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娟
采访对象:
马龙,意大利罗马大学心理学、哲学与艺术博士;瑞士苏黎世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意大利分会(AIPA)成员;美国国际生物能分析疗法学会(IIBA)意大利社会生物能分析组(SIAB)成员;意大利罗马新科考勒大学心理咨询与心身疾病精神病学以及精神性肿瘤学特邀学者;飞迪曼心理咨询中心特邀国际督导师。马龙在梦及身心关系方面有深入研究,迄今为止,已经研究及解释4万个梦。
心理标签:
强大的爱情与美好的婚姻,基于夫妻间的人格独立。因为只有懂得给予、懂得感恩,他们才能理解彼此,拥有成熟和亲密的关系。
藤缠树一样的婚姻
舒婷曾在《致橡树》中写道:“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句很形象地表达了爱人之间彼此独立,却又相依相伴的理想状态。但并非所有的爱人之间都能拥有这样独立又相依的关系,采访马龙之前,我曾看到过这样的读者来信:
“老公是我的初恋,我们结婚还不到半年。我从恋爱的时候就非常依赖老公,他对我也非常好,早上起床时都是他帮我穿鞋子。每天他都要早起去上班,可我总喜欢拽着他再跟我躺会儿,他每次都迁就我。我巴不得老公时时都陪在我身边,有时候他给我打电话少了,我心里就很失落。他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很孤单……”
这是一位对老公有着深深依赖的女性,她所有的关注和感受,甚至她的全部生活都“捆绑”在老公身上。在婚姻关系中,这样的女性不在少数,她们深深依恋、依赖着对方。
马龙说,“依赖”一词源于古拉丁语,在拉丁语中“dependentia”是由两个词组成的:“de”的意思是“从”,而动词“pendere”则是“向下弯曲,依附于更高等”的意思。因此,經常用到“dependentia”的情况有:一个果子从树枝上垂下来。很显然,果子需要依附在树枝上,不然它会掉在地上;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果子并没有与树枝分离,它是树枝的一部分。
人与人之间的“依赖”也是一样的,“依赖”意味着人格不独立,他们无法独立存在,需要他人的支持或者维持;他们常常无法想象,自己离开对方的支持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有关“依赖”,最极端的案例便是婴儿对母亲的依赖,如果没有母亲的支持,婴儿甚至无法存活下去。但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而成人呢?那些人格不独立的人,一旦失去伴侣的支持,他们常常会失去勇气和自信;他们的依恋源于个人需求,有时候甚至是自私的需求。他们中有许多人只是一味地索取,只在意我喜欢什么、我需要什么,并不在意对方需要什么,这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这样的关系之下,婚姻会怎样?
一位非常依恋老公的女士说:“我发现他好像对我越来越冷漠,有时候跟他在一起,他表现得很不耐烦,甚至还会训斥我。我觉得他好像不爱我了,越来越不重视我了。”
过度的依赖和索取,会让伴侣深感疲惫,甚至是厌倦。伴侣对他们的爱和欣赏会慢慢消失,甚至会离他们越来越远。
如果两个人都不够独立、依赖性很强,走进婚姻也许会更糟糕。他们都依赖对方,等待对方来支持自己、来改变现状、来促进事情的发展,自己却没有任何主动性;他们的生活也许会在懒惰与百无聊赖中度过,会越来越平淡、贫瘠;他们会慢慢感到彼此的无趣,感到彼此之间的爱越来越少,并因此和对方走得越来越远。
他们为什么会依赖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得这么依赖、无法独立?
