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会卿教授运用仙桔合剂治疗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经验

2017-08-30 04:40周晓宁李明毛秋亚杨亚丽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7期

周晓宁 李明 毛秋亚 杨亚丽

【摘 要】 郭会卿教授总结30余年临床经验,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在仙桔汤的基础上总结出仙桔合剂治疗炎性肠病性关节炎,该方运用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与舒筋通络药物,扶正与祛邪兼顾,除胃肠之痛泻,解筋骨之重着。急性期重肠胃,加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品;慢性期重关节,加活血舒筋、通络止痛之品。

【关键词】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辨证施治;涩肠止泻;舒筋通络;郭会卿

郭会卿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病一科主任,河南省中医风湿病研究所所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知名专家。先后从师于郭维淮、李振华、朱良春、娄多峰等多位名老中医,临床治疗风湿骨病3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arthriti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主要指由溃疡性結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种炎性肠道疾病引起的关节炎。两者均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肠道症状及脊柱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伴发其他临床表现,如结节红斑、血管炎、眼色素膜炎等。本病有慢性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的特点。以侵犯下肢大关节为主,多为单侧、非对称性,类风湿因子(RF)阴性,被列入脊柱关节炎范围[1]。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遗传、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2]。本病在中医学文献中无相似病名记载,但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描述,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宜归属于痹病中“肠痹”或“痢风”范畴[1]。

1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虽复杂多变,但总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娄玉钤[3]认为本病多与湿热有关,并辨证分为热毒内攻、闭阻经络,卫阳虚弱、三邪犯经,湿热蕴蒸、流注关节三型。周翠英[4]将本病按照湿热浸淫与脾胃虚弱等分为四型。郭会卿教授认为急性期邪实为主,尤以湿热毒邪多见,慢性期本虚为主,尤以脾胃亏虚多见。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不调、起居不节等,复感外邪,致脾胃虚弱,邪客肠道。急性期脾胃失于运化,机体气血不足,湿热毒气蕴结肠胃,迫血妄行,湿热交结,故里急后重,见黏液脓血便;或邪气闭阻于经脉,肢体失于濡养而致关节筋骨重着疼痛。慢性期寒湿伤脾或久病损伤脾胃,脾气亏虚,运化不利,气血生化无源,经脉肢体失于濡养而成痹,水道不通,糟粕不化,清浊不分,脾虚统血无力,故见下利清谷,便血耗气。

2 治法方药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肠痹以腹痛泻痢等肠道表现为主者,用验方仙桔汤,药用仙鹤草30 g、桔梗6 g、乌梅炭4 g、白槿花9 g、炒白术9 g、广木香5 g、生白芍9 g、炒槟榔10 g、甘草4 g。郭会卿教授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用此方,获效颇佳[5]。而炎性肠病性关节炎除肠道症状外,多伴肢体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郭会卿教授遂在朱良春验方仙桔汤的基础上加大药物用量,并加入活血通络、舒筋止痛药物,拟为仙桔合剂,治疗炎性肠病伴关节炎表现者,临证加减,每获良效。药用仙鹤草70 g、桔梗15 g、乌梅炭6 g、炒白术10 g、木香6 g、生白芍10 g、白头翁10 g、炒槟榔2 g、血余炭30 g、鸡血藤20 g、败酱草20 g、赤石脂30 g、川牛膝10 g、穿山龙30 g、甘草6 g。大剂量仙鹤草功擅止血治痢,调养气血,桔梗既有升提之意,又有排脓治痢之效,二者合用无寒凉温燥之虑,功擅升提止痢。白术、木香益气健脾,理气除胀;欲止血,先清热,热毒不去,妄血不止,故用清热解毒,祛瘀排脓力强之败酱草,与白头翁合用以增强除湿排脓,止血止痢之效;牛膝、穿山龙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止痛;白芍、乌梅炭、甘草酸甘敛阴,酸以收敛止泻,甘以缓急止痛;赤石脂收敛固涩;虽欲止血,但不宜过涩留瘀,旧血不祛,新血不生,故用鸡血藤养血活血;小剂量的槟榔行气消胀。诸药合用,既无攻伐伤正之弊,又无留邪恋邪之余,共奏理气健脾,除湿止痛之效。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23岁,2015年6月17日初诊。主诉:腹泻脓血便伴多关节疼痛1年,加重1周。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未予重视,自行口服止泻药物,3个月内反复发作,伴低热、乏力,黏液脓血便,遂至当地医院就诊,经检查后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住院后给予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口服药物甲氨蝶呤、泼尼松(具体用量不详),经治疗好转,出院后未坚持服药,病情控制欠佳。1个月前患者因备考压力较大,复因淋雨感受风寒湿邪后,腹泻症状加重,恶心、乏力伴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再次于当地医院住院,效果欠佳,遂至我院就诊。入院症见神志清,精神差,面色少华,消瘦,贫血貌,乏力,恶心,腹痛腹泻,便质稀,每日6~10次,腰背部僵硬疼痛,遇寒加重。饮食生冷或辛辣后,腹痛腹泻加重,纳差,眠差,小便少,便血色淡。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既往体健。专科检见腰背部及腹部压痛明显。辅助检查见Hb 90 g·L-1,ESR 29mm·h-1,CRP 20 mg·L-1。中医诊断为肠痹(脾胃虚弱、寒湿阻滞型)。治宜补脾除湿、涩肠止泻与舒筋通络,方用仙桔合剂加减,药用仙鹤草70 g、桔梗20 g、乌梅炭6 g、炒白术30 g、木香6 g、白芍10 g、炒槟榔2 g、血余炭30 g、鸡血藤20 g、赤石脂30 g、川牛膝10 g、穿山龙30 g、续断15 g、焦三仙各15 g、茯苓15 g、草果仁6 g、附子3 g、生姜6 g、干姜6 g、夜交藤15 g、炒酸枣仁15 g、甘草6 g。1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同时予艾灸督脉、中脘、血海、梁丘。隔日1次。嘱患者忌食辛辣寒凉刺激之品,畅情志,避风寒,注意休息。

