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珠
(山西阳泉阳煤集团三院康复科,山西 阳泉 045000)
·中医中药·
热敏穴不同刺激方法治疗颈椎病颈痛60例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张娟珠
(山西阳泉阳煤集团三院康复科,山西 阳泉 045000)
目的:本课题通过NPQ颈痛量表及McGill评分表,对比观察热敏灸组、热敏穴针刺组颈椎病颈痛的缓解程度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热敏穴针刺组各30例,通过NPQ颈痛量表及McGill评分分别评定热敏灸组、热敏穴针刺组治疗前后疗效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组间及组内颈椎病颈痛疼痛性质、疼痛消失时间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热敏灸组、热敏穴针刺组病程、病情情况、治疗前McGiLL颈痛量表及NPQ颈痛量表总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积分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热敏灸组与热敏穴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组、热敏穴针刺组对颈椎病颈痛有一定的疗效,且热敏穴针刺组对颈椎病颈痛有明显疗效。
热敏穴;热敏灸;颈椎病颈痛
颈椎病多以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等原因使椎间盘、骨关节、韧带等发生一系列病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等引起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其中颈项局部疼痛最为常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和工作强度的增大,颈椎病患者日渐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观察热敏灸法、热敏穴针刺法对颈椎病颈痛的疗效。
1.1 病例来源
颈椎病颈痛患者60例均来自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山西阳泉阳煤集团三院住院部病人。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来自《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
1.3 一般资料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患者进入试验的顺序编号分为2组,每组30例。热敏灸组病史最长17个月,最短2个月,平均(12.00±3.825)个月;热敏穴针刺组病史最长15个月,最短3个月,平均(11.50±3.017)个月。热敏灸组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47.45±8.363)岁;热敏穴针刺组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46.23±8.581)岁。两组病程、年龄、病情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治疗方法
先行回旋灸2 min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 min强化敏化,循经往返灸2 min激发经气,灸致皮肤潮红为度。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反复上述手法,如出现透热、传热、扩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其他非热感觉(酸、胀、压、重、痛、麻、冷等),6种感觉中的1种时,此穴即为热敏穴并进行标记。5次为一疗程,休息2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
1.5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方法: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痊愈:颈部疼痛消失。尼莫地平积分≥85%。显效:颈部疼痛明显减轻。尼莫地平积分≥50%,<85%。有效:颈部疼痛减轻。尼莫地平积分≥20%,<50%。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尼莫地平积分<20%
1.6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热敏灸组和热敏穴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前后MC量表总评分比较(±s)
表1 三组治疗前后MC量表总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分(分) 治疗后分(分)热敏灸组 30 25±3.5730 7±4.13*▲热敏穴针刺组 30 23±5.8000 8±4.40*
(2)治疗前两组NPQ总评分、颈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极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VAS视觉模拟疼痛积分情况表(±s)
表2 VAS视觉模拟疼痛积分情况表(±s)
注:▲组间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分(分) 治疗后分(分)热敏灸组 30 6±1.52 2±0.93*▲热敏穴针刺组 30 6±1.14 3±1.05*
(3)治疗前两组NPQ总评分、颈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表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极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包括患者睡眠情况、生活情况、社交情况。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PQ量表总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PQ量表总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分(分) 治疗后分(分)热敏灸组 30 0.43±0.049 0.1±0.06*▲热敏穴针刺组 30 0.42±0.094 0.14±0.095*
表4 NPQ颈痛量表颈痛改善程度情况表(±s)
表4 NPQ颈痛量表颈痛改善程度情况表(±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分(分) 治疗后分(分)热敏灸组 30 2.3±1.19 1.5±0.85*▲热敏穴针刺组 30 2.2±1.22 1.6±0.85*
表5 NPQ颈痛量表生活质量情况表(±s)
表5 NPQ颈痛量表生活质量情况表(±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分(分) 治疗后分(分)热敏灸组 30 10±1.73 3.00±1.68*热敏穴针刺组 30 9±2.21 4±1.23*
由表1、2、3、4、5得出:热敏灸组,热敏穴针刺组治疗前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个组积分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灸治疗颈椎病选穴部位和针刺方式以及配合疗法多种多样,临床应用组合更是灵活多变。蒋振亚等[1]采用大椎八阵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结果治疗前后评分、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冯革利[2]对不通类型颈椎病选取不通穴位以及进针方法。结果:治愈20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96%。黄传健[3]等针刺风池、颈夹脊、安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总有效率为91. 25%。贺建平等[4]对32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艾条温和灸体表“热敏化穴”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44%,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康明非、任玉乐[5]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临床研究,其中显效率80.6%。李小沙[6]黄芪建中汤加减配合热敏穴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及HP根除率、不良反应、复发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1] 蒋振亚,李常度.杵针大椎八阵穴为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2):94-96.
[2]冯革利.针刺治疗颈椎病50例[J].陕西中医,2006,27(5):600.
[3] 黄传健,陈晓谦.针刺“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药杂志.2009,31(5):21-23.
[4]贺建平,王黎玲.热敏灸治疗颈性眩晕32例[J].江西医药,2008,12.
[5]康明非,任玉乐.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杂志2009,4(44):289.
本文编辑:李 豆
R246.2
B
ISSN.2095-6681.2017.1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