马龙认为原因有很多。
比如,婴儿时期正常的依恋,却持续到成年。再比如,父母给的爱不够,或者给得太多。对此,马龙打了个比方,吃得少,人会饿,总想吃;吃得多,会对食物上瘾。对于两岁以下的孩子,马龙建议父母只给他们需要的,对于孩子没有表达的需要,不要过多给。很多家长总是预先设想孩子的需求,或者不等孩子提出需求,就开始满足。马龙认为这样的做法特别不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依赖性特别强,因为他习惯了被给。
如果一个人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或者童年创伤的话,也会导致他人格依赖。马龙还提到母子共生现象。对于四五岁之前的孩子来讲,共生是必须的。但随着他们不断长大,开始跟母亲产生一定的距离,孩子年龄越大,跟母亲的距离应该越远。如果母亲为此感到受伤,她的反应可能会使孩子感到愧疚或者恐惧,孩子就可能放弃分离而继续依附于母亲,变成一个有依赖性的人。当他们成人之后进入亲密关系,这种依恋、依赖倾向就会突出地表现出来。他们对亲密接触的要求似乎永无止境,每当他们认为自己被对方忽视的时候,便会感到被遗弃,就会愤怒,就会恐惧。他们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要求对方时时刻刻的关注。
既然人格不独立的人无法面对伴侣离开的日子,那么,当婚姻和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是不是更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比如,自残、自杀或者是毁灭对方?
马龙说,首先,我们不应该夸大这些极端现象;其次,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人格不独立的人确实存在一些心理症状。比如,我们能看到一些与此有关的新闻:某个男性杀死了自己的前妻,或者是因为现任伴侣想要离婚而杀死对方……但能在新闻上看到这些报道,也就意味着这些行为是极端的、不寻常的。现实中,更有可能发生的是抑郁、绝望的情绪,或者是在工作中和人际关系中“犯些错”,比如,拿孩子撒气等。马龙就接待过一个来访者,在夫妻关系中,她是一个依恋者,被丈夫抛弃之后,变得非常抑郁,以至于根本无心照顾自己的孩子,无法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
强大的爱情基于人格的独立
不难看出,“缺少独立性和依赖”在婚姻里埋下种种隐患,让婚姻经受着这样那样的考验,甚至岌岌可危。与此相反的是,人格的独立可以营造更良好的夫妻关系,或者说,一段美好的婚姻是基于夫妻间人格独立的。
因为想拥有美好的婚姻,夫妻要对彼此心存感恩,既有给予,也有回馈。而感恩之心就是在人格建立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
人格孕育于母婴关系。最初,婴儿认为母亲是强大的、全能的,他对母亲的需求像“暴君”,母亲必须随时满足他的所有需求。但随着婴儿的成长,他开始渴望独立,这时,对于母亲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甚至对母亲的情感有所降低。孩子再长大之后,他开始意识到,母亲不是全能的,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并不能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他需要独立去面对很多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之后,孩子开始在独立性上有所成长,并且对于母亲的感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像“暴君”一样无休止地索取,而是开始学会感恩。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终能够学会感恩,那么他的人格就从依赖和索取,成长为独立和成熟。他长大之后,就能够和他人建立深刻、强大的爱情关系,这种爱情关系是基于人格独立基础上的。如果人格没有独立,建立起来的爱情就像婴儿,不断贪婪渴求,总是想得到对方的付出或者所有,却不知道给予。他们也无法明白,其实是需要先给予,才更值得对方爱。”
马龙说,强大的爱情都是基于人格独立的,身在其中的人会想要给予对方支持,而不只是想要得到支持或者依赖对方;他们会更深刻地了解,爱情意味着给予爱的欲望和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索取。而且,他们对伴侣的爱是不会减少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并不只依赖于对方的支持、不只依赖于对方来促进事情的发展,而是自己有更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两个人因此一直在互相成长、互相了解。他们会不断发现新的事物、新的感受,来不断促进他们的爱情,这也是为什么强大的爱情是基于人格独立的原因。
马龙还认为,感恩是最深层次的爱情。如同婴儿的成长过程,在他逐渐走向独立的同时也懂得了对母亲的感恩,这是母子关系走向成熟和深入的一个体现。夫妻感情也是如此,人格独立的人才更懂得感恩,懂得感恩是夫妻关系成熟的体现,也是最深层次的爱情,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爱情。“感恩让我们知道,伴侣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东西,也让我们意识到,慷慨地给予他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会让我们更理解伴侣是需要努力才能做到慷慨给予的。”
保持夫妻之间的人格独立,懂得彼此给予,懂得感恩,这就是马龙眼里“最强大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