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柳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 571127)
海南省乡村旅游扶贫绩效及实证研究*
杨 柳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 571127)
[目的]通过研究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试图找到促进海南省农民乡村旅游增收的未来发展方向。[方法]文章采用综合分析法对海南省乡村旅游扶贫概况及扶贫路径选择,对其扶贫绩效以琼中县什寒村为实证,对什寒村乡村旅游扶贫农民增收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由此提出海南乡村旅游扶贫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创新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能力; 完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 完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宣传。[结果]什寒村旅游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14年以来,增长幅度非常显著, 2015年旅游收入比2014增长了6.4倍。什寒村自2012年接待游客以来,实现旅游收入从2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726.46万元,旅游收入增长了36.3倍。[结论]海南乡村旅游收入逐年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进一步表明海南乡村旅游和农民增收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乡村旅游 扶贫绩效 农民增收 海南省
扶贫开发是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建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省通过一系列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均收入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由于社会、历史、自然等条件的约束,海南省的部分区域仍然处于贫困境遇,严重制约着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海南梦的实现。2017年海南省将完成18.3万农村贫困人口、117个整村扶贫、7 141名垦区农场的脱贫任务,同时将改造2.3万贫困户危房、实施5个村异地搬迁任务。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扶贫攻坚的决胜时期,研究海南如何依托自身旅游资源条件实现扶贫开发,如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
2014年底海南常住人口903.4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66.31万人,占总人口的18.41%; 乡村人口417.77万人,占总人口的46.24%[2]。2015年海南有5个国家级贫困市县, 300个贫困村,涉及47.4万农村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中部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干旱地区、北部火山岩等地区[3]。“十二五”期间,海南贫困人口从82.9万人减少到47.7万人, 5年内减少了35.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3.8%下降到6.9%,下降了16.9%。2015年海南省共计8.6万人脱贫,投入300万资金用于60个村整村扶贫推进。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涉及农户12.58万户、54.66万人; 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培训贫困农民和贫困大学生共计5 061人,创新金融扶贫信贷,扶持贫困农民小额贷款56.05亿元。“十二五”期间海南脱贫人数如表1所示。“十三五”期间海南着力从10各方面开展脱贫攻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劳务输出、教育和文化建设、卫生健康、科技人才引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移民生态补偿和社会保障兜底[4]。2016~2018年海南明确了扶贫任务,具体见表2。
表1 “十二五”期间海南脱贫人数
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人数(万人)5 26 06 49 08 6 资料来源:2011~2015年海南省统计年鉴和2015年海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2 2016~2018年海南扶贫任务
海南省自从2010年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旅游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显著。旅游收入从2010年的257.6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72.49亿元,每年以24.44%的速度增长; 农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5 275元,增长到2015年的1.085 8万元,增长了2倍多; 旅游人数从2010年的2 587.34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4 060.18万人次,增长了56.92%; 旅游收入占GDP比重从2010年12.48%上升到2015年的15.46%,上升了2.98个百分点,如表3所示。以上数据表明,海南省旅游收入和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旅游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上升,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
表3 海南旅游发展和农民收入变化情况
年份旅游人数(万人次)旅游收入(亿元)GDP(亿元)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农民收入(元)20102587 34257 632064 512 48527520113001 34324 042522 6612 85644620123320 37379 122855 5413 28740820133672 51428 563177 5613 49834320144060 18484 983500 7213 85991320155335 66572 493702 815 4610858 数据来源:2011~2015年海南省统计年鉴和2015年海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1 自然生态旅游扶贫
海南依托自然景观、原生态环境,以山峰、森林、峡谷、溶洞等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着力打造自然生态旅游扶贫模式,促进海南乡村农民增收。海南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尖峰岭森林公园、被誉为“海南屋脊”的五指山、五指山大峡谷、五指山热带雨林、松涛大巴风景区、鹿母湾风景区、罗驿古村火山岩千年古树、大田坡鹿景区、自然瑰宝园、富力红树湾、红树林等。
2.2 农业观光旅游扶贫
海南乡村农业由原来的“点扶贫”到现在的“全域农业扶贫”,主要通过一方农业辐射带动周边农业旅游扶贫,助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包括白沙农场观茶园,参与制茶、品茶; 感受海南最美梯田——牙胡梯田; 感受峨蔓盐丁村古盐田; 品尝保亭槟榔谷、山丹丹果; 观赏椰子大观园; 三门坡龙鳞村垂钓等等。
2.3 民俗文化旅游扶贫