2015年6月30日二诊,神志清,精神一般,贫血貌,乏力较前改善,恶心、腹痛较前减轻,腹泻较前明显好转,每日3次以内,便质稀,便血色淡。腰背部疼痛减轻,饮食一般,眠一般。舌淡红,苔白,脉沉细。上方去附子、生姜、干姜。10剂,继服。

2015年7月20日三诊,患者神志清,精神佳,因数日前毕业聚餐,饮食生冷,腹痛腹泻反复,下利清谷,无血色,每日4~8次,腰背部偶感疼痛,受凉或劳累后加重。舌淡红,苔白,脉细。仙桔合剂加茯苓、薏苡仁各25 g,砂仁6 g,醋乳香、醋没药各6 g。15剂,继服。

2015年8月20日四诊,患者神志清,精神佳,面色红润,无明显腹痛腹泻,大便成形,受凉或劳累后感腰酸腰痛,二便调,纳眠可。舌淡红,苔白,脉弦。复查血液示Hb 118 g·L-1,ESR 13 mm·h-1,

CRP 10 mg·L-1。上方去醋乳香、醋没药。20剂,继服。

2015年9月20日五诊,患者神志清,精神佳,面色红润,未诉特殊不適,二便调,纳眠可。舌淡红,苔白,脉弦。守上方,20剂,继服。另本方制丸,嘱再继服2个月巩固疗效,不适随诊。

至2016年6月期间随访,2015年12月因受凉饮食不节复发1次,继续于我院门诊治疗,余无不适。

2017年4月其母至门诊就诊时,诉其期间未复发,体重上升10余斤。

4 按 语

郭会卿教授学习先贤的经验,但又不拘泥于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方药灵活,随症加减的优势。急则治其标,急性期邪实为主,治宜祛邪通络,除湿止痢。本病案中,初期寒湿之邪偏盛,故加用附子、草果仁等品,取实脾散温中健脾除湿之意,使寒湿去,泄泻止。湿性重浊凝滞,寒性收引凝滞,宜加活血理气药,但考虑到患者初期脾胃虚弱,恶心呕吐,故待症状减轻后,加用乳香、没药以理气活血,祛邪外出。缓则治其本,慢性期正虚为主,治宜扶助正气,理气健脾。故加用茯苓、砂仁之品,取香砂理中之意以健脾理气,扶助正气。湿邪偏重者,加黄芩、黄连、葛根清热祛湿解毒;热邪偏重者,加秦皮、黄柏等清热凉血祛湿;腹胀甚者,加佛手、苏梗等理气健脾除胀;腹泻日久,体虚气弱,无腹胀,去木香、槟榔,加升麻、党参、黄芪扶正升阳止泻;肢体关节拘急不舒者,加羌活、桑枝、伸筋草通络柔筋止痛。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是严重影响消化道功能,并且累及其他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治疗常用各种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见效快,服用方便,但长期服用部分患者会有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副作用,难以坚持。对于急性期患者可中西医结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治疗的优势,以更快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此外注重治疗与调养相结合,服药的同时,可配合中药熏蒸及物理疗法。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禁食辛辣生冷食物,注意休息,适度功能锻炼。

5 参考文献

[1] 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15-717.

[2] 蒋明,AVID YU,林孝义.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034-1042.

[3] 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01-2304.

[4] 周翠英,孙素平,傅新利.风湿病中西医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590-593.

[5] 钟灵毓,纪伟,王丹.朱良春经验方仙桔汤治疗慢性泄泻临床应用[J].吉林中医药,2012,32(11):1098.

收稿日期:2017-03-13;修回日期:201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