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思想的校长 办有品位的学校

2017-08-30 13:55夏子辉
中小学校长 2017年7期
关键词:办学育人学校

◎ 夏子辉

做有思想的校长 办有品位的学校

◎ 夏子辉

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校长的素质和境界决定学校办学的品位和水平。校长应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办学思考,充分发挥思想引领和精神灵魂的核心作用,努力做有思想的校长,办有品位的学校。

一、丰厚人文底蕴,培育学校文化

做有思想的校长,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厚的人文底蕴,能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目标,培育和提升学校文化,为创办有品位的学校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在办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如下学校文化:

学校精神:乐观自信、坚韧自强、执着向上、止于至善。无论是做人还是办学,乐观自信、坚韧自强都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品格。而执着向上、止于至善则是对我们做人、做事和办学的具体要求与衡量标准。

校训:爱国守法、文明友善、崇德尚美、笃学敏行。爱国守法、文明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师生的行为规范。崇德尚美、笃学敏行则是对师生道德修养、审美能力、治学态度和行为实践的总体导向。

校风:尊师重道、爱生爱教、立德树人、学有良教。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学校应有的良好风气。爱生爱教是对教师的师德要求,也是教师应有的职业操守。尊师重道与爱生爱教相得益彰,则能形成立德树人、学有良教的育人环境与氛围。

教风:治学严谨、启迪有方、爱岗敬业、乐教善教。治学严谨是对教师的治学态度要求,启迪有方是对教师的教育智慧要求,爱岗敬业是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最终形成乐教善教的良好教风与优良师资。

学风:乐学善思、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相对教师乐教善教的教风而言,学生应当培养乐学善思的良好学风,而乐学善思的基本要求是格物致知,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目的。

二、凝炼办学思想,丰富办学内涵

做有思想的校长,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办学思考,用心凝炼办学思想,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提供清晰的办学原则、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和办学要求,努力实现自己的办学理想。在办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如下办学思想:

办学理想:将学校创建为师生精神家园、学生成长乐园、家校合作学园。学校是教化人的地方,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传递文明的最佳场所。办学的理想境界就是要将学校创建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学生成长乐园、家校合作学园,以实现师生精神灵魂的自由成长,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办学理念:创造最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要根据学生需求和成长实际,努力创造最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这也是因材施教、因材育人的客观要求。

创造最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学校要有品位。首先,学校要有品相(包括校容校貌、建筑风格、环境布局、设施设备等),优化办学品相,是提升办学品位的基础和载体。学校不仅要有品相,更要有品质。品相是外观,品质是内涵。品相是基础,品质是核心。此外,办学还应当有品味,正如美食讲究“色香味意形养”,品味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个性。学校有品相基础、有品质内涵、有品味个性,自然提升办学品位。有品位,是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标志,也是学校形成办学品牌的基本条件。

教师要有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四有”教师,归结起来就是做有灵魂的教师。德国哲学家雅尔贝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发现和唤醒:“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办有品位的学校,要求校长是有思想的校长、教师是有灵魂的教师。

学生要有素养。学校的办学品位,归根到底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优化人才质量,都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学生有素养,是衡量学校办学有品位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等核心素养,满足家长对孩子成才就业和学生感悟生活的需要,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内在要求。

办学原则: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因材施教、和谐发展。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现代学校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因材施教、和谐发展则充分体现人才标准和育人方法的多元性,体现多元的人才观与质量观。

办学目标: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成名、铸造品牌。学生成才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得到最适宜、最充分的发展。教师成功就是让每个老师都能在学校愉快工作、成功发展、体面生活。学校成名就是让学校在创新探索中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在区域内享有较好群众口碑。铸造品牌就是将学校创办为有品位的优质品牌学校,在社会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引领力。

