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娇
【摘要】日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完全由老师操控学生学习,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而日本动漫,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在家里就能够自由的学习。日本动漫,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说是新形势下具有优越性的学习方式。日本动漫作为一种内容产业,吸引了大批量的青少年学习日语。该种学习方法的生成,不仅优化了学习模式和学习结构,还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与需求。本文将浅析一下日本动漫对日语学习的影响。
【关键词】日语学习 日本动漫 影响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124-01
一、日本动漫在我国日语学习中的研究现状
(一)日本动漫的学习方法已成为了全球日语老师广泛使用的学习方法之一
在现代的教育学习模式中,学习方式的新颖与否,学习进度的快慢与否,学习质量的高低与否,完全是老师自身控制的,所以日本动漫在这种情形下应时而生。日本动漫应用了现代的信息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在日语新课程学习当中,大大的丰富了课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直接的替代了传统的粉笔和黑板的学习工具。以往的学习当中,老师都是利用仅有的课本和教案,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这种口头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也比较单一和老套,学习条件也有一定的限制,这种枯燥的讲解学习方式,严重的挫败了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新课程中老师在学习当中也在努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学习条件和学习技术有限,并没有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课堂中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老师进行的,学生只是出于被动接受式学习的地位,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学生对学习就更没有了兴趣和激情,甚至会对日语学习产生厌恶感。但是将日本动漫应用到学习当中,这些不良的现象和状况也就大大的改变了,学生对日语学习的情趣也明显的提高了,学生不再排斥日语,而且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日本动漫在日语学习中的应用
在这个互联网和多媒体发达的时代,通过日本动漫视频,成功的推动了课堂学习,在日语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日本动漫,能够让日语学习变得有趣,丰富多彩,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日语语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体会到了独有的趣味。日本动漫就是将视频学习应用在课堂学习当中,老师把传授给学生的重点知识,通过视频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辅助,让学生学习。通过视频学习,可以让授课的内容更加灵活,在日语的学习中,利用学习视频,可以将书本中的情景对话,词汇解答等内容,传授的更加清晰。除此之外,还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日语口语。
二、日本动漫在日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日本动漫的学习方法促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个网络和信息技术发達的大背景下,通过日本动漫学习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浓烈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因为日本动漫多样化学习,可以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内容呈现在学生眼前,基本上就取代了传统的板书学习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给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通过日本动漫的学习模式,让老师从传统的学习的主体着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帮助学习思考问题,与学生一起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大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日本动漫在日语学习中的作用
在日本动漫中学习,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掌控自己的学习,给学生创造了更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视频学习的学习当中,能够对日语的难点与重点部分,进行反复学习,这样能够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进步。学生通过日本动漫学习日语,能够掌握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重点部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日本动漫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学习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观看,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促进学生交流与学习,让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知识点,并且能够将日语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日语学习是一种长期而艰巨的学习,通过观看日本动漫学习日语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掌握日语思维的方式,用日语的思维方式学习好日语。在减轻学生学习日语的负担的同时,还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本动漫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的效率和能力,培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视频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内容,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日本动漫学习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王忠华,谷跃丽.基于日本动漫学习模式的学习应用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6).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