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发生率的城乡差异及危险因素研究

2017-08-27 08:19陶娜尹平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老年人城镇人群

陶娜, 尹平

·社会因素与健康·

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发生率的城乡差异及危险因素研究

陶娜, 尹平

目的 了解我国城乡中老年人群抑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的预防保健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共纳入2011年未发生抑郁的人群7 539例,采用调查问卷及收集个体体检数据的形式追踪随访至2013年,观察群体中抑郁的发生情况。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的发生率为38.41%,其中农村发生率为42.35%,城镇发生率为26.26%,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躯体疼痛、高血压、听力差、生活满意度低、睡眠时间较短、日常活动受限、患慢性病、体质量较低为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群的抑郁发病率较高,其中农村中老年人群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此外,还应重点关注女性、患有慢性躯体疾病、听力受损、睡眠质量较差等抑郁高危中老年人群,积极预防抑郁的发生。

中老年人; 抑郁; 发病率; 影响因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老年人群面临的精神卫生问题也逐渐突出。抑郁问题逐渐成为中老年人精神卫生问题的研究热点[1]。国外许多研究揭示,抑郁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较为严重,约有8%~16%的人群有显著的抑郁症状[2]。我国调查研究所得的抑郁症患病率较国外低[3]。抑郁不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还会严重影响到其他慢性疾病的患病与康复。抑郁的人群更容易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痴呆等慢性病。更为严重的则会增加自杀风险,导致严重后果[4]。影响抑郁发生的因素也是多样且复杂的,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抑郁发生率的增加,但目前还没有全面系统性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将借助“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CHARLS)”的数据,采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简表(CESD-10),对我国农村和城镇的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新发情况进行分析,并了解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的预防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指导证据,以促使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所利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持开展的对中国中老年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其目的在于推动我国老龄化问题的跨学科研究工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体系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5]。CHARLS的基线调查覆盖了全国的150个县、区的450个村、居委会,共选取了17 707名调查对象,其中52.67%是农村地区,47.33%是城市地区。根据本研究目的,选取基线调查时未表现出抑郁症状者,两年后再次随访调查,评估其抑郁症状。对关键变量缺失的调查对象进行剔除后,最终纳入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有7 539例,年龄在45岁以上。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精神卫生状况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询问学历情况、婚姻状况、BMI、抽烟情况、饮酒情况、对自我健康状况的评价、患慢性病情况、患慢性躯体疼痛情况、视力水平、听力水平、记忆力水平、睡眠质量、是否获得他人帮助、生活满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行动能力。

1.2.2 评价方法及评定标准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简表(CESD-10)对调查对象抑郁状况进行评估。CESD-10简表具有两因子结构,即抑郁情绪/躯体症状和积极情绪。CESD-10的评分为4级评分,选项包括:①很少或者根本没有(<1天);②不太多(1—2天);③有时或者说有一半的时间(3—4天);④大多数的时间(5—7天),上述4个选项的得分分别为0,1,2和3,积极情绪条目为反向条目,采用反向计分。将每个调查对象的各选项得分加起来,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状况越严重。CESD-10总得分在10分及以上表示有抑郁症状,10分以下表示正常无抑郁症状[6]。

1.3 统计学分析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数据库以Stata文件形式存储,本研究将其直接导入SAS 9.2.1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分类变量采用例数(百分比)的形式对其进行描述;患病率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危险因素的探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最终纳入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共有7 539例(男3 745例,女3 794例),其中城镇人群有1 843人(24.45%),农村人群有5 696人(75.55%)。年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文盲和小学学历所占的比例最多,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数较少。调查人群中,关节炎的患病率为35.03%,在所有慢性病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城镇人群的慢性病问题较农村人群严峻。

