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李志忠
(中冶地建设集团(三河)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北 三河 065201)
内蒙古自治区历代长城分布概述
王 敏 李志忠
(中冶地建设集团(三河)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北 三河 065201)
论述了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战国、秦、汉、北魏、隋、金、明时期长城的分布及走势,展现了内蒙古丰富的长城资源,为研究内蒙古长城提供了基础性资料;长城所在边界即国家领土边界,对研究中国历代疆域具重要意义;长城所在地理区域处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错地带,为研究多民族关系提供佐证。
长城,历史阶段,分布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许多段落长城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居延遗址”(包含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烽燧和塞墙部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固阳秦长城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金界壕遗址”(大部分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呼伦贝尔盟、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盟、包头市),“纳林塔秦国长城遗址”(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清水河县明长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蒙古境内南部地区处于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的交错地带,北部是游牧民族栖息地。境内有大兴安岭山脉和阴山山脉两大山系,其余山体均是这两大山脉的余脉。大兴安岭自北而南贯穿内蒙古东部地区,山脉东坡较西坡陡峭。阴山山脉在内蒙南部,走向自西而东,山脉东端与大兴安岭南端混杂。在阴山山脉以南和鄂尔多斯高原以北是富饶的河套平原,自古为富饶之地,因其在阴山山脉的庇护之下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并且聚集了南部暖气流。地貌上,东部有呼伦贝尔草原和科尔沁草原,中北部地区处于蒙古高原之上,西部是戈壁沙漠[1]。长城的修筑遵循“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原则,因此长城的修筑与险要的地理地势密不可分,或处于分水岭、山脊地带、断崖顶部,或位于草原和荒漠交汇处,因此为后期保护带来难度。气候上,长城所在区域是暖温带与中温带、半湿润与半干旱区、季风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带,夏季雨量大,这对夯土筑造的城墙墙体造成了很强的冲击及侵蚀;地貌上,内蒙古境内东部、中部长城处于森林草原与草原交界处,西部城墙处于绿洲与沙漠交界处,这样的自然地貌使得城墙地基的土壤热胀冷缩,加速墙的剥蚀、毁损速度,这些客观的自然环境使得对内蒙古长城的研究与保护工作迫在眉睫[2]。
中国长城多分布于陇西、宁夏、陕北、晋北、冀北、内蒙古南部和辽宁北部,这一带状区域在考古学称“长城地带”或“内蒙古长城带”。内蒙古地区在古代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栖息地,这些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既有战争又有交流。境内长城修筑原因多样: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防御,如战国燕、战国赵、战国秦;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如秦、汉、隋、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设防,如北魏、金。内蒙古长城本身是我国多民族漫长历史时期共同创造的伟大奇迹,对研究北方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内蒙长城大体沿着大兴安岭山脉和阴山山脉走向分布,多集中于南部,在各盟市均有分布。境内拥有长城总长度最长的是乌兰察布市,年代最多的是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沿大兴安岭山脉的长城是少数民族女真为防御蒙古等其余少数民族所修的金界壕,是内蒙境内长度最长的长城。内蒙大多数年代长城沿阴山山脉密集分布,各年代长城位置沿山势走向有所变化。足以证明历史上这一区域战事频繁,是南北民族汇聚交流的重要地带。在以长城作为重要军事防御的中原朝代中,汉朝北部疆域延伸最广,明朝北部边界较其余朝代南移。
表1 内蒙古自治区12盟市长城各历史时期长度统计表
3.1 战国长城
战国时期长城是内蒙古最早的长城,也是我国早期的长城,内蒙境内有秦昭襄王长城、赵北长城和燕昭王长城,长度共计1 148.1 km(见表1)。战国秦长城为秦昭襄王占领魏国河西地区修筑,总长约120 km。现存两段战国秦昭王长城一长一短均分布在鄂尔多斯东端,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秦国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北长城为赵武灵王修筑,总长约120 km,沿阴山山脉大体呈一条直线,部分段落被山体断开,形成天然屏障。燕北长城为战国燕昭王修筑,燕北长城主要有内外两道,称作燕北内长城和燕北外长城,两道城墙南北相距30 km~50 km,总长约450 km。
3.2 秦长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修筑。内蒙古境内秦长城长度总计347.7 km(见表1)。秦长城呈直线从西北向东南斜穿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较战国时代,秦代北部疆域已向北有所拓展,内蒙境内秦长城沿用了部分赵北长城、燕北长城。内蒙东部地带并无秦代所建长城,防御体系主要是沿用燕北长城。乌海市秦长城也称凤凰岭长城。
3.3 汉长城
汉代初期仍沿用秦长城,武帝时为抵御匈奴进犯,同时加固阴山地区长城的防御能力,在其沿线对长城进行加筑。内蒙古汉代长城总计1 381.2 km(见表1)。西端深入阿拉善盟西部的居延区域(“居延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段汉长城也称居延边塞,这段长城是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进入甘肃省境内。
