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萍?邹斌
【摘 要】 中国作家“走出去”作为文化“走出去”工程的重要一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在亚非拉国家取得明显的效果。文章从文学图书的海外推广入手,总结了中国作家群的“走出去”工作,从打造世界性作品、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及拓展推广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从拓展业务、开拓渠道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作家“走出去”对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作家;“走出去”;版权营销;图书推广;译者
【作者单位】魏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邹斌,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9.26 【文献识别码】A
一、中国作家“走出去”概况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走出去”工作,其中优秀作家和优质图书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2004年,我国开始推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通过输出优质图书的方式,不断激励着我国优秀作家走出国门。13年来,中国作家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图书海外推广模式的探索也初见成效,其中亚非拉地区人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作家表现了极大的热情。这与我国不断加强与亚非拉国家的文化交流等因素有关。而在欧美国家,我国作家“走出去”还比较艰难,主要表现为译入和译出的失衡。大量欧美作家的作品被引入中国并受到中国民众的喜爱,而欧美读者对中国作家,尤其是当代作家非常陌生。可以说,中国作家“走出去”存在断层现象。《红楼梦》《论语》《史记》等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仍然是中国作品国外版的重头戏,作家的知名度远不及作品的知名度。以余华为例,他的作品在海外出版后,销量最好的国家是韩国,同样的作品被印成英文版、德语版并被推广到欧美国家后,虽在业内稍有名气,却很难被大众读者所接受。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被输出到海外,大多是由国际奖项的获得、同名影视的热播等偶然性因素促成的。不管中国作家未来“走出去”有多艰难,他们致力于“走出去”的努力不容忽视。早期,中国作家的外文版作品通常是作为礼品赠送给别的国家或者被国家买下版权供外国出版机构挑选出版。据了解,“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成员单位,版权输出总量在2015年已达到4375项。我国在国际出版、营销和发行等方面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也不断深化,还特别开启了“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聘请出版界资深人士作为推广计划的外国专家,甚至建立了翻译人才库,为中国作家提供“走出去”的帮助。莫言、刘慈欣和阎连科等知名作家在国外的影响力逐步增强,越来越多新兴青年作家获得国际读者的关注。例如,卫慧的《上海宝贝》就深受国际读者的喜爱,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应该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在寻求政策支持的基础上,积极谋求更广阔的海外出版发行之路。
二、中国作家“走出去”的可行性方式
中国作家要想在国外站稳脚跟,必须寻找和改进“走出去”的方法。文章从打造世界性作品、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和积极寻求政策支持等方面来探求中国作家“走出去”的可行性道路。
1.打造世界性作品
如何在保持中国文化内涵和精髓的同时,迎合国际读者的大众化阅读需求是当前中国作家亟须思考的问题。这需要中国作家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作品。这里的世界性可阐述为题材的世界性和自我的世界性。
(1)题材的世界性
当前,我国作家对生存社会的描写还大多停留在民族历史、古代文化等传统题材当中,这些作品自带的巨大文化差异,成为国际交流的鸿沟。我国作家可结合我国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文化特质,选择科幻、灾难、环境、心理和都市等共通性题材进行创作。例如,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描写了新一代中国人对科技、宇宙的想象,故事精彩,迎合了国内外科幻作品发展的趋势,所以,《三体》发行到海外后销量不俗。再如,麦家的《暗算》和《解密》发行到海外的最初原因是英国汉学家米欧敏对这两部小说非常感兴趣,然后把这两部小说介绍给翻译家蓝诗玲,进而和麦家签订了出版和翻译合同。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海外出版渠道的缺失,但从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只有兼具文学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世界性题材作品才能吸引读者,进而真正为国际大众所接受。笔者认为,作家还可以积极和出版商沟通,打造带有世界性题材的选题,将优质内容整合。
(2)自我的世界性
我国作家要懂得自我形象的海外营销,这种营销主要集中表现为作家获得国际奖项后,利用连锁反应对作品进行有效宣传。例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推广;阎连科获得卡夫卡文学奖后,带动了自身知名度的提高和作品销量的增长。当代中国作家不应把作品的创作局限于自我或者行业内的欣赏,而是要积极将自己的作品纳入世界文学体系。
2.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
(1)选择合适的译者,尊重译者的主观创作意识
中国作家“走出去”除了需要有优质的作品做支撑,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译者。以刘慈欣《三体》的翻译者刘宇昆为例,他是美国华裔科幻小说作家和翻译家,不仅熟悉中国文化,而且深谙西方科幻小说的写作手法,可以对刘慈欣的作品进行很好的解读和翻译。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翻译了很多部莫言的作品,反响都很好。葛浩文曾指出,译者除了要尊重原作,忠实原作,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作品的改造,让作品更好地被世界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因此,笔者认为,选择一个能够高质量翻译原作的译者是不够的,中国作家应主动加强与译者的沟通,充分信任译者,鼓励译者发挥自己的主观创作意识。
(2)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選择合适的翻译语言
就目前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海外发行而言,国外知名的中国文学译者或汉学家并不多,很多作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翻译者,这也是目前中国作家“走出去”的最大障碍。笔者认为,出版社在现有的翻译资源中,寻找合适的翻译策略是可行性方式之一。以黄蓓佳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为例,《我要做好孩子》《亲亲我的妈妈》等作品在很多国家都大受欢迎,为了确保作品能够更好地被翻译传播,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采取了双翻译模式,让中国译者与外国译者同时翻译,中国译者提供文化知识背景,外国译者将作品转化为目标语言,这样能够更好地确保翻译作品的质量。
