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人工智能第一步
振奋人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阅兵之后,热血沸腾的我们,在朋友圈里开启换装模式,随心随欲地“换上”喜欢的军装,对视不一样的自己。人工智能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渗入我们的生活。
再工业化为提振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自动化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甚至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弱人工智能”。机器代替人工已经成为当代主流,行业发展完成了从理念贯彻到技术研发,再到行业应用的过程。可以说,“弱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已经趋于成熟,市场调节资源配置足以推动产业逐步完善。这一背景下,打造竞争新优势,则成为各个重要经济体的正常“打法”。
毫无悬念,各个国家依旧把经济发展的“筹码”押在了工业和制造业上,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高性能芯片和关键元器件方面进行“豪赌式”投入。据CB Insights报告显示,2016年有40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被知名高科技公司收购,2017年仅第一季度就有34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被收购。而此番收购,仅仅是“强人工智能”兴起的开始。
人工智能产业的缔造必然由国家牵头:2016年5月中国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同年10月美国制定《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欧盟也推出了《欧盟机器人研发计划》;同年12月英国发布《人工智能:未来决策制定的机遇与影响》; 2017年4月法国制定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明确了“三步走”发展路线。
国家政策的出台让人工智能立即成为广受热捧的高估值“风口”。7月20日,联想立即宣布全面向人工智能转型的战略;7月23日,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7月26日,“人工智能电视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而这之前,不论是实施“All in AI”战略的百度,还是宣布做人工智能处理器的华为,还有深谙大数据分析的阿里和专注应用的腾讯,面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的海尔,底层技术和终端应用都已经迈出了人工智能的步伐,步调超级一致。
按照专家的推断,未来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10%在算法,20%在技术,70%在应用场景和落地。这一推断于市场价值创造的确没错,但是如果在前面30%失去技术优势,后面的70%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而已。就像阿里舍本逐末,单纯追求大数据分析,重复推送搜索、购买和浏览历史相关商品,推送商品单一乏味,这样的人工智能只能导致用户体验越来越差。
因此,增强人工智能基础,必须在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自主协同等方面进行学科理论梳理和研究,开展类脑智能计算、生物仿真等基础技术的研究,以实验室和研究院等形式专注研究成果的产品转化。
(来源:OFweek工控网 武筱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