3.4 北魏长城
北魏(原为鲜卑拓跋部,后统治黄河流域以北地区)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柔然入侵,两次在北方疆域修筑长城,北魏长城为北方游牧民族之间修筑进行防御,表1中统计数据为孝文帝时期长城遗迹。内蒙古境内北魏长度总计440.9 km(如表1所示)。
3.5 隋长城
存在仅37年的隋代,因多种原因曾7次修筑长城,在内蒙境内修筑主要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突厥。史书《隋书》关于这段长城有这样的记载“令发丁三万于朔方(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西北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筑长城”“上复令崔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鄂托克前旗)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3]。隋长城分布在鄂尔多斯西部鄂托克前旗南部,总长度为19.4 km。这道长城与后来所修明长城之间距离为50 m~300 m之间。
3.6 金长城
金朝为女真建立,在其北部疆域修建界壕和边堡,称金界壕,又称金长城、成吉思汗边墙。金朝在与塔塔尔、蒙古等部对抗时,每当向南撤退都会在此掘壕筑堡,或补筑界壕,砌筑的频繁使得金长城形成了有南、北两条主线,北线东、西支线,南线西支线共三条支线。“金界壕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长城整体走势在内蒙东部沿阴山山脉自北而南,穿过东部各盟市,继而横穿中部各盟市,是境内所有长城中跨度最大的,除去重复利用的地段外,长度为3 001.8 km(如表1所示)。
3.7 明长城
明朝为抵御蒙古南下而修筑长城,这是中国历史上修建长城的最后一个朝代,明末吴三桂一纸降书,使得清兵直入中原,长城就从以前的国界变成国家内地区之间的分界线,从此长城抵御作用荡然无存。内蒙古境内遗存有明长城共计642.5 km(见表1)。明长城主要集中在两部分:一是西部地区,在内蒙古与宁夏分界线上共计有三段长城,分别是沿贺兰山山脉的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段、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段和乌海市巴音陶亥乡段。还有一部分是与山西分界线上的大边和大边以北的次边两道明长城,相距2 km~50 km。
历经两千多年的积淀遗留,内蒙古拥有了大量宝贵的长城资源。但不得不指出的是随着时间流逝,因主客观的原因内蒙古长城不同程度的受到自然风化和人为损毁,这侵蚀的不仅是历史遗迹,也有我们珍贵的文化记忆。对内蒙古长城保护的脚步不应停止,本文对内蒙古各历史阶段的长城分布及走向进行了概述分析,希望能为长城的进一步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注:感谢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王卓男副教授、呼和浩特市文物事业管理处的张晓东为论文提供资料及指导。
[1] 许公武.内蒙古地理[Z].新亚细亚学会出版所,1937.
[2] 呼和浩特市文物事业管理处.内蒙古长城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Z].2011.
[3] 甄自明.鄂尔多斯南部发现隋长城遗迹[J].鄂尔多斯文化,2008(2):29-30.
[4] 罗哲文.长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 呼和浩特市文物事业管理处.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十二五”重点项目概要[Z].2011.
[6] 呼和浩特市文物事业管理处.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十二五”总体规划[Z].2011.
[7] 林 干.塞北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
An overview of previous generation Great Wall distribution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Wang Min Li Zhizhong
(MCCGeologicalConstructionGroup(Sanhe)ArchitecturalDesignConsultingLimitedCompany,Sanhe065201,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istribution and trend of the Great Wall of Warring States, Qin, Han, Wei, Sui Dynasty, Jin, Ming Dynasty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erritory, showed the rich Great Wall resources of Inner Mongolia, provided basis data for the research on Inner Mongolia Great Wall, the Great Wall border that was the national territory, had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search on Chinese previous generation territory, the geographical area of the Great Wall located in the intersected country of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nd nomadic civilization, provided evidence for multi-ethnic relations research.
the Great Wall, historical stage, distribution
1009-6825(2017)20-0026-02
2017-05-06
王 敏(1988- ),女,助理工程师; 李志忠(1967- ),男,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K928.7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