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杰
别人眼里的我是“名师”:我出版了十多部教育专著,发表了二百多篇文章;我什么样的班都敢接,并且都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很多人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其实,我竭力追求的是成为自己心中的“明师”,成为“名师”不过是水到渠成罢了。
“关系大于教育”
初为人师时,我简直就是个“暴君”。我天天用“天地君亲师”去绑架学生,试图让每个学生从心底接受:我是他们的天,是他们的王,是他们的老大,不论我说什么,他们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
正是因为有这样粗暴的学生观,我在与学生相处时,人格就很分裂。我对那些听话顺从、嘴巴木讷的学生显露出慈爱温和的一面,而对那些个性独特、牙尖嘴利的学生,我就像个狂徒一样,从语言到肢体对他们进行无情的打压。
效果有没有?当然还是有的。毕竟上个世纪90年代初,孩子们都很老实,缺乏维权意识。在情感道德绑架和严苛的管理之下,我所带的班级班风学风确实很好,不论是考试还是运动,以及学校开展的各种文艺活动,我带的班级都很出彩。即便是现在,那些被我打压过的学生,仍然对以前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但是,我不快乐,我没有成就感,甚至晚上会梦到我与学生发生剧烈的冲突,而我往往是落下风的那个人,醒来之后我特别恐惧。我知道,我是靠批评、指责甚至打骂获得的成绩。我要是不改变,梦境版的师生冲突一定会演变成现实版。
于是,我开始思考与学生的关系。我不断地问自己,我与学生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警察与嫌疑人?监工与劳工?保姆与雇主?这些都不是正常的师生关系。
那么我每天跟学生在一起,究竟是为了什么?首先,这是我的工作,我要靠它来谋生,我希望带出好的班级,教出好的成绩,也是为了让我自己收获更多的职业成就感。那么,学生呢,他们来学校是为了什么?主要还是来学知识,学做人的。这样说来,我和学生都想有所得,那我和学生就该是一种共生共赢的关系。
当我确定了我与学生的“合伙人”关系后,我的带班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之前,我就像个大家长,什么都是我说了算,什么都是我来策划,我来实施,把自己折腾得够呛,学生无事可做就生事折腾我。而我把与学生的关系定位为“合伙人”之后,我就跟学生说:“班级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的,我跟大家的关系不过就是一个‘合伙人的关系。既然是合伙人,那么我和大家就要一起来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班级的管理每个学生都要参与。”于是,我把每个孩子都卷进了班级管理,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当孩子们学会了承担,学会了付出,学会了班级里的事无论大小都要通过议事来解决时,整个班级就呈生长态势了。而我,因为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心态平和了,情绪稳定了,师生关系也就走向了正常甚至亲密。
林格先生说:“关系大于教育!”我与学生的关系平等友好,亲密有间,并且学生对我还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感。有了这种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还需要高声怒吼吗?我还需要以“暴君”的形象出现吗?根本不需要!我在学生的眼里,成了他们“亲爱的艾岚”(我的网名)同学!
问题不是问题,而是我与问题的关系
大多数一线班主任,最怕学生制造问题。年轻时候的我,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听说学生出什么事了就气血爆头,焦虑常年萦绕心头不散。甚至发展到一接到德育处领导的电话,我心里就会一阵阵紧缩,猜想着哪个调皮鬼又给我捅娄子了。
这样做班主任当然是痛苦的!我怎样才能把自己从心灵的泥淖中解救出来呢?
有一次跟朋友聊天,聊到学生问题层出不穷时我感叹道:“班主任每天就像消防员一样到处救火,费时费力还不见效,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朋友真诚地跟我说:“你换一个角度来看学生问题时,或许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而是你跟问题的关系了。问题产生了,成了既定事实,无论你是骂还是打,都改变不了事实,能做的就是分析思考:你以及你的学生可以从这些问题中获得哪些成长的养料呢?”
我听了这话,就好比黑灯瞎火之中突然看到了一盏明灯,心里一下子就亮堂了。
有了这样的思维模式,我的行为模式也就改变了。
学生搞出问题后,首先我会迅速让自己冷静下来:既然已成事实,我要做的就是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然后,我还会进一步问我自己:这是问题吗?究竟是学生的行为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而让我觉得这是个问题,还是学校的评价标准本身就有问题,从而错评了学生的行为?