表1 年龄分布情况 n,%

2.2 不同特征人群的抑郁发生情况

7 539名基线正常无抑郁的调查对象中,在2013年发生抑郁的有2 896人,其抑郁发生率为38.41%。其中,城镇人群中发生抑郁的有484人(26.26%),农村人群中发生抑郁的有2 412人(42.35%),农村人群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人群(χ2=152.265,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抑郁,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122.83,P<0.000 1)。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组抑郁发生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158,P<0.000 1)。低体质量人群(BMI≤18.5 kg/m2)抑郁发生率较高,随着BMI的增加,抑郁发生率逐渐降低(χ2=17.578,P<0.000 1)。日常不进行运动的人群,抑郁发生率高,日常进行运动的人群抑郁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8,P=0.025 2)。饮酒情况对抑郁发生率并无影响(χ2=0.623,P=0.429 8)。吸烟呈现出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不吸烟人群的抑郁发生率较高(χ2=26.193,P<0.000 1)。有躯体疼痛的人群,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躯体疼痛的人群,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78.30,P<0.000 1)。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患高血压的人群,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4.834,P<0.000 1)。

2.3 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

已婚人士抑郁发生率最低,从未结过婚的人群抑郁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800,P<0.000 1)。随着教育水平的升高,抑郁发生率也随之降低(均P<0.000 1)。需要他人帮助比不需他人帮助的人群具有更高的抑郁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32,P=0.014 0)。能够给他人提供帮助的人群比不能给他人提供帮助的人群具有较低的抑郁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583,P<0.000 1)。视力不好会显著影响抑郁的发生(χ2=26.895,P<0.000 1)。听力良好的人群较听力不好的人群抑郁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4,P<0.000 1)。随着生活满意度的降低,其抑郁发生率也在逐渐增高(χ2=484.62,P<0.000 1)。随着睡眠时间的增加,抑郁发生率显著降低(χ2=441.75,P<0.000 1)。抑郁发生率随着记忆力的变坏逐渐增高,趋势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35.78,P<0.000 1)。自我健康评价较好的人群抑郁发生率较低,而自我健康评价不好的人群抑郁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 035.20,P<0.000 1)。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抑郁发生具有显著地保护作用(χ2=174.25,P<0.000 1)。

2.4 中老年人群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女性、躯体疼痛、生活满意度较低、患高血压、听力受损、睡眠时间过少、日常活动受限、BMI较低、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这9项是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的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我国中老年抑郁发生情况整体分析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目前中国的抑郁症发病率约为6%,已经确诊的抑郁症患者约为3 000万人左右。彭慧[7]对上海市6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了抑郁症的初筛,发现7.6%的人患有抑郁症;张芬等[8]对广州市73 000人进行老年抑郁症筛查,发现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1.6%;2006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发现,13.6%的老年人具有中到重度的抑郁症状,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抑郁症状会加重,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症状较城市严重[9]。不同于其他横断面研究,本研究将已经表现抑郁的人群排除在外,只观察在随访期内出现抑郁症的人群,分析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属于纵向研究。

3.2 我国中老年抑郁发生的城乡差异特征

本研究提示,农村抑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这与许多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相似[10-11],唐丹[12]对我国老年人的总体抑郁水平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发现城乡差异是抑郁发生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在我国,农村居民占有较大的人口比例,而且农村和城镇在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居住的生活环境。许多研究均揭示,生活环境对中老年人抑郁情绪影响较为显著[13]。农村人群可能因其居住的环境而更倾向于对其做出消极的评价,城镇人群则会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做出积极的评价[14-15]。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以及经济状况的差异,也是造成城乡居民抑郁发生率差异较大的原因。农村居民经济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经济水平的低下造成生活水平和生活满意度的降低,农村的医疗水平以及社会保障也不完善,从而加重了农村中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16]。

3.3 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的预防保健措施

3.3.1 城镇措施 中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主要组成人群,占有较大的人口比重,而且因其处于弱势地位,出现心理、精神障碍的可能性较年轻人大很多。所以,为预防中老年人群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状,应积极做好中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干预以及预防保健措施。对于城镇人群,加大社区精神卫生的投入,定期给中老年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引导社区中老年人群正确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不良的心理情感体验。同时,还应加强对社区人群的慢性病管理,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指导中老年人群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还应定期对社区中老年人群进行健康体检以及抑郁症状的评估,对于高危人群应该重点给以关注,必要时应进行心理疏导,以免发展为抑郁症。

