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奇葩

2017-08-29 02:20于燕
艺术评鉴 2017年14期
关键词:管理

于燕

摘要:壮族民歌是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瑰宝,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传统意义下的壮族民歌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生活。壮族民歌遭遇当代困局,面临时代挑战,为其得以传承发展,首先就要对壮族民歌进行研究与保护。本文通过研究壮族民歌本体与价值,整体的、多元的思省壮族民歌保护途径,以期为保护壮族民歌资源做出努力。

关键词:壮族民歌 资源数据库 管理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4-0030-03

壮族人民自古能歌善舞,有着丰富多彩的壮族民歌资源,其题材十分广泛,内容亦是多元,民间俗语有“饭养身,歌养心”之說。壮族民歌在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壮族民歌在壮族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格局发生了转变,其社会功能意义正在逐渐发生转变或已被改变。要想改变困局,让壮族民歌得以可持续发展,首先就是对壮族民歌资源的梳理与保护,这就要求我们应全面深入了解壮族民歌本体内容及保护意义,并对如何保护壮族民歌文化资源进行思省。

一、沧海奇葩——壮族民歌简述

壮族乃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散布在广东、贵州、湖南等地。自古以来,壮族及其先民生活在华南—珠江流域一带生息繁衍,这里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环境,地属亚热带气候,阳光雨量充足,为动植物及人类活动提供了环境条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创造了独具壮族特色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壮族民歌就是这沧海中的一朵奇葩。

壮族人民能歌善舞,壮乡有“歌海”之美誉。壮族民歌是壮族人民集体创作的,表达壮族人民思想、情感及生活希望的重要艺术形式,题材来源广泛,演唱形式多样,主要活动场所为祭祀节庆与壮族歌圩。笔者所探讨的壮族民歌是广义上的,是指基于壮族人民活动的民间歌谣及歌唱活动的统称。壮族民间歌曲按体裁划分,主要有山歌、小调、风俗歌曲、摇篮歌,而最流行、最广泛的是山歌。[1]因此,也有学者将壮族山歌视为壮族民歌,或将壮族民歌视为壮族山歌,笔者认为应该注意界定及区分。壮族民歌最主要的体裁是山歌,根据不同地方方言称呼及歌曲形式细微差别,分为欢、西、嘎、比、伦等。壮族民歌旋律优美,歌唱内容富于生活气息,歌词充满文学与生活智慧。

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壮族民歌在壮族人民生活占有最重要地位的格局趋向转变,传统意义下的壮族民歌已不适应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环境,壮族民歌作为重要的文化艺术资源需要进行保护。对壮族民歌资源的搜集整理及保护,也是其传承发展的先决条件与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对壮族民歌保护范围包括4个方面,即传统壮族民歌(如《越人歌》《壮乡三月风光美》等)、壮族新民歌(如刘三姐歌谣、《广西尼的呀》)、文化艺术中壮族民歌元素及壮族民歌活动载体(节庆、祭祀、歌圩等)。

二、壮族民歌保护意义

(一)壮族民歌具有历史价值,对其保护有助于深入了解壮族历史

壮族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其历史悠久。壮族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岭南古代百越族群,主要为西瓯与骆越两大支系,然而华夏主体角度上,对壮族的历史文字记录较少。壮族古代为土著民族,直到宋代才有不成规范、未被通用的土俗字,自身的历史痕迹也不是很全面。然而,壮族人民善歌爱歌,歌唱在壮族人民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喜欢用歌唱来表达生活,甚至用歌唱来代替教育、械斗。早在汉代刘向《说苑、善说篇》中就有关于春秋时《越人歌》的记载[2]。由此可见,壮族民歌自春秋时期以来就非常繁荣。壮族民歌通过口头传承给一代又一代,其歌唱内容包含大量的生活、祭祀、政治等内容,保护壮族民歌,对研究古代壮族人民生活状态及壮族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壮族民歌具有文化价值,对其保护有助于丰富我国文化内涵

壮族是一个有丰富民歌传统并且在中国的多声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民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歌唱的民族”。[3]自古以来,壮族民歌被壮族人民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内容包括生产劳动、礼仪习俗、娱乐活动、教育婚姻等,壮族人民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倚歌择配,歌曲包含腰脚韵等形式,歌曲内容具有大量的文学、节庆、生活等文化价值,唱好并非易事,传说歌仙刘三姐就是通过赛歌展示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地主阶级。壮族民歌在壮族人民生活中无处不在,占据壮族生活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文化价值独具特色,是我国文化资源宝库中的瑰宝。