海南依托黎苗文化,开发了黎苗文化的多元化产品,通过黎苗村寨建筑、黎苗民俗、黎苗特色菜肴等,带动了黎苗少数民族实现了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黎族老寨、黎锦技艺陈列馆、黎垌文化园、黎族苗族风情、什莫老婚礼舞、黎族篝火狂欢夜、黎族敬酒献歌、黎族苗族舞蹈、黎苗长桌宴文化等等。
2.4 红色旅游扶贫
红色旅游主要以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旅游内涵,把红色人文景观和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既可以观赏景区,又可以了解革命历史。海南红色旅游扶贫模式,给革命老区人民带来了客源流、信息流、资金流,解决了当地农业剩余劳动力,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拓宽了老区脱贫致富的途径。海南红色旅游资源包括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海口市琼山区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安定县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等。
2.5 特色餐饮旅游扶贫
海南特色餐饮是海南各族人民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发展起来的独具海南风味的特色餐饮。具有独特的黎苗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承载着浓郁的海南黎苗文化,是海南黎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海南乡村特色餐饮业发展迅速,主要有黎族传统杀猪饭、苗族长桌宴、大成镇男吉村“黄皮鸡”美食、菠萝岛农乐乐、隆滨农乐乐、咖啡木屋、排巷农家乐、文昌鸡等等。
3.1 琼中县什寒村概况
什寒村位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西北方向,坐落于琼中县内黎母山和鹦哥岭之间的高山盆地中,海拔高于800m,有“天上什寒”的美誉。什寒村东、西、北三面有天然林0.69万hm2,集体土地面积约173.33 hm2,规划建设用地5.5 hm2。什寒村由冲沙、什托、元也、新苗4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92户,共计520人,其中苗族人口302人,黎族人口218人。什寒村是国家重点扶贫贫困县排名居后的乡镇中最落后的一个村庄,属于“贫困中的贫困”[5]。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海南省开展全域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什寒村依托黎苗民族特色文化,从贫困村向原生态休闲旅游村转变, 2013年荣获“最美中国乡村”荣誉称号。
3.2 琼中县什寒村旅游收入概况
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将海南建成开放、绿色、文明、和谐之岛,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地[6]。2013年海南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打造50个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情小镇、100个风情村,发展100个A级乡村旅游点,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0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直接和间接带动48万人[7]。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截止2015年海南乡村接待旅游游客674.85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7.75亿元。2011年琼中县政府开始对什寒村“奔格内”乡村自由行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由县政府筹集各级各类资金2 000万元,对什寒村农民居住基础设施、农家乐等进行升级改造,游客市场逐渐繁荣,旅游收入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什寒村旅游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14年以来,增长幅度非常显著, 2015年旅游收入比2014增长了6.4倍。什寒村自2012年接待游客以来,实现旅游收入从2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726.46万元,旅游收入增长了36.3倍。这主要是什寒村2013年被评为十大“最美中国乡村”之一后,什寒村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什寒村经济的重要来源。
3.3 琼中县什寒村农民人均收入概况
图1 什寒村旅游收入变化趋势 图2 什寒村人均收入变化趋势数据来源:根据海南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数据整理
表4 什寒村旅游就业人数与增收水平情况
项目就业岗位就业人数(人)农民人均增收(元)工资收入保洁、服务员10800环境保护101200景区建设502500文艺表演25700经营收入苗家乐、黎家乐605000特色民宿372000蜂蜜销售351000山兰米酒销售121000铁皮石斛、益智销售43700 数据来源:根据实地调研资料整理
从图2可以看出,什寒村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946元增加到2015年的8 795元,增长了9倍多。什寒村在未开发乡村旅游之前,人均收入增长虽然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较小,自2012年发展乡村旅游以来,人均收入从2012年到2015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平均每年以16.47%的速度增长。发展乡村旅游拓宽了什寒村农民的就业渠道,为什寒村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已经直接或间接成为什寒村农民收入增长的动力。
从表4可以看出,什寒村一半以上农民直接或间接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减少了过去依靠外出打工的状况。从人均增收开看,增收最高的是苗家乐、黎家乐经营,每月增收5 000元; 增收最少的是文艺表演和铁皮石斛、益智销售,为700元。但经过调研得知,经营铁皮石斛、益智销售和文艺表演的农户,同时也参与其余项目。从收入结构来看,经营收入项目种类多于工资收入项目,充分说明大部分农户参与到乡村旅游相关经营行业。从就业人数来看,带动当地287人就业,占什寒村总人口的55%。
4.1 创新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海南要实现乡村旅游扶贫,各级政府要高度认同和支持。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做好海南乡村旅游扶贫的总体规划,对乡村旅游扶贫在宏观上给予引导和支持; 其次政府部门应该高度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调配; 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扶贫的硬件基础,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扶贫环境。同时,应拓宽融资渠道,吸纳有实力企业投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当地农民要充分参与其中,打破一家一户式经营模式,构建“政府+企业+农民”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总之,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农民应该充分参与其中,只有多方联合才能推动海南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农民增收[8-9]。
4.2 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能力