3.3.2 农村措施 对于农村中老年人群而言,因其居住较城镇社区分散,对于一些干预措施的实施较城镇难,因此,对农村中老年人群抑郁的干预更加困难。对于基础卫生服务建设,应加大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政府应鼓励具有专业知识的医疗卫生人才投入基层工作,加大农村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筛查,积极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干预,对于有抑郁倾向的中老年人应积极给予心理疏导,鼓励他们积极乐观地生活。同时还应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基础医疗保险体系,让他们不再为疾病负担而担忧。此外,国家还应加大对农村中老年人群的补助,对于特殊的困难中老年群体,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救助。定期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的愉悦感受,从而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我国农村中老年人群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中老年人群。整体而言,性别、躯体疼痛、高血压、听力受损、生活满意度低、睡眠差、日常活动受限、患有慢性病、体质量较低等因素会使中老年人群的抑郁症状加重。因此,应针对中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调节中老年人不良的情绪,做好中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干预以及预防保健措施,降低中老年人群的抑郁发生率,提高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幸福体验,从而达到健康老龄化的目的。

[1] 傅朝晖,吴娟,王文丽.住院老年人焦虑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3):57-59.

[2] Blazer DG.Depression in late life:review and commentary[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3,58(3):249-265.

[3] 马辛,李淑然,向应强,等.北京市抑郁症的患病率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40(2):100-103.

[4] 周学慧,张荣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与睡眠障碍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00,3(3):210.

[5] Zhao Y,Hu Y,Smith JP,et al.Cohort profile: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J].Int J Epidemiol,2014,43(1):61-68.

[6] 任杰,马爱霞,刘国恩.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结构[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10):77-79.

[7] 彭慧.上海市社区老年抑郁症现患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8] 张芬,黄冠颖,庄伟强.广州市海珠区部分社区老年人抑郁现状分析[J].现代医院,2014,14(12):141-143.

[9] 伍小兰,李晶,王莉莉.中国老年人口抑郁症状分析[J].人口学刊,2010,(5):43-47.

[10] 胡军生,肖健,白素英.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314-317.

[11] 孟琛,汤哲.北京城乡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分析与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20(4):196-199.

[12] 唐丹.城乡因素在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模型中的调节效应[J].人口研究,2010,34(3):53-63.

[13] 刘俊阳.某市三城区生活环境对居民抑郁症状的影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31(11):841-845.

[14] Galea S,Ahern J,Rudenstine S,et al.Urban built environment and depression:a multilevel analysis[J].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05,59(10):822-827.

[15] McKenzie K,Murray A,Booth T.Do urban environments increase the risk of anxiety,depression and psychosis?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J].J Affect Disord,2013,150(3):1019-1024.

[16] Szöke A,Charpeaud T,Galliot AM,et al.Rural-urban variation in incidence of psychosis in France:a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 study in two contrasted catchment areas[J].BMC Psychiatry,2014(14):78.

Research on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and Its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TAO Na,YIN Pi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430030,China

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urban and rural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china,and to provid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preventive care on depression in aged people in future.Methods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a total of 7539 cases without depression in 2011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 questionnaire and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 physical examination data were adopted to observe the occurrence of depression at the end of follow-up to 2013.Classification between groups was usedχ2test or Fisher's exact probability method,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was 38.41%,of which,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in rural area was 42.35% and in urban area was 26.26%.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00 1).Multi-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body pain,hypertension,poor hearing,low life satisfaction,short sleep time,limited daily activities,low life satisfaction,short sleep time,limited daily activities,chronic disease,low body weight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occurred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China.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is high,of which the rural sampl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urban subjects.In addition,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women,suffering from chronic physical illness,hearing loss,poor quality of sleep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depressio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Depression; Morbidity; Risk factor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11B19)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湖北武汉,430030

尹平

R749.92

A

10.3969/j.issn.1673-5625.2017.01.008

2016-06-10)(本文编辑 乔岩)

猜你喜欢
中老年人城镇人群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文化边城镇远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