办学思路: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民主治校。质量是生命、科研是动力、特色是品牌、民主是关键。治理学校、管好学校、发展学校、成就学校,需要校长形成清晰的办学思路,始终抓住质量根本,抓实“科研”载体,抓好“特色”品牌,抓牢“民主”抓手,才能真正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成就有灵魂的教师,培育有素养的学生。

办学要求:潜心办学、静心教书、精心施教、匠心育才。办学不仅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作指导,而且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作指引,更要有求真、求实、求精、求进的办学态度,切实践行潜心办学、静心教书、精心施教、匠心育才的办学要求,最终实现学生成人成才的发展愿望。

办学主张:主体更加积极,集体更为和谐,个体发挥特长。围绕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成名的办学目标,我们提出“三体并进”的办学主张,即主体更加积极、集体更为和谐、个体发挥特长,为实现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提供良好的办学氛围,努力彰显办学的人文追求。

三、丰富育人智慧,提高育人质量

做有思想的校长,要具有丰富的育人智慧,懂得办学应按教育规律,确立育人的理念、原则、目标、内容、要求、路径和方法,为提升办学品位奠定坚实的人才质量基础。在办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如下育人思考:

育人理念:用爱心和智慧唤醒梦想的花蕾。教育的基础是爱,教育的本质是发现和唤醒。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充满梦想而暂未绽放的“花蕾”。要使祖国的“花蕾”绽放得美丽而神奇,需要我们“园丁”的精心呵护和艺术栽培,用爱心和智慧去唤醒充满梦想的“花蕾”。

育人原则: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则是学校管理者和服务者的份内职责。学校必须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育人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优势,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育人目标:全面发展、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衡量人才的标准也是多元的。因此,教育的最终育人目标可以简单概括为:全面发展、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这既是衡量学校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学校的育人目标。

育人内容: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要实现全面发展、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的育人目标,我们就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四会”本领,为每个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育人要求:心有爱、教有方、行有序、育有情。落实育人理念,贯彻育人原则,实现育人目标,实施育人内容,需要我们切实坚持“心有爱、教有方、行有序、育有情”的育人要求,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爱心与智慧、善良与温情。

育人路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境育人。育人对象是面向全体,育人目标是全面发展,育人路径则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境育人,让学生深切感受校园内“人人皆育人、处处皆教育”。

育人方法: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发挥主体作用。我们倡导“主体更加积极,集体更为和谐,个体发挥特长”的办学主张,实现这一办学主张的最根本育人方法是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发挥主体作用,正确处理好个体、整体、主体——“三体”之间的关系。

四、优化管理方略,提高管理水平

做有思想的校长,要懂得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不断优化管理方略,切实增强管理艺术,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为提升办学品位提供管理保证。在办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如下管理方略:

管理理念:管理即服务,管理者是不妥协的服务者。管理不在“管”,而重在“理”。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管理要经营人心、有温度、有人文关怀。但管理并不是无原则的妥协,管理也要有底线。因此,管理者应当是不妥协的服务者。

管理原则:制度管人、机制选人、业绩评人、情感留人。制度管人就是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机制选人就是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业绩评人就是实现管理的评价数据化、标准化;情感留人就是实现管理的人性化、人文化。

管理目标: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这是管理的理想,也是理想的管理。学校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这既是学校管理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学校管理力求达到的最高境界。

管理内容:加强制度建设,打造核心团队、强化教学管理,丰富德育活动,培育校园文化,优化师资队伍,完善课程体系,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形象。制度是根本,团队是关键,教学是中心,质量是前提,德育是首位,文化是灵魂,师资是保障,课程是核心,特色是品牌,形象是脸面。

管理策略:“六度”管理策略。管理有尺度,强调操作标准;管理有温度,强调人文关怀;管理有高度,强调思想前瞻;管理有深度,强调见解深刻;管理有长度,强调预见长远、管理有厚度,强调成果厚重。