(三)壮族民歌具有社会价值,对其保护有助于教育传承与和谐发展

壮族人民无事不歌,传统民歌丰富多彩,壮族民歌活动亦是数量纷繁,尤其是歌圩活动常常规模浩大。然而,随着壮族社会的全面转型,曾经的歌海场面已不再多见。在实际的唱歌者中,绝大多数是中年人和老年人,青少年和儿童已很难见到。[4]壮族民歌富含丰富的文化知识,促进了壮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对壮族民歌的保护,就是对文化知识的传承发展,是研究壮族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与前提条件。

(四)壮族民歌具有经济价值,对其保护有助于促进壮乡经济持续增长

壮族民歌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他有着独具特色的壮族风情与特征,可以转化成优秀强劲的文化资本,不仅可以有效地对壮族民歌进行传播与传承,还可以解决壮乡经济落后、人才外流等很多现实问题。目前,政府已意识到壮族民歌的重要价值,并打造了很多壮族民歌品牌,或参与管理规划了很多壮族民歌活动,如三月三歌圩、刘三姐系列、南宁国际民歌节及大量节庆活动等。因此,想要利用好壮族民歌文化资源,就要对其进行整理与保护。

三、多管齐下,系统保护壮族民歌

(一)从政府到民众,全方位正视壮族民歌文化

对壮族民歌的保护,首先应正视壮族民歌文化,端正对待壮族民歌资源的态度。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在人们心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政府作为国家组织部门,不能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待文化资源,国家政策资金大力扶持文化发展,应从国家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的角度出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代时尚的引导,壮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对自己的壮族民歌文化不重视,甚至出现了家长以当代文化为荣,不让孩子唱壮族民歌的遗憾,这对壮族民歌的保护是极为不利的,应引导其提高本民族文化自信,了解壮族民歌文化的优秀之处。

(二)从典籍到田野,整体性整合壮族民歌资源

我国自古至今,都有对民歌资源的采风或田野调查,以便对民歌资源进行搜集整理,了解当地民风。笔者认为,政府或相关单位,尤其是政府文化部门、文化事业部门及相关研究的高校,应该就壮族民歌资源进行搜集梳理,对相关典籍、调查研究结果等整合形成壮族民歌资源数据库。同时还要定期进行田野调查,一方面以免遗漏,可以深入挖掘未被收入的壮族民歌及活动;另一方面,对随着时代发展产生的壮族新民歌及壮族民歌元素等也要进行搜集整理。

(三)从文字到影音,多手段存储壮族民歌资料

现如今进入一个科技化、多媒体的时代,壮族民歌的保护多了许多手段及方式,这大大提高了壮族民歌保护的原真性。这也同时提醒我们,要善于运用科技及多媒体手段,从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到3D、到资源数据库,甚至利用全息投影存储全真歌圩活动,都对壮族民歌的保护都大有脾益。试想一下,后人通过多手段高科技的载体来了解最真实的壮族歌曲,来利用壮族歌曲元素进行生产性保护、文化产业化,这将大大促进壮族歌曲的传承与发展。

(四)从自发到组织,专业化管理壮族民歌保护

业界、学界的专家学者对壮族民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其研究成果略显分散,人力、物力、精力不能集中,自发的、个人的或小团体的研究资源不能整合,效率也有待提高。笔者认为,对壮族民歌的保护研究,从人员到成果,都应该有相关组织来管理运作。政府文化部门便是首选,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专门成立壮族民歌研究中心或者壮族民歌研究委员会,建立管理壮族民歌资源数据库,对壮族民歌进行人才管理及资源整合。文化传承是高等教育的四大办学职能之一,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始终发挥挥着文化传承、整合引导和创新的作用。[5]所以高校也是管理壮族民歌人才、保护壮族民歌、建立壮族民歌资源数据库的理想选择。

四、结语

壮族民歌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朵灿烂的奇葩,对它的保护,具有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重意义,为其传承得以可持续发展,就应该提高对壮族民歌进行研究与保护的意识。笔者通过研究壮族民歌的内涵与意义,提出正视壮族民歌文化,整合壮族民歌资源,多手段保存壮族民歌资料,组建组织管理壮族民歌的意见,从4个方面提出系统保护壮族民歌的设想。茫茫苍海之中,总有瑰丽的奇葩让你我为之心动,壮族民歌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让你驻足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1]范西姆.壮族民歌100首[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

[2]袁炳昌,冯光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上)[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3]王珊.协同创新助推泉州南音传承发展[J].中国音乐,2014,(04).

[4]吳德群.壮族山歌与人的社会化:以认知和情感为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范秀娟.“民之歌”与“歌之民”:民歌研究的双重维度[J].民族艺术,2016,(01).

猜你喜欢
管理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5S管理在QC实验室中的应用
项目式学习应加强学校的统筹管理
GWMA(环球财富管理师·2017/2018)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