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alt Dijkhuizen 荷兰农业食品支柱产业联盟主席、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前校长编辑|唐小山
精准农业:为食品加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文|Aalt Dijkhuizen 荷兰农业食品支柱产业联盟主席、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前校长编辑|唐小山
[√] 粮食与食品问题,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新的农业变革中,应该发挥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优势,协调好企业、政府、科技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联合互动共同提高农业生产率。
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如何能够让全球人口的粮食问题得到解决?世界人口不断地增加,人们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对食品结构要求发生了变化。所以在未来的30—40年,世界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将会翻一番,尤其是对于动物蛋白的需求,可能会提升得更多一些,所以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努力,比如在牛肉还有畜牧业等方面加大努力。
在未来,我们需要生产至少比现在能更多两倍的粮食产量,因为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减少投入,提高产出,做到事半功倍,这是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一方面,因为消费者他们的预期可能越来越高,或者说消费的这种需求越来越高,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我们的粮食安全性的保障;另一方面就是要投入更少,比如肥料、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确保我们的生产环境不再恶化。
我觉得需要通力合作,重新去思考如何循环利用手上的资源,还有就是在粮食生产的链条上加大力度,提升劳动生产力和劳动效率,用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要看效率和生产力两个方面,同时还必须要看一看时间的投入,比如说生产同等单位的牛奶或是其他的一些副食品,如果用一个好的技术或工艺,可能减少50%的投入时间,同时减少50%的排放。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减少土地的占用,土地可以做农业、非农业的一些各种各样的用途,这样的话可以保护环境和自然。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国家,土地面积广,地区间气候差异大,同等土地三番地生产,就能三倍地提升效率,如果还能够减少排放,就能创造巨大的价值。
目前荷兰在乳品产业的出口方面是全世界第二,首先得益于良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但是荷兰的土地和劳动力很贵,所以人们必须保证较高的产出才能生存下来。正是由于这样的压力,荷兰的政府、企业和科学界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黄金三角”。
农业发展的现状要求,在未来不管是猪肉,还是家禽,都要在减少投入的同时提高产量,必须要提升我们的生产效率。这就要求企业家高度关注技术的提高,可能生产规模比较小,但却能创造非常大的价值,要求政府和企业进行密切的合作,形成一个公私合营的机制,不同的涉农机构统一协调,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企业做出决策并实施。
我们认为企业的参与能够使得农业发生巨大的转变,把三方企业、农业、政府联合起来,才能够创造一个三位一体的价值。回到刚才讲到的三个角色,我们必须将三方的角色综合在一起,或者是进行一个良好的协调,一方面生活的环境,周围的环境还有就是和社会环境相关的,另一方面与人的健康,人的生活方式,还有一个角就是食品生产的角。在研究方面,我们做的是根本性的研究,还有合同制的研究组织,也就是大学和合同制的组织来进行一个合作,因为每一个研究机构时间类别不同,知识架构变化非常大,隔行如隔山,通过合同制将这些科学机构组织起来,才能在整个领域进行跨学科的一个研究。只有三者有机联合,协调一致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保障,其中政府和企业是生产的有力支柱。
科技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驱动力量,我们认为有三个非常重要新型的技术:
第一个方向就是刚才之前所说的投入更少产出更多,在瓦赫宁根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基因组学,我们是不是能够育种更快、更准。同时我们也应该将这个育种的过程做得更好、更加地优化,更好地去挖掘作物以及动物的作用。
第二个方向就是精准农业或者说精细农业,在精细农业这个方面,我们觉得可以做得更加好,可以将基因学和农业进行一个整合。
最后一个就是生物技术,因为这个生物不仅仅可以作为食物,还可以作为饲料,而且同时还可以作为能源,或者说是燃料而存在。所以对我们来说,生物可以作为各种不同的用途而存在。如果把这些技术准确的组合,就可以生产出更加有效的产品。
当前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智能农场,实施精准农业,从过去的机械化发展到现在更加智能的技术是一个过程。现在已经可以在任何地方的任意生产步骤上放置检测仪,比如说土壤,通过大数据来获取更多信息。对于食品加工来说,它可以为下一步加工提供好的解决方案。我相信,精准农业会是接下去10年内或15年内生产上最大的变革。
【资料来源:FBIF2017食品饮料创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