管理要求:民主科学、团结协作、务实创新、高效执行。民主科学是决策管理要求,团结协作是团队管理要求,务实创新是工作态度要求,高效执行是工作作风要求。

管理路径:强化管理、完善评价、培育文化、提升质量。管理要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将管理的理念、原则、目标、内容、策略和要求等,融入“强化管理、完善评价、培育文化、提升质量”的管理路径,予以有效实施并变为现实。

管理保障:健全制度,明确标准,权责统一,奖罚分明。校长要将管理的理想变为可感知、可检测、可验证的现实,健全制度是最根本的保障,明确标准是最科学的保障,权责统一是最有效的保障,奖罚分明是最给力的保障。

管理文化:守望初心、守望期盼、守住温馨、守住底线。守望初心就是校长要有教育理想信念,并引导全校教职工坚守职业理想和追求;守望期盼就是校长要引导教职工懂得“一所学校就是一块麦田、一次播种就是一份希望”的道理,用辛勤耕耘守望内心的期盼;守住温馨就是要经营人心、要有温度,让管理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情味儿,能使人感受管理的温馨和愉悦;守住底线就是要坚持标准,坚守底线,不因人、因事而人为改变已有规则与标准。

管理态度:低调做人、高标做事、公正平等、和谐包容。校长的管理态度应该是低调做人、高标做事,办事公正公平,待人平等真诚,遇事客观冷静,以不失原则和底线的“和谐包容”,化解管理中的矛盾与难题。

五、创新实践探索,提升办学品位

做有思想的校长,办有品位的学校,需要我们创造最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打造核心管理团队,培养有灵魂的教师,培育有素养的学生,将学校创建成为有群众口碑的新优质品牌学校。

打造核心管理团队。班子成员是学校的管理核心,提高班子领导力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要求掌好舵、服好务、当好设计师、把好总方向——这是对班子成员的角色定位,也是对班子成员的工作要求。标准是以身作则、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这是班子成员的基本职责,也是班子成员的工作标准。内容是管理领导力、教学领导力、德育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文化领导力、规划领导力——这是提高班子领导力的工作内容,也是班子成员应切实增强的领导能力。机制是机制选人、待遇用人、业绩评人、情感留人——这是考核评价班子成员的“四大”工作机制。主要存在如下措施:第一,组织班子读书会——输入思想、输出智慧,涵养理论、内化行为。每月至少一次班子读书分享会,目的是让班子成员更深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解管理、理解师生、理解社会、理解家长,做真正懂教育的“明白人”。二是召开行政工作会——科学分析、务实研讨、民主决策、高效执行。每周一次行政例会,目的是让班子成员总结上周工作、预计下周安排,科学分析和务实研判学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以民主决策和高效执行的方式,有效破解工作难题,提高工作管理成效。三是参加培训会——请进来、走出去、理论学习、实践探索。每年至少三至五次省内外出学习培训,目的是让班子成员开阔思维视野,打开工作眼界,提升办学境界,真正见得多、识得广,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悟得透,走得稳、行得远。四是分享交流会——反思总结、提高认识、交流体会、分享经验。每年至少有一次区级以上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发言,总结提升学校管理的经验做法,分享交流学校管理的创新体会。

提高中层执行力。中层干部是学校中坚骨干,提高中层执行力,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要求定好位、落好实、当好执行者、提高执行力——这是对中层干部的角色定位,也是对中层干部的工作要求。标准是意识要强、领悟到位;责任要强、规范到位;态度要好,服务到位;效率要高,执行到位——这是中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也是中层干部应达到的工作标准。内容是行政意识、规则意识、程序意识、执行意识、服从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前瞻意识、协作意识、效率意识——这是提高中层执行力的工作内容,也是中层干部应切实增强的管理能力。机制是机制选人、待遇用人、业绩评人、情感留人。中层干部与班子成员都是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提高中层执行力与提高班子领导力的工作机制相同,只是管理角色的不同而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不同而已。主要存在如下措施:一是组织中层读书会——输入思想、输出智慧、涵养理论、内化行为。每周一次中层读书会,分享交流读书心得体会。二是召开行政工作会——科学分析、务实研讨、民主决策、高效执行。每周一次行政例会,各部门中层干部汇报上周工作情况,提出下周工作计划与措施。三是参加培训会——请进来、走出去、理论学习、实践探索。每学期,学校根据工作需要,适时选派中层干部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活动,拓宽中层干部的工作视野和眼界,增强工作能力和办事效果。四是召开中层述职会——反思总结、提高认识、交流体会、分享经验。每学期结束,中层干部进行学期工作述职。学校班子根据中层干部述职情况,决定中层干部的调整或去留,以提升学校工作成效。

