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鑫
(海安现代医院,江苏 南通 226600)
卡维地洛联合依拉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
李存鑫
(海安现代医院,江苏 南通 226600)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和依拉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内科收治的CHF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依拉普利治疗,观察组予卡维地洛和依拉普拉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在BNP、NYHA、LVEF、6 min步行试验和心血管事件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卡维地洛和依拉普利联合治疗CHF,显效快,疗效佳,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CHF;卡维地洛;依拉普利;疗效;安全性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绝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可避免的病理结果和最终归宿[1]。对CHF患者的治疗目的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疾病预后。随着对CHF的研究进展,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CHF的地位逐渐提高,已得到心内科医师的接受和认可。近年来,我们对CHF患者采用卡维地洛和依拉普利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内科收治的CHF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54~76岁,平均(62.7±5.8)岁;体重指数23~29,平均(26.4±1.3);病程2~11年,平均(5.8±2.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37例,Ⅳ级12例。按数字表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
①入选标准:病史、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的评定标准;心功能Ⅱ~Ⅳ级。②排除标准:支气管哮喘;心脏终末期,病窦综合征,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静息时心率<60次/min,收缩压(SBP)<90 mmHg;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喘息性支气管炎;重要脏器功能严重衰竭,有α或β受体阻滞剂过敏史,患者不同意或者不能检查完成疗程等。
1.3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做好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纠正和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给予去除病因,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等危险因素,扩张血管、强心剂和利尿剂,治疗并发症和合并症,防治感染,使用调血脂药物和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等。马来酸依拉普利口服,初始剂量为5 mg/次,2次/d;以后按需每2周调整1次,增加2.5 mg/次,最大剂量为10 mg/次,3~4周完成调整。②观察组:使用依舒1周后,加服卡维地洛片,初始剂量为每次5mg,1天1次;以后按需每2周调整1次,每次增加2.5 mg,直至10 mg;最大剂量为20 mg/次,3~4周完成调整。均为6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时也按照剂量递减的原则。
1.4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复查两组的B型利钠肽(BNP)水平;行心脏彩超检查,了解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行NYHA心功能分级评价和6min步行试验;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的心血管事件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的BNP、NYHA、LVEF和6min步行试验等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均出现少数头晕头痛、虚弱乏力、心动过缓、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咳嗽等轻度不良反应,经处理后缓解,未影响疗程;无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晕厥,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5例(15.6%),对照组出现4例(12.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结果的比较
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对CHF的病理发生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基本机制为心室重构。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病、心肌梗死和炎症等是CHF的始动因素,诱发并激活内源性神经激素,各种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为其续动因素,引起心肌细胞损害凋亡,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等结构和功能发生病变,心肌间质纤维化改变,心室出现重构,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2]。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心功能不可逆的下降,可因过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和呼吸道感染等因素,诱发和加重心衰,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预后不佳。因此,对CHF的治疗目标为去除诱发心衰加重的危险因素,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进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改善疾病预后。
在CHF的现代治疗理念中,针对引发CHF续动因素的生物学治疗策略,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抑制内源性神经激素激活和细胞因子释放等,是阻断心室重构的关键。依拉普利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从而抑制血液循环和组织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增加缓激肽和扩血管性前列腺素的生成,减少内皮细胞形成内皮素和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使全身血管舒张,降低血压,防止心肌扩张和进行性心室重塑等,改善心衰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3]。但ACEI对心血管的作用依赖于缓激肽,但缓激肽升高时,可出现干咳和血管神经水肿等不良反应。
在经历了多次理论观念的转变后,β-受体阻滞剂在CHF治疗中的地位已得到临床认可。卡维地洛作为一种神经体液拮抗剂,具有非选择性的β阻滞、选择性α阻滞和抗氧化特性。卡维地洛的左旋体通过非选择性β1和β2肾上腺能受体阻滞作用抑制RAS,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和减轻水钠储留;能选择性阻滞α1肾上腺能受体,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扩张外周血管,降低阻力,并增强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氧耗,降低心脏前后负荷[4]。卡维地洛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物功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和内皮细胞功能改变,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缓甚至扭转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心室重构的进程,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肌顺应性,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BNP、NYHA、LVEF和6 min步行试验等心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两组出现数例轻度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综上所述,采用卡维地洛联合依拉普利治疗CHF,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缓和阻止心室重构,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改善疾病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1] 陈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5-179.
[2] 焦迎宾.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147-148.
[3] 刘文成,弓荣泉,祁子君,等.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比较[J].河北医药,2010,32(12):1552-1553.
[4] 张春华.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5):599-601.
本文编辑:刘欣悦
R541.61
B
ISSN.2095-6681.2017.1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