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型职教集团治理机构与运行机制建设研究

2017-08-29 12:30张健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7年7期
关键词:职教共同体校企

张健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职教集团化办学成为热点。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研究制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已组建各种类型职业教育集团1048个,成员单位4.6万个。职教集团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得到长足发展,且呈现出多类型、多模式的发展格局。从办学主体构成和运行特征来看,我国职教集团大部分属于行业型,是以政府推动、依据区域规划和产业结构特征、整合行业教育资源而筹建的。这类职教集团在资源整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较强的发展潜力。

一、基于“共同体”理论的行业型职教集团的含义和特征

(一)基于“共同体”理论的行业型职教集团的含义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中提出,“共同體”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形式。“共同体”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一种叫归属的感情,能感受到对人的影响及其内部人员心灵的聚拢。行业一般是指其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从“共同体”理论来看,行业共同体也有成员形式结构稳定、公共利益一致、分享某种情感的特质。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马成荣对职教集团的内涵解读为:“基于共同理想、期望、使命和文化而形成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共有的利益关系相联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职教集团运行顺畅,就需要内部形成既自主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要素组合,成员各司其职,又相互扶持,达到高度融合的状态。因此,职教集团无论从本身还是内部成员关系来看,都符合“共同体”的概念。行业型职教集团是一种为实现广泛公共利益而形成的载体,即行业共同体。

(二)基于“共同体”理论的行业型职教集团的特征

基于“共同体”理论的行业型职教集团在性质、治理机构、运行机制上都带有符合“共同体”的特征。首先,职教集团作为“共同体”,自身就是一个整体,整体的权威大于一切。行业型职教集团在组建中通过资源整合,以有限资源创造最大价值,集团的治理结构本身就要求是一个权威实体,能达到统筹全局的状态。其次,作为行业共同体的职教集团,也必然存在着一种“默认一致”的体系。这个体系是集团活动的准则规范,是集团运作的保障,集团成员必须绝对服从。再次,从“共同体”的视角来看,行业型职教集团要拥有高效运行机制,还需要内部明确分工,各部门功能有所区别,促使集团稳步发展。最后,“共同体”要求整体组织内部利益高度相关。行业型职教集团的资源在集团内部是共享的,对于成员来说享受到了原来局部范围中没有的东西,只有积极参与集团运转,才能获得此项利益。此外,“共同体”内部存在着利益分配的公平性问题,需要有良好的利益驱动机制来保障这种公平。在集团内部业务的实施中,要努力使院校和企业之间利益达到公平,企业与企业之间利益达到公平,龙头院校、强势院校与其他中职院校、弱势院校之间利益达到公平,从而带动集团成员共同发展。

二、行业型职教集团“集而不团”的原因分析

(一)治理结构有待创新

在实践运行中,行业型职教集团的治理机构主要设置以理事会为主导的常规机构, 由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专业委员会为基本组织架构。除设常规机构外,集团上层未设立发挥政府及相应产业部门主导职能的联合指导组织,下层未设立具体承担合作协商与实施工作的内部组织。不少集团运行制度不完善,未建立完整的内部考核评价体系。集团要加强自身治理机构建设,不仅应注重与中高职、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联合,更要加强与行业内龙头企业联系,推进与行业学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合作。治理机构在建设上要体现“功能集合体”的特点,使原有单一型组织机构被功能复合型组织机构取代,既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职能,也具有生产、设计、制造、销售、集资的职能,把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纳入合作范畴。在此基础上,研究建设彰显集团文化、理念、特色的概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管理系统。

(二)运行机制有待健全

行业型职教集团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成员各方的利益诉求将集团的利益相关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彼此间形成了利益依赖关系。因此职教集团的运行需要在机制上进行调整,整合职教集团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同时满足各方利益诉求,寻求一个利益结合点,实现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这就需要在利益驱动视角下建立和健全利益双赢机制、利益补偿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多元评价机制等运行机制,以重构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共育师资队伍等具体合作项目为推动,以技术研究、技术培训、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等多项功能合作平台为推广,使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利益链深度融合,既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服务。

三、行业型职教集团治理机构的建设

(一)发挥“政、行、企、校”协作功能,建设柔性化治理机构

政、行、校、企在共同合作愿景下,通过发挥行业型职教集团中政府牵头、行业主导、院校引领、企业主角的社会分工协作功能,改变传统条块分割的刚性规制,以实现职业教育组织的横向连接和拓展。在集团内部组织上,上层可设立理事会决策机构,承担校企合作顶层设计,使集团更好服务于行业产业链;设立由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联合成立的指导咨询机构,负责对行业政策信息提供引导和服务。中层可设立秘书处办事机构,担任集团的计划安排、管理协调。基层可根据专业建设、招生就业、师资培训、资源管理、技术服务等职能需要设立统一实施的执行机构,完成各项具体任务。这种柔性化治理机构设置能把上层的决策权分散到各个工作小组,产生积极协同作用。

