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一夜长不大

2017-08-26 20:26张国勤
江西教育B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任正非大树

张国勤

有人来学校推销大树,他劝导我:“校园里如果栽上几棵大树,学校的文化底蕴看上去就会丰厚很多。”我告诉他,我们校园里的确一棵大树也没有,但是树木是渐渐长大的,移栽的大树会水土不服,更何况学校的文化底蕴是装不出来的,装出来的文化底蕴是塑料花,缺少的是生命的光泽。那人悻悻地走了,但是我对大树以及学校的思考却没有停止。

我们学校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搬到新校区也已17年。17年前在校园里栽种的树苗,到如今都已绿树成阴了,但想在校园里找一棵较高较大的树也困难。是没有想到栽大树?显然不是,只不过我们不希望刻意营造环境,不希望在这上面花费过多。现在的许多学校为了彰显校园环境、凸显文化底蕴,纷纷移栽大树,恨不能让学校一夜之间“长大”,就如传说中老子一出娘胎就须髯飘飘、仙风道骨,并且会说话那般神奇。结果呢?一棵棵大树栽下,由于管理不善、水土不服等原因,死去不少。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的原因,是由于许多人想的不是栽小树,让树木自然生长。在急切与浮躁中,等不及一棵树自然长大,当然更等不及学校像树木一样自然长大。在等不及的人群中,校长是其中的关键之人。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校长们(包括我)总喜欢反过来想,学校要是没有成绩,人们就会认为我不是好校长。这一想,不少校长感到了肩上的“不能承受之重”,于是情不自禁地加快了脚步,不知不觉地双脚就离开了地面,灵魂跟不上身体了。

学校一味求快。我们总希望学校发展比吃了含激素的饲料的鸡长得还快,这个月还是鸡雏,下个月就可以出笼。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学校的文化建设方面,很多不考虑学校的文化积淀,不考虑学校的现实,闭门造车地想出了学校的文化发展方向,两三个月之后文化特色就“形成”了。学校希望以“高大上”的形象吸引眼球,生怕酒香湮没于深巷,于是通过各种渠道,以市侩心态学着小商小贩的样子,大声为自己吆喝。而且还招徕媒体配合学校,包装自己,追求轰动效应,追求关注的目光,一切都煞有介事,全然不管这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装”。

学校盲目求大。某些学校以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或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为由,盲目进行超大规模化建设。实际上,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无限扩大办学规模之间并无必然关系,学校的超大规模化并非就能扩展优质学校原有的“优质”,生成新的“资源”。相反,一些学校在盲目、任意、无限超大规模化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原先的“资源”被稀释了,“优质”减弱了,“示范”失“范”了,并且学校的无限扩张还会连带产生一系列管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学校跟风求新。报纸上开始报道“生命教育”,有的学校连生命教育的内涵还没有弄清楚,“生命教育”就呼啦啦在学校“潮”起来了;得知别人在搞“智慧课堂”,学校不管学生家庭是否能够承受,首先下达“一生一台平板电脑”的指令。到最后,平板电脑除了公开课拿出来做个摆设,平时则成了一台游戏机,至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成长,根本无暇顾及。

欲速则不达,折腾并不能使学校获得真正的发展。走进学校:“听其言”,“建构主义”“生命成长”等潮语满天飞;“观其行”,穿新鞋,走老路,墙上标语在不断变化,教育行为“涛声依旧”。翻新的语词表达着几十年不变的内容,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学校理念的滞后。

要让学校像小树一样自然生长,作为关键角色的校长,理应要多几分平常心,多几分静待花开的耐心。但是现在我们就是静不下心来,总是嫌学校发展慢,自觉不自觉地就做起了“纤夫”,想一个人拉着纤绳拖着学校往前走,虽用尽了洪荒之力,船却几乎纹丝不动。不是吗?我们对学校的发展总喜欢顶层设计,然而很多时候忘了听听教师的意见。校长拍脑袋擅自决策,教师只能用脚投票。结果是“种瓜得豆”——种下激情万丈,收获无比失望。

想起小时候看到的农民扶犁耕田,牛在前面走,农夫扶着犁,有时也会催促,也会以缰绳调节牛前行的方向,但主动的是牛,而农夫只是顺势而为。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学做“犁田”的“扶犁人”,不做一意孤行的“拉纤者”。

顺势而为不跟风。学校自身的历史与现实情况就是“势”,“顺势而为”就是立足学校实际,谋求长远发展。这样会让学校这棵树的根深扎于脚下的土地,获取生长的不竭动力。现实纷纷乱乱,面对各种发展的诱惑,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定力,或许有许多看似前卫的理念,但校长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最适合学校发展的道路。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現在的校长大多具备宽阔的眼界,考虑问题往往都是大处着眼,都有大干一场的雄心,但具体到做小事情上呢?这就很难说了。“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我们是否缺少先扫一角、一屋,再扫天下的耐心。想起关于华为总裁任正非的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是华为一线的研发人员,他给任正非上万言书,大谈华为发展战略。任正非收到信,当即把这个人开除,给出的理由就是,他不安于先把本职工作做好,而想自己根本想不明白的事情,这就是不务正业。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要想成大事,做好每一件小事是必须的。所以校长要抓好日常工作,与此同时还要重视教育的微创新,以微创新生成小改变,在小改变的不断累积中实现学校的发展。

要让学校像树一样生长,校长要“戒急用忍”,不要奢望学校一夜长大。儿歌《蜗牛和黄鹂鸟》中有一句:“阿黄阿黄你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校长要有蜗牛爬树的恒心和耐心,不要怕别人笑你慢,要坚信你脚踏实地的努力和点滴积累定能达到相当的高度。当然这都要以我们对教育的赤诚心为基础,离开了这份赤诚,“戒急用忍”只是空话,让学校像树一样生长肯定是梦话。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期待我们的学校像树一样自然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白米小学)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任正非大树
Ren Zhengfei in My Memory
苦难英雄任正非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大树的日常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焦点任正非
大树的梦
通过诗歌阅读提升初中生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