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光荣,周炜,罗立
(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江光荣,周炜,罗立
(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0例来进行统计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少量输血,观察组患者需要大量输血,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术后1d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5d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明显,医患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避免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威胁生命安全。
大量输血;严重创伤;凝血功能
严重创伤患者伤势严重,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容易失血过多导致死亡,因此进行早期输血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笔者主要探讨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现将患者资料整理如下: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2.2±6.5)岁;创伤至就诊时间:1~4h,平均(2.8± 0.4)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高空坠落7例,机械创伤5例,火器灼伤6例;输血量:300~ 980ml,平均输血量:(612.4±75.4)ml。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2.8± 6.8)岁;创伤至就诊时间:1~5h,平均(3.1±0.6)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3例,高空坠落7例,机械创伤5例,火器灼伤5例;输血量:3400~8000ml,平均输血量:(5934.8±124.6)ml。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严重创伤的诊断标准,排除神经系统障碍、严重肝肾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类型等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给氧治疗,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血压、心率),先采用乳酸钠林格溶液等晶体液维持患者血液容量,尽快进行配血、合血、输血,避免患者失血过多发生休克。当患者失血量≥1000ml,可适当输注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将血红蛋白含量维持在80~100g/L;患者失血量达到100%以上,需要立即输注血小板,冷沉淀5~10U,促使患者中心静脉压保持在12~15cmH2O,将患者送往病房。根据患者的伤势情况以及生命指标变化情况、失血情况决定患者的输血量。对照组患者予以少量输血;观察组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具体标准:患者12h内输血量要超过或者等于患者本身总血量;短时间内输血量超过血容量1.5倍,达到血液循环量的3/4;8h内输入全血容量血量;24h输血量达6000~7000ml。
1.3 观察指标⑴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5d均进行血常规检查,监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等。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主要包括下床时间、住院时间[2]。
1.4 统计学方法根据SSPS 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年龄、性别)采用t检验,以均值±标准差(x± 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5d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输血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5d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基本恢复至输血前水平。见表1。
2.2 两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照组患者30例,下床时间(3.1±0.6)d、住院时间(14.5± 2.6)d。观察组患者30例,下床时间(4.2±0.4)d、住院时间(14.7±2.9)d。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5d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x±s)
研究表明,严重创伤患者近年来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称为人类健康三大杀手[3]。在严重创伤救治中,大量输血是常见手段,可有效解决患者因失血过多产生的贫血,维持患者血容量,保持血压稳定,预防休克。但是输血救治虽然疗效明显,但是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部分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4,5]。研究表明,血液温度低,会导致患者血小板、凝血因子功能减退[6,7]。患者大量输血后,由于血液长期存储的关系会破坏机体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促使患者活性凝血因子降低,进而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障碍,与研究结果吻合。另外输血会降低血红细胞释放氧的能力,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缺氧和酸中毒[8,9]。患者受到创伤后,血大量流失,血液循环速度降低、细胞代谢缓慢,这些因素都与凝血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0]。因此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进行大量输血的同时也要辅助体温恢复。另外严重创伤患者需要予以长时间低灌注血浆治疗,该方法会导致患者细胞缺氧,出现无氧代谢的现象并产生乳酸,输注的血浆中又存在细胞代谢物,加重凝血障碍[11]。因此在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过程中,要明确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前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避免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维持患者电解质酸碱平衡,提高输血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大量输血,输血前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5d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基本恢复至输血前水平。研究可见对照组患者输血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说明少量输血对机体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大量输血会在短期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剂量输血治疗效果确切,能够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明显,医患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避免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威胁生命安全。
[1]杨秀丽.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6,24(4):2-3,4.
[2]张颖.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4(34):48-48,49.
[3]刘颖,曹建明,彭阿钦,等.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4,22(6):845-848.
[4]袁淑英.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4,18(4):663-664.
[5]陈明,陈小鹤,陈帆,等.严重创伤37例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的变化[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9):7-8.
[6]李荣芳.全国大量输血现状调研协作组.中国部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不同科别外科大量输血现状调研[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12(5):533-537.
[7]熊勤.创伤性大失血患者输注不同比例血浆与浓缩红细胞后的凝血功能检测评价[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3):285-286.
[8]陈楚填,李裕葵,张少丰,等.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1(7):116.
[9]余修斌.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6(14):5-8.
[10]李春.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健康之路,2015,09(11):72.
[11]Cleland S,Corredor C,Ye JJ,et al.Massive haemorrhage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Consequences,predictionandmanagement[J]. World J Transplant,2016,6(2):291-305.
R446.11+1,R457.1+2
A
1674-1129(2017)04-0629-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7.04.064
2016-08-17;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