3.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拓展推广渠道
有了合适的译者和翻译策略,选择正确的传播渠道是中国作家“走出去”的最后考验。就现阶段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的现状,我们可从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多媒介渠道宣传和运用版权代理制度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作家如何拓展自我的推广渠道。
(1)积极寻求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图书作品的对外推广力度,积极寻求与国外知名出版机构的合作,参与各国国际书展,并对中国作家“走出去”提供项目支持和翻译资助。尤其是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加大海外投资或者创办实业,这无疑带动了相关文化产品“走出去”。我国作家要在以市场化为主导原则的基础上,研究各国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乘着政策的东风,让自己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传播载体。例如,2016年,我国在法兰克福书展中曾推出“中国文学新声音”项目,以项目形式助力以于一爽、路内为代表的中国新生代作家“走出去”。
(2)借助版权代理
由于我国目前缺乏成熟的海外出版发行模式和运作模式,很多知名作家会在外国聘用文学代理运作其版权业务。西方的版权代理制度十分成熟,这些版权代理人员可以在版权营销、市场预估等方面给作家们很好的建议。我国借助版权代理可以有效解决中国作家海外出版孤军奋战、无法衡量得失的问题。通过版权代理机构,版权合作的地域将更加广阔,出版社不仅可以实现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合作,而且可以增强与东北亚、南美洲和伊斯兰国家的合作。专业的版权机构可以把图书的版权合作转向全媒体、全版权的合作或多版权的合作;由成书以后的版权贸易转向在立项初始阶段就联合策划、共同创意和联袂开发的版权合作方式;由简单的版权贸易合作转向与外国出版机构深度合作,共同设立合资公司(股份制公司),共同开发图书市场和分享出版资源的方式。
(3)多渠道宣传助力
在出版“走出去”的工作中,重视和提高网络宣传是中国作品海外营销推广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将成为新媒体时代图书营销推广的一个重要载体。出版社通过开设多语言的优秀作品网站,将国内优秀作品推广到海外,拓展了海外出版人、读者了解中国优秀作品的渠道。此外,出版社还可利用网络营销打造全媒体的整合推广平台,例如,利用手机终端进行营销。目前,海外的读者更多是通过亚马逊平台了解中国优秀作品。由于渠道的局限性,许多优秀的中国作品无法在海外进行有效的营销。中国作家也要学会运用多媒介渠道进行自我包装宣传,借助专业文学评论、新闻、影视和动漫等多种渠道推广自己的作品。
(4)出版社要加强与海外出版人士交流与信息互通
作家“走出去”的关键之处,还在于各出版机构要为作家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各出版社可以把推进交流合作作为创新走出去方式的重点领域,广交朋友,借助海外出版人的丰富人脉资源和专业优势讲述中国故事。出版社为作家提供“走出去”的交流机会,是作品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在“走出去”过程中,出版社在包装优秀作家作品时,既要保持民族特色,又要注重话语转化,着力打造一批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更好实现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既要认识到国内出版不等同于国际出版,又要潜心研究国际出版规律,多听取国外专业人士的意见,将合作贯穿到翻译出版全流程中。
三、中国作家“走出去”推动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
随着文化“走出去”工程的逐步深入開展,在政府的资金资助和项目支持下,中国出版业也由此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从借船出海的出版“走出去”,到出版集团海外并购的“走出去”,再到现在中国作家“走出去”,中国出版“走出去”的道路已经越走越宽。
1.推动合作共赢的局面
中国作家“走出去”将带动和加深国内出版社与海外出版商的合作,有利于加快我国图书版权的输出步伐。目前,我国政府鼓励出版社积极探索海外出版,督促它们整合国内文学出版资源,打造文化精品。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就和美国《今日世界文学》杂志联合推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人民文学出版社与美国哈勃考林斯签署5年出版50本中国图书的协议等。
已经“走出去”的中国出版社在跟国外出版商的频繁接触中,不再以国家政策和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唯一标准,而是探索海外营销的新模式。尤其是在版权营销体系的探索方面,出版社可以积极学习更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开拓更广阔的销售渠道。这些都可以强化我国出版社人员的业务素养,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版权贸易人才。
2.中国作家传递中国故事
向世界传递中国故事既是作家“走出去”的职责,也是出版社的使命。中国文学在2016年国际出版中的活跃表现,表明中国作家与世界对话的自觉、自信和能力大为提高。中国当代文学也以独特的魅力,改变甚至塑造着世界文学的格局。
在2016年4月的意大利博洛尼亚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证明了中国故事的魅力。中国作家在讲中国故事的时候,应该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去思考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
中国故事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译介工作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被世界认可的语言翻译方式才能使更多的精品得到国外读者的青睐。例如,《人民文学》杂志相继推出英、德、意、法、俄、日等外文版,成为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学的重要窗口。随着中国世界话语权的不断提升,更多国家的民众开始喜欢阅读中国故事,这也推动了中国文学与外面的世界产生越来越深的关联。
|参考文献|
[1]包相玲.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困境及策略[J]. 中国出版,2015(16).
[2]伊璐. 中国作家走出去趋向多元化[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11-04.
[3]贺亚玲. 中国文学走出国门——以《三体》英文版为例[J]. 出版广角,2016(13).
[4]李新. 从“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看中国出版“走出去”[J]. 出版参考,2008(34).
[5]潘衍习. 国际出版合作形式多样日趋深入[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04-21.
[6]朱昌爱. 从版权“走出去”到产业“走出去”——“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五周年综述[J]. 出版广角,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