此同时,无论大中小型企业、高校或是科研机构都应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符合现代社會发展规律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当下,互联网俨然已经渗透医学期刊编辑出版业务的全部流程。如今,读者获取文献资料大多是通过网络途径,仅有极少数人群仍旧利用传统纸质资料获取信息资源,这样的信息获取方式无疑给传统纸质学术期刊带来巨大的冲击与影响[1-3]。因此,医学期刊也应牢牢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逐步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延长医学期刊的传统产业链,进而打造出含金量更高的优势品牌。
一、医学期刊网络化现状
由于我国医学期刊的网络化建设起步较晚,因而当前我国的医学期刊网站在可下载资料量和内容更新速度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据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目前国内的医学期刊中,有自主版权独立网站的仅有78家,占总调查数量的15.6%。而在这些医学期刊网站中,仅有34家能跟上网络期刊发行的脚步。总之,国内当前能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的医学期刊网站极为稀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学期刊网站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就目前国内医学期刊的发展现状而言,其无论是在规模、信息量还是服务水平方面,均无法与国外医学期刊网站相比肩[4]。具体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受国内学术体制的影响。在我国,医学期刊大多数依托于科研院所或是高校,这样的研究主体极易让部分学术期刊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成为服务作者的期刊。加之部分作者仅是将之视为获取学历、评职称、晋升的工具,忽略了读者的需求。
其次,受经营与推广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多数医学期刊尚未建立独立的网站,且即便建立了网站,其功能也仅仅局限于刊物的介绍、投稿以及免费阅览等。单一的功能与超低的信息量,让我国医学期刊网络化建设浮于表面,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再次,受互联网经营许可制度的影响。在我国,投身互联网需同时满足许多限制性条件,以致国内医学期刊网站大多都未能获得独立法人的资格,从而无法获取互联网的经营资质。而在一些其他国家,网站可提供网上销售、咨询、代理独立版权以及使用权限等各项服务,再放眼国内的网站经营模式,经营效益难以体现也就可想而知。
二、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所谓的开放存取,就是一种基于学术信息共享理念的出版机制,其宗旨是利用网络实现学术信息资源免费保存与获取。由于该机制运行成本低廉,且能有效提高刊物的影响力,加之其便捷的获取方式,使该机制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学术界、出版界以及信息传播界的广泛青睐[5-7]。
1.开放存取期刊的现状
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最早由瑞典的隆德大学图书馆创建,其内容不仅涉及所有学科,还包含了各种语言。此外,该网站所搜集的开放存取期刊大多都进行过质量控制。截至目前,该网站仍然称得上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开放存取期刊网站之一。就该目录所收录的开放存取期刊论文而言,除涵盖农业、科学、生物与生命科学、历史、考古学、政治学、文学、语言以及化学等17个学科主题领域外,还包括多学科与多语种。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开放存取期刊网站,其在收录开放存取学术期刊方面有着极为严苛的选刊原则。如针对目标刊物的信息覆盖面,要求该刊物的出版内容必须包含与学科相关的研究性或评论性文章的全文;而在刊物内容的获取途径方面,则要求其必须可以免费获取。当然,若刊物本身有禁运限制,则不将其视作可收藏的期刊。收集刊物后,该网站还会邀请相关专家对其进行评审,以确保刊物的质量。
2.开放存取期刊的特点
开放存取期刊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该期刊必须是学术期刊,即期刊的主要任务是报道研究发现与研究结果,或者是综合研究结果。二是要通过质量控制机制,该机制主要是为了确保论文的质量,而主要的评议方式则是同行评议和编辑审稿。三是开放存取期刊的著作权仍由作者保留。四是由于著作权保留在作者手中,因而出版人可自由决定开放存取期刊的性质,即赢利性或非赢利性[8]。
当前,开放存取期刊的经费主要有两个来源,即作者付费与机构付费。作者付费,即由作者出资完成研究成果的出版,其资金来源主要从研究项目或课题经费中抽取。机构付费,就是将负责医学期刊研究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等发展为会员,获取会员对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的支持。当前,国内已有大学采取建立机构会员的方式设置单独的存取基金来支持开放存取期刊,以确保作者将文章发表于开放存取期刊上时不受经济条件的影响。
