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
摘 要: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领会或理解数学,更主要的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模型工具
一、创设恰当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客观存在的现象引发人的思维活动,具体的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的开始”,所以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能聚拢学生分散的思维,把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调控到最佳状态,为新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学定理的学习中,教师可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将已有的数学认知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之中,激发学生的心理求知欲,让学生内心深处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如讲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课,设计问题:甲乙两村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学校,万事俱备,就存在一个学校选址的问题, 甲村人希望建在C处,乙村人希望建在D处,请大家对甲乙两村的矛盾予以调解,要建在到两村距离都是一样的地方,如何选址?问题富于启发性,具体方案很难确定。教师应因势利导,引出学习内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把现代信息技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教学内容及目标为依据,适当选择教学课件、教学策略,开发与之相应的教学软件,通过形象的造型、丰富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适切的形式来创设情境,把具体问题抽象化,创建数学模型,更好地调控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促进其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整合教学知识,发掘数学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分析整合教材內容,尽可能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颖有趣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如在讲授圆的有关性质前,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电脑分别模拟安装有三角形轮子、正方形轮子、椭圆形轮子和圆形轮子的汽车行驶的状态,并分别配以各种颠簸沉重的声音及轻快的声音。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圆形轮子能使汽车平稳地前进,这是“圆”这种形状所特有的性质决定的。然后指出: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圆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把这些特殊性质运用到运输工具上,就制造了圆形轮子。轮子的形状与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可初步体会科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际生活的道理。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教材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引人入胜、富有思考价值的数学游戏,它有利于培养数学意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三、过程比结论更重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过程和方法本身作为过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一是重视概念、定义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如果对每一概念的引入都能结合学生实际,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有利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轴反射”与“轴对称”的定义时,可以先设计一个较简单的“复印”操作活动,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轴反射这一过程。同时比较、归纳出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概念,然后结合“镜海”照片,让学生感受对称变换的美。最后,对比、归纳,这样学生对这一组概念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二是重视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数学是一门建立在公理体系基础上、结论需加以严格证明的学科。学生只有自己体验公式、定理的发现及获取过程,才能更好地运用知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学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之后,引导学生把梯形问题化归为三角形问题,共同回忆已经熟悉的基本图形添线法:①添加梯形对角线,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图形;②添加一腰的平行线,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或是转化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的基本图形,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接着用运动的思想来让学生感受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联系。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定理,还从中掌握了分类、化归、转化、运动等多种教学思想方法。
四、重视实践作业,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以致用
数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积,更是一门严密的富于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才有可能亲历概念与过程的相互作用,这之后才能真正学习数学,培养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笔记本上,用在联欢会、文艺晚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开展“奇妙的黄金矩形”活动课,学生通过画、剪、折等实际操作,感受到数学的美,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用计算机动手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或应用软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源县浯溪河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