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校园暴力的成因、现状及化解研究

2017-08-29 13:15李国志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5期
关键词:预防机制校园暴力

李国志

摘要: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理应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然而,近几年校园暴力现象频繁出现,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秩序。本文从校园暴力出发,首先介绍校园暴力的概念及行为特点;其次以职中为例,着重介绍职中校园暴力的现状,通过走访调查剖析其成因,以便更加有针对性、策略性地寻求化解方略。

关键词:校园暴力;预防机制;法律防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5-0088-02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及特点

1.暴力及校园暴力。关于对“暴力”的理解,是指不符合正常规律,违反基本道德修养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恶意行为,包括肢体上、精神上对他人造成实质性的侵害。关于校园暴力,这一社会性的问题由来已久,但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并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正如上述所提到的,校园暴力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校园暴力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着。就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给予它的定义来说,是指在校园内对他人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行为,以及以语言、物理等形式对受害对象实施的恶意行为,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方面。

2.校园暴力行为的特点。校园暴力行为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低龄化。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接连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超过70%的都发生在中学阶段,包括使用暴力者和被暴力者,基本上都是未成年。特别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分布在13—17岁,处于关键的思想与价值观发育阶段,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外界不好的行为现象模仿能力较高,跟风势头紧。(2)侵财性。进入到新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条件的改善,相应的学生各方面的待遇也变得越来越优越。学生之间奢靡之风比较盛行,但对于处于学习接受教育阶段的学生来看,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因而,当消费方面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会向同学或是低年级的学生索要财物。(3)随意性。还是前面所提到的,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人生观,情感上也比较冲动。去年在江西和安徽等地就发生了不少类似的暴力事件,打人的学生就是看对方不顺眼。

二、职中校园暴力现状及成因剖析

1.我国职中校园暴力的发生。在全世界范围内,校园暴力事件一直是一项大问题,据WTO对50多个国家地区的资料统计显示,各种形式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年发生率高达60%。在我国,2010年1月15日,东莞清溪发生了一起校园惨剧:14岁的中学生被打瘫;同年3月17日,濉溪县发生了一起中学生打架斗殴事件,15名中学生不同程度的受伤;同年4月28日,雷州一名男子进入校园砍伤16名在校师生。特别是在近几年,校园暴力事件一发不可收拾。在2015—2016年这两年间,全国校园暴力事件呈倍数发生,多集中在职中校园里。在2015年5月,各大主流媒体报道的校园霸陵事件至少6起,造成的社会影响极为恶劣。例如陕西省某县中学的一名女学生,被同学污蔑偷室友钱财,被殴打、被迫赔钱后,与学校、家长失去联系长达半个月;几天之后,在安徽某地,一名学生因无钱“上交”,被同学逼迫喝尿。因索要财物实施暴力的事件,同年6月,在南京某县中学再次发生了类似的事件。

2.多重原因剖析。(1)社会因素。多元化的世界,丰富多彩的社会,让很多职中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与此同时,社会的飞速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渗透进校园,往往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是比较深入的。在这种局面下,受到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很容易让身、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的职中学生迷失自我,走向犯罪的道路。(2)学校因素。学校管理工作的缺失,尽管不是决定性的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目前来看,全国范围内各职中学校依旧只注重追求升学率,将升学率看作是学校办学成败的唯一标准,所以在很多职中学校我们也看到了,各年级班级也分“三六九等”,将学生划分为“好学生”、“后进生”,比如加强班、实验班、普通班等。(3)家庭因素。有句老話说得好:父母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相对而言,一个完整、温馨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往往起着积极的影响,包括性格和对待人生的态度,都比较乐观。相反,离异的家庭往往更加容易引发消极影响。根据一份调查显示,在校园暴力事件中,超过一半的均与家庭环境有关。此外,对于一些家庭条件、经济水平比较富裕的学生,享乐主义倾向较重,一旦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传教,很容易沾染上恶习。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花钱不计后果,一旦没有了金钱的支撑,经常会走向极端,采取非法的手段获取钱财。

三、针对职中校园暴力的多元治理路径探寻

笔者在这里着重从两个层面来切入:一是校园内外的管理工作,二是从立法层面加以完善。

1.校内外健康环境的建构。(1)社会治安环境。所谓社会治安环境是指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基本环境,是社会宏观大环境,它需要一定的制度规范、治安法则来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换言之,校园暴力恶劣现象的频繁出现,恰恰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环境的高低优劣。反过来讲,校园不是孤立的,学生也不是孤立的,他们都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的重要构成部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家长对学生的身教工作,均与整个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这种局面下,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或者是受到不良同龄容纳的诱惑时,所有的教育工作均会前功尽弃,尤其是在强烈的正面冲击下,大多数学生都不顾后果,这是造成校园悲剧发生的最大原因。对此,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需要大众来共同维护。在学校与家庭管教工作层面,要建立长效机制,以人为中心。(2)净化校园环境。在净化校园环境方面,并不单单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事情,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配合。校园就如同一个小型的区域社会,构建和谐校园如同构建和谐社会。比如,公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的检查力度;卫生部门加强校园内外的卫生,特别是流动食品摊位;新闻出版和工商等部门,要严格、定期排查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等场所。

2.校园暴力的法律防范。(1)立法防范。法律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不断的完善,再完善。例如:3名中学生为了上网抢劫女大学生,并残忍的将其伤害,事情败露后却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再如2013年轰动一时的山东某学生5个月期间先后致同学一死一伤的案件,行为恶劣,毫无悔改之意,最终被判无期徒刑。笔者以为,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现行法律机制的缺失;而后者相对而言,表明我们在该领域法律建设中的进步。应当或多或少地增加一定的惩罚力度,而不是完全没有惩罚。此外,还需要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新修订、增添一些关于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伤害的条款。在此基础上,专门出台一些法案,合理分清学校、家长、学生三方的责任。(2)普法防范。加强普法防范机制的建设,笔者以为,对校园暴力的防范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其还处于萌芽阶段时,就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学校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因而也可以为普法宣传工作搭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对此,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出先锋的作用,可以编写一些相关的书籍来进行普法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3)执法防范和司法防范。公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的检查力度,定期开展治安检查活动,以此来为学生校园生活与学业的顺利开展与完成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环境。与此同时,司法机关也应当施展立法职能,加大对学校暴力案件的处理力度,例如上述提到的山东某学生先被判17年,最后改判无期,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印证。

参考文献:

[1]赵莉.校园暴力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09,5(6):18-19.

[2]胥长寿.校园暴力的现状、成因及预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6):18-19.

[3]王宁.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暴力成因及防治[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6,(3):78-79.

猜你喜欢
预防机制校园暴力
构建有效反腐机制 营造廉政新常态
浅谈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的预防
浅析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预防
从中美校园暴力案件报道出发思考相关法律问题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刑事错案成因的证据因素分析及完善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清水衙门”不能成为反腐“灯下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