由于各方对开放存取期刊文献均享有极高的使用权,因而针对期刊的著作权等信息,仅需简单的注明即可,以免影响信息交流的直接性与交互性[9-10]。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版模式为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虽然通过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期刊的传播效果,但是这一出版模式仍然会对传统出版业带来严重冲击。此外,“互联网+”模式的出现使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为切实解决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瓶颈,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我国医学期刊逐步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三、医学期刊OA出版模式的发展思考
1.初期实现编审系统网络化,编辑部实行网络化管理
建立自主网站是医学期刊发展的关键。当前,国内部分期刊社已经开发出在线稿件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友好的界面与直观的交互环境,不仅吸引了大量稿源,而且增强了组稿力度,从而确保科研成果能更快、更多地发表。与此同时,自主网站的建立也为医学期刊发表过程中的编、审、读等各环节提供了便利。比如,利用网络投稿系统对传统的编审环节进行优化,能够从质量控制等方面以更开放、灵活且生动的方式为医药行业的科研以及基层领域提供服务。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各行各业都已实现网络化办公。这对医学期刊的出版而言,既能提升工作效率,又能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因此,随着科学研究领域的逐步扩大以及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应不断加强医学期刊的网络化建设。传统医学期刊的发展趋势是随着不断壮大的读者群体,让稿源变得越来越充沛,进而逐渐缩短出版周期。而网络化的运作模式则需彻底摒弃传统医学期刊的出版流程,将投稿、审稿、加工、编辑、排版、出版、发行等环节集中到一起,实现对期刊出版各个流程的有效整合。唯有如此,方能确保医学期刊在出版网络化背景下的高效出版。与此同时,编辑部也要积极引进适合医学期刊编辑的在线办公系统。该系统除了要具备自动收发、出版等各项通告功能,还要能自动录入通知中的作者姓名、稿件标题以及手稿日期等,从而为专家的审稿提供方便。此外,该系统还能将加急或特约稿件分门别类,并利用电话、短信或邮件等途径提醒作者。
2.过渡期采用混合型OA模式,积极打造医学期刊品牌
混合型的OA模式是指基于传统印刷版订阅模式的网络版OA。我国医学期刊的受众相对固定,而欠发达地区读者的阅读方式仍以纸质媒体为主。因此,网络医学期刊的出版应在题目与摘要处下功夫,提前开放题目与摘要内容,针对后续的论文全文则采取即时或延迟开放策略。这样既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又有利于树立期刊品牌,从而促进我国医学期刊逐步完成从传统纸质媒体向OA期刊的过渡。
3.成熟期依托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走向世界,打造多媒体融合平台
由于我国的医学类研究大多依托于国内的研究院所或是高级院校等机构,加之这些机构均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且规模相对较小,因而很难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此外,医学类期刊的服务对象也大多为科研院所或高校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因此,受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要想在短时间内使所有的医学期刊都能成立独立的医学期刊网站是不现实的。医学期刊要想得到有效的发展,应借助国内技术趋于成熟的数据库网络平台,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醫学期刊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快速提升医学期刊的网络化水平。当前,国内仅有极少数学术期刊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网站,因而医学期刊的发展还需采用专门的采编系统。我国大部分学术期刊网站的内容主要来自知网、万方、龙源、维普等中文期刊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机构可为各类学术期刊提供各种各样的技术支持。因此,医学期刊也应加强与数据库机构的合作,积极借助数据库机构的网络力量来完成对学术资源的整合,从而初步实现传统医学期刊的网络化出版。随后,医学期刊应以此为基础,发展属于自己的独立网站,并积极运用功能日渐强大的网络传输技术,让医学期刊在移动阅读领域占得一席之地。