比如,有一次,八年级某班的班主任跟我反映,我班坤坤把他班上的一个男孩堵在厕所打了两耳光。男孩回家跟家长哭诉,说头昏脑胀想呕吐。男孩父亲一听,反应特别大,已经吵到学校来了。我一听,家长都来了,事情可就惹大了。按照我以往的做法,肯定是对坤坤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但这次我很冷静。我先找当事人分别了解情况,然后又找旁观者询问详情,还找那个被打的男孩的班主任了解男孩平时的表现,也私下找那个男孩的同学调查了他的人际关系。当把各方情况摸透后,我找到了真相。原来我班有个叫小志的男孩欠了这个八年级男孩100元“赌资”。这个“赌资”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八年级男孩强迫小志跟他玩扑克牌。小志不愿意,那个男孩以大欺小,威胁小志说,要不跟他玩,今后见一次打一次。小志害怕,只得跟他玩,小志不是那个男孩的对手,半个小时玩下来就输了100元,小志没有现金,就写了欠条。可是小志的妈妈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小志根本不敢跟妈妈提这件事,更没有100元钱还“赌资”。于是八年级男孩不耐烦了,就约小志去楼下厕所约定归还期限。坤坤怕小志受欺负,主动陪他去了厕所。
小志因为拿不出钱,也无法确定归还时间。那个男孩就扯着小志的头发将小志往厕所墙上撞,坤坤见状赶紧阻止,那个男孩又顺势朝坤坤踢了几脚,坤坤见同伴挨打,自己也被踢,一时气急就还手狠狠打了那个男孩两耳光(虽然坤坤比那个男孩低一个年级,但坤坤发育好,比那个男孩看起来健壮)。
调查中,我让所有涉事的孩子做了文字备案。又与八年级男孩家长沟通,先是就坤坤打了他孩子之事向他和孩子表示了真诚的歉意,我提出將孩子送到医院检查,一切遵医嘱执行的建议。然后又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陈述给家长,当然,相关文案也给家长看了。家长看完之后,态度不再像以前那般横蛮。我趁势绵里藏针,柔中带刚地说:“像你家孩子这种逼人赌博,强行索要赌资,拿不出还推人撞墙的行为,就是典型的校园霸凌!我们学校是严令禁止的,根据学校的相关惩戒条例,是要记大过处分的!”
由于有书面证据以及涉事双方的当面证词,八年级男孩无可抵赖,家长也异常难堪,父子俩不断给小志和坤坤道歉,表示今后再也不会欺负小志以及坤坤了。
事后,我分析了小志受威胁的原因,告诉他今后遇事不要怕,自己解决不了,一定要告诉老师或者父母。霸凌者之所以敢霸凌,是因为吃准了那些弱小的同学遇事不敢投诉和反抗的心理。我也表扬坤坤主动陪同学身涉险境,并且还保护了同学,使得一场可怕的霸凌行为得以终止。小志和坤坤非常满意我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同时,他们也从这件事中获得了不少成长养料,之后再也没有被欺凌过,当然也没欺凌过别人。
我还教过一个叫卓新民的学生,原本是一个价值观极其扭曲的孩子。他说:“别人骂我一句,我就打别人一耳光!别人打我一耳光,我就砍别人一刀!别人砍我一刀,我就弄死他!反正十八年后又是好汉一条!”面对这种问题突出的学生,班主任该怎么办?
我仍然是打开自己,诚心接纳、仔细记录、认真分析这些问题,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历时两年,关于卓新民的文字我写了将近二十万,卓新民也由一个人见人厌的“问题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最终,转化卓新民的案例也成就了我。我把卓新民的故事整理出来,出了一本书《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不改变我的教育理念,仍然死死抓住学生问题不放,不知道要制造多少问题学生出来。幸运的是,我调整了与问题的关系,把每个问题当作我的科研素材,当作孩子们成长的契机,我和孩子们都奔向了美好未来!
给学生描绘美好未来是多么重要
我的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曾咬牙切齿地说我这辈子只配给我的堂妹提皮鞋,并且还断定我的弟弟此生穿皮鞋,而我只能穿草鞋,甚至是打光脚。我的班主任不仅对我的人生进行了预判,还对我的未来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说我某天穷困潦倒,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挽着裤腿,拖着一对泥腿去我弟家,被我弟当作垃圾扫地出门。
我的中学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只教了我一年),也对我的职业生涯进行了预判,说我家无钱无权无人脉,只配在一个偏远的村小守庙子(村小一般都是由庙宇改建的,因此称为庙子),并且还有可能因为守庙子连人都嫁不出去。
那些预判曾让我为自己感到深深的悲哀。可我此生没有顺着那两位班主任给我预设的轨道走,而是把生命变成了奔跑的姿态,一路开花,高歌猛进。那是因为我遇到了另外两位班主任,他们给我种植了梦想,描绘了美好的未来!
我的一个小学班主任,他是一位地理老师。有一次他跟我说:“住在海边的人真是太安逸了,中午把灶里的柴火点燃,锅里倒上水,拿着瓢去海水里一舀,就能舀出一瓢鱼,杀鱼下锅,不过十来分钟的事,那味道鲜啊,你做梦都想不出来!”我真就做梦了,从那以后,我一直就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一定要去海边,亲手舀一瓢鱼!2008年,我离开四川,去的就是海南,不为别的,就是去看海,然后亲手舀一瓢鱼!虽然鱼没舀着,但我也因此华丽转身!