提高教师创新力。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提高教师创新力是推动学校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求是上好课、育好人、负好责、做好事——这是对教师工作的角色定位,也是对教师职责的根本要求。标准是生为本、爱为魂、悟为根、创为要——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教师应达到的工作标准。内容是质量意识、危机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这是提高教师创新力的内容,也是教师应切实增强的创新意识。机制是机制选人、待遇引人、业绩评人、情感留人——这是提高教师创新力的激励机制和评价办法,强调工作报酬与工作成效紧密挂钩,需要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校本培训,形成教研文化,让教师在工作上有成就感、职业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使命感、社会上有荣誉感、单位上有归属感、生活上有尊严感。培训思路为“请进来、走出去”——这是最常见的校本培训思路,也是最普遍的校本培训途径。培训原则为以校为本、以实为向、以德为先、以能为重——这是校本培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提高校本培训效果具有导向性作用。培训要求为守望师心、修炼师德、提高师能、铸造师魂——这是校本培训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校本培训效果的基本保证。培训内容为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专业能力、发扬团队精神、和谐同事关系——这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也是提升教师创新力的关键要素。培训目标为培养有文化、有素质、有品位、有灵魂的专业化师资队伍——这是实施校本培训的根本目标,也衡量校本培训效果的主要指标。培训标准为不忘师心、充满爱心、秉持公心、磨练匠心。实施校本培训,坚持“四心”标准,引导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思维创新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培训方式为“号脉”、“对症”、“治病”、“洗脑”。校本培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校本培训的效果。培训机制为名师工程、青蓝工程、教师梯队建设工程。名师工程就是打造名优骨干教师队伍,并实行名师工作津贴。青蓝工程就是开展师徒结对帮扶工作,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教师梯队建设工程就是实施骨干教师梯队建设计划,形成梯队骨干教师队伍。培训途径为专家引领、教研培训、同伴互助、学历提升、岗位练兵、课堂研究、网络研修、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课题研究。

提高家长影响力。家长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提高家长影响力,是推动学校快速发展、提升办学品位的强大外力。要求是同心、同向、合作、合力——这是提高家长影响力的工作定位,也是做好家校联系工作的根本要求。标准是共建、共享、共创、共赢——这是家校携手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家长影响力的工作标准。内容是家校携手合作、全面开放办学、赢得家长口碑、提升学校形象。通过家校合作和开放办学,让家长走进学校和课堂,了解学校和师生,然后走出学校宣传学校和师生,充分发挥家长正向影响力对学校评价的“口碑”作用。机制是用赞扬来提高家长的信心,用沟通来拉近彼此的心灵,用了解来指导家庭教育。主要存在如下措施:一是成立家委会——让家委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切实增强家校携手的教育合力。二是召开家校联系会——改变家长会是“告状会”、家长是“出气筒”的现状,让家长联系会成为家校携手合作的桥梁。三是举办家长报告会——有针对性地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到校做讲座或报告,有效整合家校教育资源。四是组织育子分享会——邀请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经验的家长到校做家庭教育报告,与其他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五是召开亲子交流会——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文艺会等各种亲子教育交流活动,增强家校共育氛围和效果。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管理原则——抓一个“精”字,即精心、精细、精准、精确。这是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抓好教学管理的根本准则。教学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优质高效的效益观。这是基于“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管理理念,也是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指导思想。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管理者应具备指导解读课标、指导把握教材、指导教学设计、指导课堂教学、指导命制试卷、指导教育科研、指导考试研究等能力。教学管理要求——抓一个“实”字,即教学计划要务实——制定教学计划要符合学校教学管理实际,务实推进,有效落实;集体备课要落实——开展集体备课要落到实处,讲究实效,切实做到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案检查要严实——检查教案要严格要求、严格标准,细化常规、活化常态;教学督导要抓实——开展教学督导检查,要抓实教学督导各环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改科研要求实——开展教改科研活动,要求真务实地进行,务必讲实际、求实效、结实果;教研组长要踏实——教研组长要踏实地带领学科教师,有主题地开展教研工作,引领学科教师实现专业成长;考试分析要夯实——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要夯实考试分析,诊断问题,对症下方,通过考试分析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研氛围要充实——通过制度建设,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教研文化;推进“课改”要扎实——学校扎实开展“四自课堂”课堂研究,让学生形成自信、自主、自省、自悦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关键能力;研究中考要切实——研究考试是教师的必备能力,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本领。

