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对“微课+翻转课堂”的高职创新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微课+翻转课堂 创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C-0076-02
高职教育要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个性化、数字化、终身化、网络化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信息社会背景下,课堂教学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微课+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促进课改的典范,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把“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翻转成“先学后教”,学生课前主动学习,教师课上引导学生学习,解答学生疑问。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引导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生学会追求知识,学会与人相处,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将无法达到教学质量的优化,而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因微课的内容精炼、易于广泛传播,有较强的交互性、自主性、可重复性等优点,加上翻转课堂使学生由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极大地促进学生建构知识和内化知识,是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符合高职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概述
(一)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精心设计的,教师在课堂内外实施的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以十分钟以内的教学视频为主要媒体的,支持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教学资源。微课不同于传统教学上的一节课,是可融合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和学习资源。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利用信息化技术,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和课堂内外的时间,课程教师课前提供以教学视频(通常为微课)为主的学习资源,课堂上开展互动交流、协作探究或师生面对面答疑解惑等活动的一种教學模式。
通常教学过程由两个环节组成: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进行知识传递,后进行知识内化。翻转课堂将课堂上的知识传递和课后的知识内化颠倒过来,形成了在课外学习,在课堂内化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重构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中心,在课前观看微课,自主地学习,阅读课件、材料,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和老师及其他学生交流互动。翻转课堂的视频后面一般会设置一些小测验或者提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课后随时检测自己掌握内容的程度,对于自己不能理解的,学生通过回看视频来进行自我把握。该模式因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进行了翻转,有利于促进学生协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得到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极好的教学反响。
(三)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作用
微课主题鲜明,观看便捷,适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碎片化学习的需要。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学,微课正好是不二的选择。而且微课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方便下载,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可以说微课是支持翻转课堂的资源。同时,微课和翻转课堂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翻转课堂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微课的发展,微课的教学效果也能够通过翻转课堂的学习而得到反馈。总之,微课和翻转课堂融合,发挥的作用更大。
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向学生推送微课、任务清单、导学案等学习资源,以翻转课堂为契机,采用多种形式组合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间、生生间有更多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共享彼此的知识、思路和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也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与配合,提升教学质量。在实践中,翻转的内容在不断更新完善,翻转是一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才是最终目的。
二、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环节设计
首先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梳理知识点,将教学内容进行全面重构,通常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让学生课外自学的;二是课内适当讲解的;三是课堂上重点关注的。确定微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制作任务清单和导学案,然后收集数据、图片、案例、音频、视频资料等,精心准备整理并优化课件,录制教学视频,制作微课。微课的设计力求做到引起学生的关注,方便学生的观看,特别要具有一定的交互功能;以知识点为单位,时间控制在6-10分钟。要有配套的互动式检测功能,要求所依托的网络平台具备方便使用和交互的功能,以方便学生在利用视频进行自学时得到及时反馈。选择口才好、表达能力较强的优秀教师来录制微课。微课制作完毕后,上传到班级微信群、学习QQ群、校园网或爱课程等慕课网站。
(二)课中环节设计
教师通过提前查阅学生回交的任务清单,掌握学生在这一知识点中存在的疑问,并以此作为参考设定课堂教学的流程:教师新课导入约三分钟;然后进行形式多样的答疑,接着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或分组竞赛,组间交流展示,互相点评,教师总评,共约二十五分钟;教师拓展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形式可以是讨论、体验探究等,这一环节大概需要十分钟;最后教师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进行整节课内容总串讲,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三)课后环节设计。
课后教师主要进行教学反思;或者找学生面对面交流;或者在课后布置相关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觉完成;或者组织“问题解决”会议,鼓励学生接受相关的求助性活动。
三、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案导学,引导学生完成低层次的认知活动
教师在课前通过班级QQ群、校园网或爱课程等慕课网站上传导学案和任务清单等资料,发布录制好的微课,给学生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查阅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课堂上给予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观看微课,参与案例讨论等,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和思路整理,这是低层次的记忆和理解等认知活动。
(二)课中:师生、生生互动,生生协作,探究新知
在线学习必须和课堂讲解融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学生看完微课视频后带着在学习微课内容时自己不太理解的或者在测试和互动中没能很好作答的知识、问题来到课堂,所以课堂上教师要进行答疑。教师可以事先通过在线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统计学生的反馈,属于个别同学存在的疑问则进行单独指导,属于大部分同学均存在的疑问则进行统一重点分析讲解。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课堂焦点讨论、分组交流、成果展示等,然后教師进行点评。学生与教师或同学面对面交流和深入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思考,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特别是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教师设定的情境进行成果展示和讨论,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都得到提升。
接下来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分组竞赛、互助实践等,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团队协作的同时,也要注意给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过定制个性化学习的方案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教师进行本节课知识的串讲,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梳理本节课的内容。
总之,在课中环节,学生掌握自主权,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和生生互动交流,自觉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
(三)课后:知识拓展延伸
课堂后,老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教学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和成功的地方,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以扬长避短。或者找几个学生当面聊聊,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更新微课内容。或者在课后布置相关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觉完成,批阅学生完成的作业,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评价反馈给学生,依靠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检验教学的质量,并在后面的教学中注意完善不足。或者组织“问题解决”会议,鼓励学生接受相关的求助性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进而创新知识,达到知识拓展延伸和迁移的成效。学生根据微课学习和课堂讨论得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复习,自主讨论和反思,可以再回看微课或反复观看微课上某一个内容,达到透彻理解和真正掌握。
四、教学反思
相对于传统教学,微课+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创新模式引入信息技术,依托班级QQ学习群、微信群、中国大学MOOC、校园网等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进行初步思考,课中以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完成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突破,课后的拓展练习完成知识的延伸和技能的培养,提升教学质量。大部分学生表示很喜欢这种注重引导思考、能力培养、形式新颖的教学模式。
对于任务清单的设计,要注意任务不能过难而使学生无从下手、丧失信心,也不宜过简单而使学生感觉没挑战性、失去兴趣。所有教学环节都是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有效的思维互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要控制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和边界,鼓励和引导全体学生参与互动学习。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高职创新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精心设计导学案、提供任务清单,优化课件,制作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增强师生交流互动,拓展延伸相关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刚,李佳,梁晗.“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7(2)
【作者简介】周秀梅,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