我初中的一个班主任,语文教师,只教了我一年就去大学进修了。他是一个非常精致的人,他有着精致的面容,精致的身材,精致的穿着,精致的谈吐。有一天,他跟我说:“女孩子,要好好读书,书读好了,你就可以走得很远,看到很大的世界,你可以穿得很精致,说文雅的话,过一种优雅的生活。”说完他还给我举例,说你看某某老师,读了大学,做了老师,说话、做事都别有一番味道,跟大街上没有读书的女性比,某某老师就是女神!于是,我就很向往穿精致的衣服,说文雅的话语,过优雅的生活,如果能修炼成女神那就更美好了!怎样才能达成目标呢?自然是好好读书,读好教科书,再猛啃课外书。总之,读书,读书,再读书!直到现在,我都保留着阅读的好习惯,也正是因为大量的阅读,我的视野比较开阔,成长也就相对容易。
我写我的经历,无非是想现身说法:班主任,给学生描绘美好的未来是多么重要!
我做了老师,无论如何都要做班主任,为啥?因为我要给每个孩子描绘美好的未来,我要给他们种下美梦!我要让我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天赋来发展,从而找到最好的自己!
班主任能改变家长吗
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必定有一个问题家庭!这话有道理!关键是,我们班主任能改变家长吗?实话说,改变一个成年人比改变一个未成年人难多了。
因此,与其去抱怨家长,甚至去改变家长,不如努力推动孩子去成长,让孩子的成长去影响家长。
我从来不会当着学生的面指责他的家长,也不会轻易把焦虑情绪传递给家长,更不会随便把学生的家长请到学校来教育。
我对家长,首先是抱着感恩的心情。为何?你去问问那些家长,家里最贵重的东西是什么?肯定是他的孩子!人家把家里最贵重的“东西”给你了,你有什么理由不感激这份信任?
其次,我与家长保持着平等的朋友关系。我告诉家长:这些孩子回到家里是你的孩子,到了学校是我的孩子。你心疼他,我也心疼他。我把他教坏了,你恨得炸毛,那你把他教坏了,我也恨得切齿。因此,我们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我们一起商量着怎么来帮助孩子进步,而不是各自为政、彼此防范。
再就是,我对家长给予真诚的指导,绝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站在平等的位置,以心换心,用我自己小孩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告诉家长,孩子的成长不容易,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生命在场的陪伴。我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沙龙,邀约家长来商讨育儿方法,比如男孩爸爸专场,男孩妈妈专场,女孩爸爸专场,女孩妈妈专场。
在学校,我搞好班级管理,打造文化生命场,创设各种情境去摁亮学生生命里的成长按钮。开设班本课程——男女生的生命成长,为每个孩子点亮心灯,找到前行的方向。
這样一来,孩子们的生命状态就由消极变得积极。不论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还是自我管理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孩子的进步,就是家长的自信源泉,也是他们改变和成长的动力。家长自信了,参与家校联合的热情提高了,自我成长的愿望和行动就有了,这种积极的因素又注入到孩子的生命中来,这就形成了家长与孩子互相进步的良性循环。
一线班主任如何自我成长
有人问我,作为班主任,怎么就能野蛮生长呢?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同,但总有一些共性在其中。就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说,概括起来应该有三点。
第一,要归功于我的性格。我是一个目标性非常强的人,并且很理性,自我控制力也很强,耐得住寂寞,基本没有什么不良嗜好。
第二,我的执行力非常强。我想好了要做的事,就一定会去做,我追求速度,讲究效率,特别讨厌拖拉的行为。
第三,也是我专业成长的重要一点,就是我喜欢阅读。大量的阅读成为我高效工作的源头活水。那么,我通常读些什么书呢?
在文学领域,我几乎读遍了现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甚至包括金庸所有的武侠小说。我还很喜欢读90后写的书。比如李尚龙的《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张皓宸的《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后博寒的《这是谁的90》,努尔艾力·阿不利孜的《你一年的8760小时》等。读这些书,一是惊叹90后都已横空出世了,二是想知道年轻人的世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对我与学生交往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教育类书籍,我几乎保持着一周一本的阅读量,国内、国外的教育类书籍都读。目前,国内有多家教育类图书做得很有名气,质量也挺高,各种有质量的推荐也很多,想读哪一类就买哪一类,很方便。
读了书,不是贮存在脑子里,而是要用在自己的工作中,一定要把知识变现,这个知识才有价值。做得精彩了,可以试着写一写。教育写作是一个冷思考的过程,是最有效的专业成长途径,大多数名师都是通过“实践、读书、写作”的模式来成长的。
2002年6月,朱永新先生在教育在线论坛上发布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的帖子,投保条件是: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理赔办法是: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对于朱永新先生这个成功保险,我是非常认同的。我就是2006年开始敲击键盘进行教育写作的,坚持不懈、笔耕不辍,今年正好10年,我确实由一个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农村女教师,跻身于全国名班主任的行列,并且出版了教育著作13部,发表教育论文二百多篇。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班主任是否成长,跟你所处的环境优劣無关,跟你的学历高低无关,跟你的美丑无关,跟你有没有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的迫切愿望有关!
(选自《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