丰富德育活动课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是搞好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的基本原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主题的根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境育人。做好德育工作,关键在抓好一个“全”字,即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境育人,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系列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以少年军校为载体,以“规范课堂、多元课堂、赏识课堂”为抓手,开发少年军校系列校本教材,将国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开展“国防教育进课堂、军事训练上操场”的德育实践,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三种精神”,提高了学生特别爱学习、特别懂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四项素质”,增强了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律、自强“五自能力”。学校以少年军校为载体,形成“以军养德、以军促智、以军强身、以军健美”办学特色,成为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示范校,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构建完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结构,开齐开足必修课——国家规定课程;丰富完善选修课——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强化课程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积极推广地方课程,有效开发校本课程,构建丰富完善的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开发少年军校系列校本课程,为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发展方向、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提供成长的土壤、学习的条件、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立足课堂,丰富社团,拓宽实践,充分体现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文化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开发路径:一是破除与整合,建立课程资源的集合空间;二是融合与互动,让学生看见成长的痕迹;三是开辟与延伸,把课程空间拓展到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开发校本课程的具体门类和科目,视学校发展目标、教师特长和学生需求而定。主要包括学科拓展类:作文、数学、英语、书法、美术、体育等;德育课程类:团队活动、社团活动、艺体节活动、节庆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等;实践课程类:国防教育、科创教育、劳动教育、环保教育等系列校本课程。

培育浓厚校园文化。培育理念:文化可见、文化可依、文化可育、文化可形。培育思路: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多活动推进,硬评价考核。培育方式:校园文化是提升办学品位的最有力支撑,是学校形成办学品牌的最重要载体。一是硬件打造——校容校貌、建筑风格、环境布局、设施设备等办学外观条件,要有品相和品味,充分体现“文化可见”的理念,彰显环境育人的作用。二是软件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在硬件打造,而重点却在软件提升,凸显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等体现学校发展内涵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文化可依”的育人作用。三是内强素质——培育校园文化,核心在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既要用文化滋养教师,也要用文化润育学生,充分体现“文化可育”的作用。四是外树形象——培育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文化育人作用,而且可以形成办学特色和办学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形象,充分体现“文化可形”的宣传功能。培育途径:从培育渠道看,分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宣传两个方面,“建设”重在精心练“内功”,“宣传”重在用心搞“策划”;从培育形态看,分为“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在“打造”,精神文化在“营造”;从培育层次看,分为学校文化、科室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等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文化应体现学校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从培育内容看,分为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师资文化、教研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培育,则需在上述方面形成浓厚文化氛围与强大精神引领。

(作者: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严加红]

G 471.2

:B

:1673-9949(2017)07-0029-07

猜你喜欢
办学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