(二)通过“政、行、企、校”产教联盟,建设动态化治理机构

行业型职教集团成员间在教育资源、专业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结成互补性的教育结构。在集团全局统筹和全局运作状态下,院校、企业以“多对多”的合作模式,相互选择伙伴进行动态联盟,形成“政、行、企、校”最广泛的产教联盟。发挥校、企单个成员“小”与“专”和整个联盟“大”而“全”的综合优势,使集团以宽口径、大平台、多接口的形式,实现行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这种动态化治理机构设置克服了单个院校或企业在范围扩张过程中的单一性和静态性,促进了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的职教元素的相互沟通和联结。

(三)建立质量考评系统,建设信息化治理机构

行业型职教集团中政、行、校、企之间形成的横向联结关系,使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的应变能力大为增强,来自市场的信息反馈更为灵敏。建立集团质量考评系统,以市场为驱动,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通过对评价信息进行集成,多维度分析校企资源配置合理性。质量考评系统可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第三方评价团队等组成评价主体,采用教学专项检查、师生座谈、专业指导委员会评估、企业走访、专家访谈、调查问卷、网络调查等评价手段,作出全面客观评价。

(四)设立跨单位协调组织,建立虚拟化治理结构

行业型职教集团可设立跨单位的协调组织如决策机构、指导咨询机构、办事机构、职能团队、市场服务机构等进行日常运作。集团决策机构为理事会,有召集会议、增补理事会成员之责;此外还要承担校企合作顶层设计的职责,广泛建立合作网络,使集团能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产业链。集团指导咨询机构由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联合成立,负责为集团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行业发展信息提供引导和服务。集团办事机构为秘书处,承担集团计划安排、管理校企合作活动、协调合作关系、考核评价合作效果的职能。职能团队是集团根据专业建设、招生就业、师资培训、资源管理、技术服务等功能需要设立的基层执行机构,完成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各项职能。市场服务机构可由政、校、企、行四方构成,为成员单位提供就业指导、人才招聘、市场调研等服务。各个机构分工合作,积极协同,这种虚拟化治理结构打破了旧的工作关系,建立起适应集团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组织。

四、行业型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的构建

(一)围绕企业发展需求,构建利益双赢机制

构建利益双赢机制是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原动力。从企业的利益诉求来看,企业追求利润和技术革新的关键是优秀人才。行业型职教集团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引导企业充分认可、主动依靠集团实施“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订制适合技术岗位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集团内的职业院校可以依据自身在专业、师资和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为企业员工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节约企业员工培训的成本。

(二)吸引企业合作投入,构建利益补偿机制

行业型职教集团积极引导和吸纳企业以主体身份参与合作,重点发展成员单位与企业开展股份制合作,使企业承担技术、资金等投入的风险,并在风险投入中获得相应收益。企业以设备设施、专利技术、人才交流等途径向职业院校进行教育合作投入,以共建教学工厂、校内实训基地等形式,使内部人力资源和物化资源得以重组。企业可以直接以其投入作为利益补偿的依据,即企业作为技术推广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以此获得相应的收益。利益补偿机制能给企业注入合作动力,促使其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参与。

(三)发挥集团技术优势,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

行业型职教集团要实现校企互动的产、学、研合作,必须发挥集团技术优势,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可针对企业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前瞻性技术研究方向,开展联合研发或更大范围的交换领域研发,扶持弱势成员技术水平升级。通过技术培训功能,服务师生员工,促使学校教师掌握前沿技术知识,在校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企业员工掌握应用型技术知识。协同企业在生产技术和产品研发上进行创新型攻关,帮助企业解决难题,降低生产消耗和成本。基于技术层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具有推广知识、培训人员、服务社会等多项功能,使集团在办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获得共赢。

(四)科学评估集团成效,构建多元评价机制

对于行业型职教集团的成效,要从绩效层面进行科学评估,构建政、校、企、行、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行业性职教集团的绩效评价,可以按照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工作能力、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包含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的主体为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第三方组织,对集团组建方式、运行程序、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培养效果等进行评价。内部评价是常态化评价,评价主体应为企业、学校、行业协会、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对集团资金使用、组织运行状况、产学研效果等进行评价。通过绩效和质量评估,科学核算教育成本,不断调整校企合作的广度和维度,从机制上保证集团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责编 周继平)

猜你喜欢
职教共同体校企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爱的共同体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