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焊缝连接计算是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难点,在教学中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各种焊缝的计算类型区分困难,解题出错率高,基于多年教学经验,本文列举了一些典型例题,并给出对策及解决办法,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钢结构焊缝连接 惯性思维 空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237-02
《钢结构》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技术课,为本科教学必修课。钢结构的焊缝连接计算是本门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发现以下几点问题:习题类型较多,区分困难;学生反映题目较难,作业中出错率较高。根据大量批阅作业和历年试卷分析,从中找到了以下几点共性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惯性思维约束造成的错误及应对措施
(一)惯性思维
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在平衡状态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这一定律,可知物体都有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称为“惯性”;如果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外部其他因素的“作用”,对一般物体来说,“作用”即外部所加的荷载。
其实不仅自然界中的物体会有惯性,人类的思维一样有惯性,即人们运用一种习惯的思路和固定的思维模式思考、解决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惯性思维既有其优势所在,也有不利的一面。
(二)惯性思维的优势
惯性思维的优势之一,“习惯成自然”。要形成一般的解题思路,可以借助这一点。首先课上讲解典型例题,然后布置相应习题作为作业,再在下一堂课中重申解题思路,“习惯成自然”,学生的解题思路水到渠成。如在钢结构焊缝连接这一章中,主要有两大类习题:对接焊縫和角焊缝,总的解题思路也按此两类划分:
对接焊缝连接计算基本思路:焊缝形状与母材截面形状一致,应用材料力学中的基本公式,再考虑钢材在复杂应力作用下的折算应力。
角焊缝连接计算基本思路:分清正面与侧面角焊缝,应用《钢结构设计规范》给定的强度计算表达式进行计算。
只要建立了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学生就不会出现大的错误。惯性思维的优势之二,“温故而知新”。学生在学习与旧知识类似的新知识时,可凭借这一点优势。如工字型或T型牛腿与柱的连接焊缝,可设计成对接焊缝或角焊缝。在讲解对接焊缝作为牛腿连接焊缝中,详细的分析了焊缝形状、所受内力、强度验算等,而到角焊缝中,重点放在与对接焊缝不同的焊缝形状上,而对内力分析仅一句“与对接焊缝相同”带过,这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链,前后贯通。
(三)惯性思维的劣势
一般的解题思路形成之后,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惰性,反而不利于透彻的分析问题,防碍思路的拓展和创新。
例一:工字型对接焊缝,受弯矩、剪力共同作用,需计算以下内容:
?滓max=■≤f■■(1) ?子max=■≤f■■ (2)■≤1.1f■■(3)
而其中σ1的计算,可根据正应力线性分布,由σ1=?滓max·■求得。
例二:工字型对接焊缝,受弯矩、剪力和轴力的共同作用,需计算以下内容:
?滓max=■±■≤f■■(4) ?子max=■≤f■■ (5)
■≤1.1f■■(6) ■≤1.1f■■(7)
在这两类相似问题中,绝大部分学生会错在同一个地方,即(3)式和(7)式的差别。例一中σ1的计算,根据正应力线性分布,由σ1=?滓max·■求得,在求解例二时,学生依据惯性思维,也同样应用σ1=?滓max·■求出,但应注意例二中的σmax是由弯矩引起的最大正应力?滓■■=■和轴力引起的正应力?滓■■=■两部分组成,所以正确解答为σ1=?滓■·■。
针对这种错误,可以采取重“异”轻“同”,抽丝拨茧的细化方法。要求学生不要去机械的记忆公式,而是解题时画上对应的应力图。只要能正确的画出应力图,以上易错之处就迎刃而解了。
二、低级错误的出现及应对措施
(一)化繁为简
曾经在考试中多次出现这样的错误:题目要求的是对接焊缝连接计算,而有的学生却按角焊缝进行计算,反之,也有。此类纯属低级错误,要消除此类错误,应找到简便易行、一目了然的方法,而不是去一味地强调两类计算在力学特征、焊缝截面形式等细节方面的问题,那只会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寻根溯源,消除由紧张造成的低级错误
有些低级错误,如计算错误、量纲错误、看错题、笔误,多数由于考试紧张情绪造成。
由于本门课程自身特点,公式较多,且容易混淆,学生考试前忙于记忆大量公式,疏于整理解题思路,导致考试时情绪紧张,思路一片混乱。但学生毕业后用到这些公式时,可以翻查手边的规范,记不记得住公式并不重要。鉴于此类情况,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考前把较复杂的公式作为附页放在试卷最后,重点要求学生会用公式,有自己的解题思路。在实际应用中,不仅成绩提高较显著,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很多。
三、空间能力差所造成的错误及应对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上,当语言难以表达时,尽可能找到简单的道具,为学生现场“表演”,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演示,增加感官认识。如弯矩和扭矩的区分问题,经过《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弯矩图和扭矩图的画法,但一碰到实际工程还是辨认不清,导致做题出错。课堂上,师生一起用纸板演示两者的不同,学生们兴趣盎然。
(二)加强实践
工科属应用性学科,带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学生们空间能力较差,更喜欢“纸上谈兵”,平面思维。我校新校区基建工程较多,而一般工地上很多临时建筑多属于轻钢结构,另外,校区车库为钢屋架结构,这些生活中活生生的“例题”,被不断的引入课堂教学,或实地参观在建和已建工程,或收集实际施工图纸,学生的空间能力明显加强。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识图能力
本专业的识图课程应增加“金属结构”的识图,这将有利于减少学生因看不懂或看错图而做错题目。
(二)加强力学课程与结构课程的贯通性
惯性矩的计算一直是学生出错较多的地方,建议《材料力学》加强有关章节的训练,并提醒学生在结构类课程中,惯性矩的计算是基础,一定要把基础打好。
(三)针对不同专业,设立相关的课程设计
现在钢结构设计工作有很多是由施工单位自行设计,自己施工,所以国际工程营造方向(即施工方向)的本科生,可设立厂房,钢屋架,轻钢结构等设计,并结合工地实习,重点培养识图及现场施工参与能力。而对于以后有可能进入设计单位工作的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单层厂房,钢骨结构,钢屋架等设计,重点掌握钢结构设计基本程序。
参考文献:
[1]王新芳.论数学教学中的习惯性思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10):308-309.
[2]金建伟.惯性定律和惯性思维[J].技术物理教学,2002(3):17-18.
[3]董事尔,张鹏.钢结构的应用前景及教学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03(9):34-37.
作者简介:
陈春霞(1973-),女,山东德州市人,讲师,硕士。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