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确立与内容选择

2017-08-29 05:37黄紫青
大观 2017年8期
关键词:内容选择教学

摘要: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内容的选择可以说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关联。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的,同一篇課文,确立了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就可能截然不同。本文就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吆喝》这篇课文为例,试着说明确立教学目标与选择教学内容的之间联系。

关键词:教学;目标确立;内容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第二部分就是“课程目标与内容”。其中提到:“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的,同一篇课文,确立了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就可能截然不同。

一、确立教学目标的原则

备课时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确立教学目标,只有确立了一个适合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为一堂好的课定下好的基调。而确立教学目标必须遵守一些原则。

首先是整体性原则。一篇课文不是孤零零的一篇课文,它是被放在一个学段、一本教材、一个单元里面的,在确立教学目标时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吆喝》这篇课文,7~9学段与小学在阅读目标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要能够欣赏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我将“揣摩语言,体会吆喝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魅力;感受吆喝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确立为教学的一个目标。另外,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民俗文化。所以,我确立的另一个目标是:“体会民俗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另一方面,整体性原则还体现在“三维目标”的整体性。“三维目标”虽然总是会分开说成“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是其实这三个目标也是一个整体,是相互融合的。所以我在确立目标时并没有把目标分为三部分。

其次还应遵守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确立目标时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学情,考虑学生应该学到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水平。《吆喝》是萧乾写的北京的吆喝,会有地域上的理解困难。但重庆也有吆喝,同学们也听到过很多吆喝,应该是能够理解吆喝的艺术性的。所以将目标确立为“揣摩语言,体会吆喝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魅力”应该是很合理的。

还有一个原则是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目标不应该设置得太难,学生根本没办法达到会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这一堂课也是一堂无效的课。当然也不能太简单,这样就没有意义了。设置目标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结构,让他们跳一跳就可以够到目标。《吆喝》中的一个目标“感受吆喝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只要老师给同学们搭一点台阶,学生就可以找出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

确立了教学目标,接下来就要根据确立的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了。可以说选入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有很丰富的内涵的,但由于课时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原因,我们不可能将一篇课文涉及到的内容都教给学生,所以就要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选择。那教学内容应该怎么选择呢?只根据老师的喜好和专业能力或者根据考试的要求来选择肯定是不行的,甚至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新老师什么内容都想教,不懂舍弃。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老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了,但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就要打个问号了。一堂课的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都应该是有意义的,都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的。

《吆喝》这篇文章要讲的点也是很多的,但根据我设置的教学目标我选择的教学内容就以“吆喝”为切入点,三读吆喝三赏吆喝。读吆喝的艺术性、读吆喝的人、读吆喝的文化性即民俗文化。而我的教学目标中“揣摩语言,体会吆喝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魅力;感受吆喝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是重点,所以我的教学内容“读吆喝的艺术性和读吆喝的人”就是这堂课的重点,也是用时最多的环节。“体会民俗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教学目标是难点,所以“读民俗文化”的教学内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就应该设计相应的活动为学生搭台阶以实现这个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

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的,反过来教学内容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比教学方法的选择更能决定一堂好课的标准,王荣生认为:“当今社会的需要,学生发展的满足,以及制约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当前知识状况,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培养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的当然前提”。而教什么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学生发展的满足;教什么以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讲《吆喝》这一课时,我的教学目标确立应该是很合适的,教学内容也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的。但一节课下来,似乎教学目标的实现性并不太理想。问题就出在选择的教学内容与真实课堂的教学内容没有达成统一。选择的很多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够体现出来。比如,在读吆喝的艺术性时,本来是想要分析很多吆喝的句子的,从品析语言中去感受吆喝的艺术性。但由于学生积极性不高,不能找出这些句子来,教师害怕时间不够,就代替学生找出来进行了分析,甚至很多句子就被忽略了,最后由教师直接展示出了结论。而这第一读都没打好基础,没赏析好,到二读、三读也就更吃力了。从而导致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并没有能够完全展现出来,教学目标也就不能得到理想的实现。

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就是根据教师自身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不要想在一节课方方面面都顾到,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得学生什么都没掌握好。

【参考文献】

[1]黄芸.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J].科学教育,2011(03):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黄紫青(1994-),女,苗族,重庆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容选择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小班幼儿开展区域游戏的探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Papi酱走红原因探析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的内容选择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浅析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浅谈阅读教学中内容的选择方法
初中英语导学式微课的内容选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