海南要实现乡村旅游扶贫,增加农民收入,最关键、最核心的是当地农民应该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实地调研中,海南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农民参与人数有限,且参与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农民教育水平有限,素质低; 二是信息闭塞,观念落后,思想守旧,农民沟通渠道不畅; 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参与旅游发展能力受限,资金不足[10]。因此,海南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中,应该提高农民参与能力,加强对农民各方面的培训教育,如餐饮技能、服务技能、沟通技能、竞争技能等,提高农民的旅游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同时,应该发挥旅游发展中的能人带动作用,鼓励技能达人、致富带头人起模范带头作用,回馈社会。
4.3 完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
海南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大都分布在民族地区、乡村地区,尤其是黎苗风情更是吸引广大游客的人文资源。海南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农民增收显著,调研中了解到,琼中县什寒村驿站、民宿、客栈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公司负责日常装修和维护,合作社负责民宿日常管理,经营收入35%归公司, 60%归农户, 5%归合作社。农民没有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的理念,缺乏投资资金,这种模式既弥补了农民的不足,又实现了多方共赢。要实现海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完善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机制,什寒村利益分配机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长远来看,需要更加完善民宿、驿站以外的利益分配机制[11-12]。
4.4 完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宣传
海南乡村旅游应该抓住特色优势,充分发挥黎苗民族特色,针对市场需求,完善海南乡村旅游产品,利用大数据,设计黎苗风情“旅游+”新产品。同时,应该广泛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销售海南乡村土特产品,实现海南乡村旅游扶贫转型升级,优化农民就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3-14]。
[1] 图登克珠. 西藏旅游扶贫与农牧民增收问题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 134~138
[2] 海南省统计局.2015年海南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
[3] 2015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hainan.gov.cn/201601/t20160127_1759.html,2016
[4] 孙慧, 况昌勋.海南脱贫攻坚绘制“作战图”.海南日报, 2016-07-06
[5] 张红霞. 海南国际化文明乡村旅游建设研究.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2: 1~5
[6] 袁智慧.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7] 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http://www.gov.cn/zwgk/2010-01/04/content_1502.htm,2010
[8] 杨阿维, 张建伟.西藏农牧区反贫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5): 104~109
[9] 霍佳颖. 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旅游资源及其营销策略比较优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 223~226
[10]付文敏, 杨发君.怒江州旅游扶贫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当代经济, 2016,(21): 25~26
[11]吴忠军, 潘福之.基于产权理论的乡村旅游与农民增收研究——以贵州天龙屯堡为例.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50(1): 63~67
[12]陈维勇. 乡村旅游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经济论坛, 2011, 486(1): 145~149
[13]张遵东, 章立峰.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以雷山县西江苗寨为例.贵州民族研究, 2011, 32(6): 66~71
[14]杨阿维, 图登克珠.西藏农牧区经济增长对扶贫开发的带动性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 155~159
POVERTY ALLIVIATION BY RURAL TOURISM IN HAINAN*
Yang Liu
(Haikou College Of Economics, Haikou, Hainan571127, China)
Hainan rural tour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develop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tatus of rural tourism and path selec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analyzed the performan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by rural tourism in Shihan vill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ainan rural tourism incom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farmers′ per capita income annually increased by 1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Hainan rural tourism and rural income. Finally, it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such as innovating the mode of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ecting the rural tourism bene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and promoting the rural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Hainan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533
2015-10-19
杨柳(1981—),女,湖南祁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Email: 439730534@qq.com
*资助项目:教育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专项基金“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KTB034);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冼夫人文化旅游研究”(HNSK(ZC)15-12)
F327; F590.75
A
1005-9121[2017]052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