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素芝
优秀的儿童诗是集有美感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于一体的,它能拨动孩子的心弦,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从而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近几年来,笔者积极开展儿童诗教学,探索出几种儿童诗教学方法。
一、诵读,播下爱诗的种子
引导学生喜爱儿童诗,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童诗作品,并且要选择一些能触动心弦的,乃至触动“诗”弦的儿童诗,比如《繁星·春水》《儿童诗歌大全》《中国最美的童诗》这些读本里的儿童诗。笔者在班级板报中开辟“诗歌园地”,每周写上不同的儿童诗,并精心绘制诗配画,把教室装点得诗意浓浓。每天上课前五分钟让孩子们吟诵童诗。每年,学校都举行诗歌节,每个班都要表演诗歌朗诵,有的朗诵名家名篇,有的朗诵学生创作的作品,学生读诗、诵诗、习诗的兴趣日益盎然。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诵读可以敲响儿童诗创作的大门,让儿童诗悄然进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入其眼、出其口、润其心。
二、模仿, 习诗起步的拐杖
叶圣陶老先生的诗——《风》以儿童的口吻描述风的特征,语言简洁明快,读起来亲切、自然。在教学这首诗时,笔者让孩子们读了两遍之后,启发他们:“谁能像叶圣陶老爷爷那样写一写风?”不一会儿,一首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你和我了/但当发丝飘起来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水车转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帮忙。
课文《我想》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接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笔者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我想把耳朵/安在树枝上/倾听小鸟的歌声/回味小溪的琴声/听啊,听——/听到世界万物在歌唱/我想把自己/栽在大地上/汲取大地的乳汁/吸取土地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棵苍天大树。
在这两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儿童诗创作,满足了学生语言发展的需求。学生在感受儿童诗语言的魅力之后,学会了运用,尽管只是初级的模仿,但孩子的创造,正是以此为起点的,有了扎实的基础,才有创造的可能。
三、想象,表达出童真童趣
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如一位学生写的《四季的风》:
春风姐姐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她摸摸小草/小草睡醒了/她抚抚柳树/柳树吐绿了/她碰碰小花/小花绽放了/整个大地在她的怀抱中苏醒/夏风哥哥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他挠挠荷花/荷花痒红了脸/他推推雨点/雨点落了下来/他撞撞孩子/孩子跳了起来/大家都说他早已是乐开了怀/秋风妹妹是一位神秘的魔术师/她拍拍树叶/树叶变了色彩/她揉揉苹果/苹果披上红装/她逗逗庄稼/庄稼便成熟了/所有人都觉得她的魔术很精彩/冬风弟弟是一个会催眠的医生/他摇摇树木/树木脱光了衣裳/他瞅瞅青蛙/青蛙躲进了洞里/他揉揉大地/大地也开始冬眠/整个世界都在他的催眠中沉睡。
在小诗人想象中的世界里,四季的风是变化多端的、花儿是会脸红的、树儿是会换衣的、草儿是会睡觉的……丰富的想象是儿童的优势,教师只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这一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就一定能指导学生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儿童诗。
四、疑问,培养巧妙的构思
疑问就是给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寻找一个原因,由于儿童的想象幼稚天真,而使得理由并不十分符合常理,但这样的创作往往富有童趣,孩子特别喜欢。如一位学生创作的《云》:
云是什么/云是一匹调皮的小马/跑进大海/和浪花嬉戏/云是什么/云是一位战士/跑进干旱的地区/化成小雨和干旱战斗……云到底是什么/是小马/是战士/还是捣蛋鬼/不,它是一位魔术师。
小作者看着天上的云产生了疑问:“云是什么?”然后通过自己的想象给出答案,也许答案并不科学,但流露出童真童趣,让人读后印象深刻。
五、拟人,训练凝练的语言
如学生创作的儿童诗《太阳要回家》:太阳忙了一天/要回家了/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点一点往下沉/他收起耀眼的光芒/换上了最爱的红睡衣/他的家在更远更远的大山后面/他的家在更远更远的大海后面/他的妈妈也在等他/等他回家。
小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太阳也是有家有妈妈的,以极其准确的词语——“拖着”“收起”“换上”,形象地描绘出太阳工作了一天之后疲惫的身心和渴望回到妈妈怀抱的心情。经常创作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
在实践中,笔者欣喜地看到童诗因其直率明朗的抒情性、流畅而优美的音乐性、参差不齐的形式美、天真活潑的趣味性等而深得孩子的喜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从儿童诗开始,方法引路,这一路上总见活泼灵动的风景。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第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