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四有”国标 争做中国好教师

2017-08-29 20:10谢和成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5期
关键词:教育事业四有素质

谢和成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号召全国的人民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这“四有”教师的要求逐渐成为衡量与评价全国所有教师的“国标”。这简短的20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关键词:“四有”教师;教育事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5-0240-02

提起“教育”,人们都不陌生。关于“教育”这个词语的来源,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里面提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另外,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古人早已对“教育”做过阐述,然而,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教育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提出好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品质,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1]这简短的20个字,饱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教师的殷勤期望与重托。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笔者对此感触颇深,在此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理想信念——师之引擎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一语道明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2]诚然,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中小学、大中专院校,还是高等院校,都必须树立崇高的、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在笔者看来,树立理想信念应当做到以下两点:(1)教师本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民族的理想信念相一致。就当前国内外发展态势看来,“中国梦”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乃是我们国家、全体中华儿女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作为教师,理应把“中国梦”作为自己理想信念的总引擎,让自己朝着这个伟大目标,从而致力于教育事业。(2)教师个人的理想信念指引学生的理想信念。学生终归为学生,无论是知识储备、处事能力,还是情感道德、社会阅历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3]其中,理想信念是居于核心地位,只有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理想信念才能保障学生不迷失方向。作为教师,应该以自身的理想信念指引学生的理想信念,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道德情操——师之灵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先生直截了当地指出道德情操是做人的根本,这个“本”一旦失去,其他都无从谈起。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道德情操就是其灵魂。试想一下,一个人没有灵魂,空有身躯,必定是一个苟且偷生、行尸走肉之人,别指望其为社会做贡献。同样如此,一个没有灵魂的教师,也别期望其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该树立什么样的道德情操呢?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扪心自问的问题。其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首先要遵守且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操。近几年来,无论是中小学、大中专院校,还是高等院校,关于教师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报道屡见不鲜,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4]探究其中的原因,正是不少教师不屑于道德情操的培养,只是一味地追求知识与学术的研究,却忽略了道德情操的塑造。殊不知,道德情操与知识能力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恰如一个人的两条腿,缺少或受损其中一条,走起路来必然是跛脚,注定走不远。

三、扎实学识——师之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直言不讳地指出“扎实学识”对一名教师的分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也说过:“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失尊严!”[5]叶澜教授所说的智慧主要是指教师的扎实学识,试想一下,一个教师没有扎实学识,很难想象其有多高的智慧。由此看来,扎实学识成为教师自尊自信地站在讲台、站在学生面前的源泉。

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社会,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让人应接不暇,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短、步伐大。在这样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谁不保持经常学习、终身学习的态度,谁就有可能被社会所淘汰。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知识的提升。正所谓“学高为师”,没有渊博、扎实的学识,怎么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呢?[6]“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身为教师,脚踏实地地立足于教学的同时,也要潜心于科研,不断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与学生分享,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一定会有质的提升。

四、仁爱之心——师之宗旨

从古至今,教育事业是不断发展和改善的,但对教育的诟病却时常出现在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上,追本溯源,很大程度上与教育精神价值观的缺失有关。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文气息的熏陶与培育。孟子在《仁者爱人》中提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简单说来,教师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好学生,即教师的宗旨。然而,这个宗旨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仁爱之心。

所谓“仁爱之心”,对于教师而言,包括责任心、耐心与宽容心。(1)教师从事教育行业,教育好学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身为教师,首先要担当起该重任。(2)教育是一门“慢”艺术,教育学生往往经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静待花开”而不是一蹴而就。(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学生难免不犯错误,对此,教师应该显现其宽容心,因为“宽容一个人的过去,就会拯救一个人的灵魂”。[7]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与程度来决定是否宽容,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宽容的态度,否则会造成“教不严,师之惰”的结局。

立足国内、放眼世界,世界各国没有一个国家不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时代在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发展。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始终是关系国民命脉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名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之“四有”教师的号召。以理想信念为引擎,以道德情操为灵魂,以扎实学识为源泉,以仁爱之心为宗旨,自觉担当起教师的责任,问心无愧地接受“人民教师”的关荣称号。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一颗忠心,一生奉献”,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四有”教师为国标,“俯首甘为孺子牛”,兢兢业业地立足于岗位,争做无愧于内心、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中国好教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

[2]孙秀玲.争做新疆“四好”老师的当下价值[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3):140-141.

[3]李清雁.论师德建设的层级结构[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4,(1):23-24.

[4]张祖安.争做教育创新火种的播撒人——一位山区教师在教育创新道路上的探索与感悟[J].中国教师,2015,(11):84-85.

[5]胡青松.教育路上我前行——争做四有教师,潜心立德树人[J].新课程,2014,(3):35.

[6]朱炳霞.以心传心,悉心育人:立德树人之我见[J].教书育人,2015,(13):174-175.

[7]张华.践行“四有”国标,生成最美姿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做“四有”好教师有感[J].文理导航,2015,(8):89-90.

猜你喜欢
教育事业四有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及思考
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对策建议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