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文财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观察高低氧放疗对Ⅰ-Ⅲ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
贺文财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目的 针对Ⅰ-Ⅲ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高低氧放疗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本院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所接收的Ⅰ-Ⅲ期食管癌患者中任选100例,盲选组内50例患者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化疗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则给予高低氧放疗治疗,为观察组。针对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进行对比。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中27例患者完全缓解,20例患者部分缓解,仅3例患者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中完全缓解为20例,部分缓解为20例,10例患者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1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1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存在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为期1年追踪调查可以发现,观察组6例患者死亡,而对照组为14例,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Ⅰ-Ⅲ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高低氧放疗治疗,能有效提升临床针对该部分患者的诊治效率,提升患者远期生存率,可作为临床对于该部分患者的首选诊治方案。
高低氧放疗;Ⅰ-Ⅲ期食管癌;临床疗效
食管癌为临床常见病症,存在极高致死率,对患者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当前,放射治疗为临床治疗该症的主要治疗方案,其中低浓度氧放疗以及高浓度氧放疗在临床使用率居高。从王爱华等[1]报道可知,采用高低氧放疗可有效保障临床对于该部分患者诊治效率。本次我院就针对高低氧放疗对Ⅰ-Ⅲ期食管癌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所接收的Ⅰ-Ⅲ期食管癌患者中任选100例,盲选组内50例患者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化疗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则给予高低氧放疗治疗,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可以发现,观察组中主要存在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于54-76岁间,中间值在(63.58±1.85);经过各方面检测发现,本组患者中癌变处在胸上段有20例,胸中段为10例,胸下段为15例,其余5例为跨段;肿瘤直径在2-8 cm,均值为(5.02±1.22)cm。而对照组则存在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于51-77岁,中间值为(64.85±1.77);经过各方面检测发现,本组患者中癌变处在胸上段有14例,胸中段为16例,胸下段为11例,其余9例为跨段;肿瘤直径在3-87 m,均值为(4.75±1.67)cm。综合对上述各方面资料对比可以发现,两组患者间不存在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本次治疗中,按照高低氧放疗治疗,在进行放疗治疗前,需给予患者高流量氧吸入治疗(主要为碳合氧,其中95 %为氧气,其余5 %为二氧化碳),吸入时间为5分钟。随后给予患者低浓度氧吸入治疗(吸入气体中5 %为二氧化碳、10 %为氧气,其余85 %为氮气),在吸入过程中进行放射治疗。单次照射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更换照射部位后,操作方式与上述相同。而对照组在本次治疗中,则给予常规低氧吸入治疗。在进行放射治疗前2分钟左右,给予低浓度氧吸入(组分与观察组低浓度氧吸入相同)。在放射治疗中需给予持续吸氧治疗,且在更换照射部位后操作方式完全相同。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给予6MV X线进行照射,强度控制为2.0 Gy/次。共进行4周治疗。针对胸上段癌患者需要对双锁骨上野进行照射,强度控制在50 Gy。本次治疗中所使用高浓度氧以及低浓度氧均符合临床标准,给氧速度控制在5 L/ min。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各方面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需立即停止放射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2-3]
结合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恢复情况以及《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针对两组患者综合诊治效果进行综合评定。若治疗后病灶部位与治疗前相比,缩小70 %以上,且各方面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则视为完全缓解。若治疗后病灶部位面积与治疗前相比缩小量在40 %,且低于70 %,各方面症状缓解,则为部分缓解。若病灶部位面积增加,且临床症状严重则为无变化。
1.4 观察指标[4]
针对两组患者在本次治疗中综合治疗效果、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并追踪随访1年针对两组患者生存情况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治疗中,与两组患者有关数据都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按照(%)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行χ2检测,若(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中27例患者完全缓解,20例患者部分缓解,仅3例患者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中完全缓解为20例,部分缓解为20例,10例患者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2.2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1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存在有放射性食管炎10例,放射性肺炎5例,其余4例患者为白细胞下降),对照组1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存在有放射性食管炎8例,放射性肺炎7例,其余3例患者为白细胞下降),不存在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远期生存率比较分析
通过为期1年追踪调查可以发现,观察组6例患者死亡,而对照组为14例,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在不良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食管癌临床病发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现已发展成为临床常见病症,将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于导致患者丧失生命[5]。放疗一直为临床针对该症治疗的主要方式,而结合临床实际可以发现,在常规低浓度氧放疗治疗中,综合疗效较低,存在有较大复发率,无法对病症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在医疗研究持续推进的情况下,借助氧效应对放疗效果进行提升已在临床得到推广。在放射治疗中,氧不单能起到增敏剂的作用,更能起到防护剂的作用[6-7]。早在龚伟等[8]研究中已经证明,在高浓度氧的作用下,能进一步提升放射治疗效果,且可以达到对部分同步反射治疗或者有关化学治疗代替的作用。而在孙衍伟等[9]报道中可知,单纯给予高流量氧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在低流量氧治疗过程中,在持续吸入3 min后肿瘤组织氧分压通常不会下降,而患者正常组织细胞氧分压将下降30 %以上。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在氧传输上依旧存在有较大差异[10]。正常组织细胞对氧的敏感性明显强于肿瘤组织细胞。高低氧放疗治疗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通过在治疗前,先给予患者高流量氧吸入治疗,促使肿瘤细胞与氧有效结合,再在正式放射治疗中给予低流量氧进行同步治疗,可使得在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可与氧气高效结合而临近正常组织细胞且处于氧含量较低的状态,在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的同时,可起到对正常组织细胞保护的作用。
