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槟,杨清水,王万川
(佛山市南海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广东 佛山 528200)
粘连性肠梗阻选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张晓槟,杨清水,王万川
(佛山市南海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广东 佛山 528200)
目的 分析探讨应用腹腔镜应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包括35例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以判断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5.32±7.47)min、肠蠕动恢复时间(14.46±3.51)h及住院时间(4.27±0.78)天均短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33.57±7.51)ml也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术后切口感染,1例患者有术后使用镇痛药物,而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43%,有31.43%的患者使用镇痛药物,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更小、更加利于恢复等优点,并且治疗期间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更加稳定,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粘连性肠梗阻;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急腹症,主要是由手术感染、外伤等后天性原因引起,临床症状为腹痛、反复呕吐黄绿色液体等[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粘连性肠梗阻主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是传统的开腹手术存在创伤大、术后复发率高等副作用,而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及微创手术的成熟应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也开始逐步应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且相关研究表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显著[2]。因此,为探讨分析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应用价值。现汇报如下。
1.1 研究资料
本研究自2015年10月开始,止于2016年10月,主要以此期间的7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5例,包括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38~64岁间,平均年龄(49.46±4.7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37-66岁,平均年龄(48.29±4.82)岁。对比两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结果可见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进一步对比分析。本研究70例患者均做过腹部手术,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期间相关治疗手术方案均知晓了解,并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在原切口5 cm以上建立气腹,气腹气压保持在14~15 mmHG,根据腹腔内病变情况做操作孔及辅助操作孔。如果患者为束带粘连,采取镜下剪刀切除束带;如果是小肠与腹壁粘连,可采取剪去腹壁的措施;若是网膜粘连,则用超声刀去除粘连带。生理盐水清洗腹腔后缝合操作孔。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资料主要使用EXCEL2013进行录入整理,统计分析则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对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主要以均数±标准差(±s)进行表示,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则主要以率(%)进行表示,其组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5.32±7.47)min、肠蠕动恢复时间(14.46±3.51)h及住院时间(4.27±0.78)d均短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33.57±7.51)ml也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肠蠕动恢复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n=35) 55.32±7.47 33.57±7.51 14.46±3.51 4.27±0.78对照组(n=35) 99.28±11.08 168.29±20.48 39.07±11.14 10.83±3.06
2.2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术后未见切口感染患者,而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有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情况,而对照组中有31.43%的患者使用镇痛药物,两组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 [n(%)]
研究表明,传统开腹手术可以有效松解粘连梗阻,但其操作具有一定盲目性,不能对粘连部位进行准确的定位,因而在手术过程中会使腹腔脏器长时间暴露,造成患者大量出血[3-4]。而腹腔镜手术切口及损伤较小,且可以进行精细的局部解剖,为手术者提供清晰的视野,以便进行全面系统的腹部探查,对粘连部位、程度及粘连性质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5];另外,由于腹壁伤口远离粘连部位及创面肠管,因此对肠管损伤较小,降低了术后再发风险[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5.32±7.47)min、肠蠕动恢复时间(1 4.4 6±3.5 1)h及住院时间(4.2 7±0.7 8)天均短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33.57±7.51)ml也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术后切口感染,1例患者有术后使用镇痛药物,而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43%,有31.43%的患者使用镇痛药物,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更小、更加利于恢复等优点,并且治疗期间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更加稳定,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1] 汪学伦,丁俊涛,方荣新,等.开腹手术、高频电刀与超声刀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1,05(5)∶395-398.
[2] 段栩飞,叶国刚,孙 烜,等.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小儿小肠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7)∶504-507.
[3] Zheng C, Wu Y L, Li Q. Preoperative intestinal stent decompression with primary laparoscopic surgery to treat leftsided colorectal cancer with obstruction∶a report of 21 cases[J]. Cancer Biol Med,2013,10(2)∶99-102.
[4] 陈 生,冯仲信,黎淑君.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7例临床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6)∶673-674.
[5] 陈 胤,吴国庆,穆 宇,等.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0例临床体会[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1,5(1)∶102-103.
本文编辑:吴 卫
R574.2
B
ISSN.2095-8242.2017.35.67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