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小云,童金英,刘江,吴巧珍,林祺,何胜男
(鹰潭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鹰潭335000)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下肺动脉栓塞患者导管溶栓的疗效观察和护理内容
柯小云,童金英,刘江,吴巧珍,林祺,何胜男
(鹰潭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鹰潭335000)
目的讨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肺动脉导管溶栓术治疗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对经CTA明确诊断为肺栓塞的2例患者行肺动脉置管溶栓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术后溶栓导管连接静脉延长管,NS 50 mL+尿激酶20万I以6~8 mL/h,生理盐水50 mL+肝素12 500 U2 mL/h的速度持续泵入,持续4~5 d,期间密切关注纤维蛋白原的情况,根据纤维蛋白原调整泵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变。结果患者症状改善、氧分压和指脉氧恢复正常、凝血功能检查在合理范围、D-二聚体正常、肺动脉血栓影变小、闭塞血管开通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滤器保护下行溶栓导管置管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中后的严密的病情观察、恰当的护理措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术后的电话回访也更体现了医护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栓塞;溶栓导管置溶栓;疗效观察;护理内容
肺栓塞(PE)是指由内源性或者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1]。引起P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3]。由于PE的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需特殊的检查技术如CT、肺动脉造影等,PE的检出率低、误诊率高、死亡率高,但是获得有效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小于8%[4-5]。本研究对2例肺栓塞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导管后溶栓置后溶栓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8月~12月本科收治的2名肺栓塞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2~58岁。临床表现:2名患者均有反复胸闷、心悸,以晕厥为首发症状1例,1例伴在肾病综合征,双下肢浮肿,1例伴胸痛、呼吸困难、咯血。2例同时行肺动脉溶栓导管置管溶栓术。
1.2 治疗方法对诊断明确的肺栓塞患者行肺动脉置管溶栓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术后溶栓导管连接静脉延长管,NS 50 mL+尿激酶20万IU以6~8 mL/h,9%氯化钠溶液50 mL+肝素12 500 U,2 mL/h的速度持续泵入,持续4~5 d左右,期间密切关注纤维蛋白原的情况,根据纤维蛋白原调整泵速。
1.3 治疗效果通过对术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部分凝血酶时间、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症状改善情况等进行比较,4~5 d后经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影变小、闭塞血管开通、下肢DVT有改善,无新发血栓,拔除溶栓导管。继续给予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和或口服华法林等继续抗凝。
1.4 护理
1.4.1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入住CCU,向患者解释各种设备、治疗措施和护理操作。术前向患者解释手术的过程、术中需配合的事项,增加患者家属探视的时间和次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②遵医嘱正确给予抗凝药物,如依诺肝素皮下注射,穿刺处按压10 min。③进行血气分析、凝血检查、血浆D-二聚体、下肢血管彩超、肺部CT及CTA。④严密观察病情: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心电监护、吸氧。观察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神志、瞳孔的情况;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定时翻身小于30°,预防压疮。⑤进行床上排便的练习,预防因排便习惯及卧位的改变导致的便秘,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⑥术前在左上肢留置静脉套管针,避免术侧及血栓形成侧的肢体输液。
1.4.2 术中护理配合协助患者平卧,连接心电监护,吸氧,维持静脉通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出血情况,观察患者有无胸痛、胸闷、气促、紫绀等情况。
1.4.3 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持续监控患者生命体征。②根据患者肾功能及心功能情况,酌情给予患者多饮水及补液,以防造影剂肾病。③做好DVT肢体的护理:防止发生压疮。血栓形成的肢体抬高并制动,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每天帮助患者做足背屈伸运动、测量双腿围,观察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温度、色泽、末梢血运等情况,注意肢体保暖。④做好管道护理:溶栓导管连接注射泵按二级导管管理,不可连接其它液体。严格管道交接,严防溶栓导管堵塞,防止新的血栓形成。根据纤维蛋白原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尿激酶与肝素泵的注射速度。⑤并发症的观察: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新的栓塞等并发症。
1.4.4 出院宣教肺动脉栓塞患者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至少6个月以上。告知患者在服药期间定期来院复查INR;饮食种类相对固定,以免影响华法林的吸收;发放服用华法林注意事项的健康处方;第1、3、6个月电话回访患者,以提醒患者来院复查。建议患者多饮水,避免久坐等,禁烟,避免大便用力等。
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无复发。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下肢DVT是一种常见的外周血管性疾病,临床统计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造成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①静脉血液瘀滞;②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③血管内皮损伤[6]。急性期下肢DVT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用以降低PE和远期静脉血栓综合征的发生率,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拯救其生命。
传统外周溶栓治疗完全堵塞的血管内的血栓其溶解率甚至低于10%,术后复发率和静脉血栓综合征发生率较高。近年来,血管腔内介入性治疗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下肢DVT治疗和处理方法不断更新和提高,在临床治疗下肢DVT和预防PE中的临床作用越来越重要。溶栓导管置管溶栓术可清除新鲜的血栓,开通阻塞的血管,缓解患者的症状[7];溶栓药物的剂量相对全身抗凝治疗要小,出血风险也随之减小,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肺栓塞的方法[8-9]。在本院用此方法治疗肺栓塞的相关经验积累不多,在医护的紧密配合下,本科2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笔者初步体会如下:①PE的诊断需要医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缜密的思维方式、丰富的临床经验来判断分析,如行心电图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浆D二聚体检测等。②介入手术发展迅速,介入护士要熟悉各种新器材:如溶栓导管、滤器、抓捕器等,并要多与医师交流,以便更好的进行术中配合。③重视手术治疗的风险,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注意有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④术后严密观察病情,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关注凝血功能、出血并发症。⑤同时做好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及预防。患者未出现并发症,促进了患者痊愈。术后的定期电话回访,接近了与患者的距离,使患者深切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
综上,应用滤器保护下行溶栓导管置管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中后的严密的病情观察、恰当的护理措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1]王辰.肺栓塞[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李承峰,焦光宇.33例急性肺栓塞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7):56.
[3]程锦珍,邱雪,周仲辉,等.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9):11-12.
[4]邱怀明,陈敬华,闫小纺,等.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观察[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2):1823-1825.
[5]张维君.急性肺栓塞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8):1-3.
[6]张青云,高建国,陈泳,等.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导管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32(17):1887-1890.
[7]赵海涛,党永康,杨柳,等.肺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37例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45(40):37-39.
[8]吴林霖,颜志平,罗剑钧,等.经皮导管或(和)球囊扩张碎栓联合局部药物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J].当代医学,2010,16 (35):643-646.
[9]张喆,冯海,于宏志,等.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6(4):235-2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5.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