为进一步提升医学期刊的感召力、观赏性以及可读性,医学期刊还应积极运用多媒体传播方式,将先进的3D特效技术、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增强读者的视听效果,进而降低读者的阅读疲劳感。例如,医学期刊的网络化出版,可利用普通文字来呈现学术论文,而当涉及理论且该理论较为抽象时,便将图片或视频穿插其中,这样不仅能更加直观地将学术论文的独创性与学术价值表现出来,同时也更方便读者理解。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成为继网络、电视、广播以及报刊四大媒体后的第五大媒体。因此,医学期刊也应积极迎合时代的发展,使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各类APP以及各类门户网站等平台,使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便能轻松访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移动阅读一跃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新型阅读方式。移动阅读的及时性、交互性等特点,不仅可以使读者进行在线阅读与下载,而且能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实时互动和交流,让读者与作者均能及时获取彼此的意见或建议,从而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医学期刊网站既是向外界宣传并展示自己的重要窗口,亦是读者获取信息以及作者与读者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期刊网站,作者可以随时查询稿件的具体情况,读者可以随时表达对某期刊或论文的意见、见解,编辑则可以在网站上发布各类信息。此外,期刊出版的组织者亦能通过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相应的信息资源,准确把握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OA期刊是一种需要整合多方力量才能切实发挥作用的模式,所以,唯有完成对所有OA效能的有效组合,方能促进“开放”目的的达成。在我国,OA期刊最初以单刊的方式发布,而后转为多刊联合,直至最后的数字出版平台大联合,这意味着我国医学期刊界已经认识到联合作战以及自主研发的重要性。万方、维普等国内知名数字发布平台逐步完成向数字出版平台的转化,表明我国的医学期刊正逐步创建并依托本土数字出版平台走向世界。
四、构建多效能编审人才团队,推动医学期刊运营发展
要想顺利实现期刊网络化、信息化的目标,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创新与资源整合能力,还要建设多效能的编审团队,这也是期刊发展的战略核心。因此,出版社应在优化自身系统信息处理能力的同时,不断引进专业人才,增强自身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此外,在人力资源逐步往信息化方向转型的同时,出版社还应将目光集中于国际期刊的发展前沿,加强对国际医药卫生行业以及相关领域资源的整合,实现对人力资源以及人才效能的最佳配置,进而探索出符合我国医学期刊发展的OA出版模式,促进我国医学期刊的有效发展。
综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期刊出版的网络化运作必将成为未来医学期刊出版的主流发展趋势。因此,出版社更应积极利用“OA期刊三期发展模式”,在扩大期刊影响力的同时,增加期刊的影响因子,为实现医学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馨. 中国非医学期刊开放存取现状[J]. 出版广角,2014(8):50-52.
[2]郑建丽. 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国际化路径[J]. 中国出版,2012.
[3]谢文亮,郑添尹,颜志森. “互联网+”下学术期刊出版的新业态及改革思路[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10):1036-1042.
[4]孙超渊,慕萌,张俊敏. 学术期刊开放存取出版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6):915-917.
[5]胡爱玲,刘晨,屈清慧,等. 非营利性开放存取期刊——PLoS系列期刊的特色及学术影响[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6):959-963.
[6]崔伟. 开放存取期刊的运营机制与发展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8):22-25.
[7]龚维忠,杨洋. 中外开放存取期刊出版比较[J]. 出版广角,2014(13):59-61.
[8]李红,张翼. 开放存取期刊运营模式探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9(3):400-403.
[9]代妮, 李栗, 徐丁尧,等. 关于国际开放存取期刊出版模式的思考[J]. 编辑学报, 2014(4):406-408.
[10]邵晶,周琴,苏黎,等. 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版模式及其“获取”途径[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