在本次治疗中,我院就针对高低氧治疗与常规低流量氧的综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合治疗结果可以发现,按照高低流量氧治疗的观察组在整体治疗效率上明显优于按照低流量氧治疗的对照组,推测在高浓度氧的作用下,能使得肿瘤细胞对于放射敏感性得到增强,可加速肿瘤细胞进行凋亡。通过追踪一年调查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远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低流量氧治疗。主要因在低流量氧能起到对患者免疫力提升的作用。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可以发现,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间不存在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两种放疗方案均能起到对正常组织细胞保护的作用,且在高低氧治疗中,后续持续作用下的低流量氧放射治疗,可有效避免在前期高浓度氧吸入中造成的不良反应。为有效保障临床对于该部分患者的综合诊治效率,对于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在治疗过程中适当增加肿瘤放射剂量,达到对肿瘤局部控制率以及治愈率的有效保障。同时,为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对患者各方面生命指标进行密切监测,针对存在有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患者,需要给予针对性处理。
总之,结合本次分析可以发现,对于Ⅰ-Ⅲ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高低氧放疗治疗,能有效提升临床针对该部分患者的诊治效率,提升患者远期生存率,可作为临床对于该部分患者的首选诊治方案。
[1] 王爱华,苏丽萍.食管癌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的可行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6):151,153.
[2] 黄河澄,徐志渊,管慧红,等.放疗联合希罗达与放疗联合顺铂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肿瘤学杂志,2016,7(2):116-120.
[3] 段伟,刘宁宁,高娜,等.老年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同步奈达铂化疗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2015,6(02):187-190.
[4] 李舰波,黄益波,郑志范.替吉奥和顺铂方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胸中上段及胸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22(03):175-177.
[5] 谢小卫,李卫玲,赵金,等.脾多肽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5,13(03):326-328.
[6] 于洪莉,钱佳琳,曲梦媛.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放疗、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及全程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6(16):96-98.
[7] 任光平,査林,王跃华.老年食管癌临床特征与三维适行放疗疗效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3):122-123.
[8] 龚伟,廖洪,张罗生,等.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7(05):892-894,943.
[9] 孙衍伟,曾琴琴,侯仕彩,等.高-低氧放疗与低氧放疗对食管癌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5(10):1540-1541.
[10] 刘军.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联合放疗对食管癌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8(10):58-59.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gh Hypoxia Radiotherapy on Stage I to III Esophageal Carcinoma
HE Wen-cai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Qinghai, Xining, Qinghai, 8100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igh hypoxia radio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stage I to III esophageal cancer.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I-III period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in the optional 100 cases, blind group selection in 50 cases of chemo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conventional way,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other 50 patients were given CPLCOR treatmen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Results In this study, 27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lete remission, partial remission in 20 patients, only 3 patients had no obvious chang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20 cases of complete remission, partial remission in 20 cases, 10 cases had no obvious chang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19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the control group of 18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difference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rough 1 years of follow-up survey, we can find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6 patients died,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14 cases,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f(P<0.0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For I-III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using CPLCOR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mprove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an be used a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scheme of the part of the patients.
High hypoxia radiotherapy; Stage I to stage esophageal cancer; Clinical efficacy
10.19335/j.cnki.2096-1219.201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