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久颖
我想先谈谈我自己,我还在上中学的时候,便开始了对文字的热爱。那个时候接触最多的是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并也试图去尝试写。但是由于自己的生活阅历、文化积淀不够,所以也就没有继续下去。那个时候看的书最多的是《读者》《青年文摘》,另外还有《妇女之友》,当然看《妇女之友》并非我的本意,那本杂志是我父亲为了讨好我继母而特意为其订阅的。在那个书籍贫乏的家中,这样的杂志也是可以弥补我对知识的渴望。后来在我中学毕业后,偶尔一次去书摊浏览,意外地发现了席慕蓉的诗歌,从此爱得不行,开始了自己诗歌上的练习。年轻的时候身体好,感情充沛,有感觉的时候,一天可以写十几首被自己认为是诗歌的东西。那个时候感觉诗歌是这么好写,重要的是写诗歌不累。所以也就坚持了下来。
系统地投入写小说只是最近七八年的事情。但是写诗歌没写明白,写小说更是没写明白。好在自己有热爱做基础,也就这么写下来了。
这里我只谈一下对小说语言的认识。
二十几年后的今天,不会再为看一本书而毫无取舍地去看一些类似《妇女之友》之类的杂志了。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说《妇女之友》不好,也不是说男同志不可以看《妇女之友》。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现在我看书是有选择地看,尤其是在看小说的时候,如果读一篇小说,他的语言不好,基本是再好看的小说,我都是不看的。我这样说,其实就是表明一下我的态度,我对于好小说的一种态度。
好的小说,他的语言其实就是他的皮肤。他应该是有温度的,有生命的,有活力的,有气度的,有味道的。小说的语言,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才情,作者的文化修为。作者是否具有大师潜质的基础。好的语言,你在读他的时候,你会感觉特别地舒服。你会感觉到语言带给你的美感。这是我评介是否是一篇好小说的重要条件之一。一篇小说的语言关要是过不去,怎么去称呼他是一篇好的小说?满篇僵尸一样的语言,满篇新闻化的语言,怎么可以读下去?尤其是现在那些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更是没法读。根本无法跟五四时期民国那些文化巨匠翻译的作品相比拟。在这里我不是拿这样的事例说事,我想说明的就是语言对一篇小说的重要性。如果你只满足于自己只是在白纸上写写画画,那就不必太苛刻自己。但是如果你想要以文字谋生的话,一定要建设自己的语言。做一个纵向的作家,不要去做一个平面的作家、横向的作家。
女性作家中我是比较喜欢张爱玲的语言。她的语言华美,有一种封建没落贵族的一种奢靡的气息在里面。“太大的衣服另有一种特殊的诱惑性,走起路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的地方是人在颤抖,无人的地方是衣服在颤抖。”看看多美,其实不但美,在里面还能让我们感觉到她的现代性。“他看着自己的皮肉,不像是自己在看,而像是自己之外的一个爱人,深深悲伤着,觉得他白糟蹋了自己。”这句爱玲式的表述,依旧体现出了语言的魅力。另外咱们东北的萧红的语言也是很有独特味道的,“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这样的语言似乎有点唆,有点原始,似乎是一个刚刚受到文化教育的孩子的表述方式,但是你在里面该能读出跟张爱玲不一样的东西来。她小说的语言以前我是看不起的,当我过了四十岁后,我感到了这样的语言该是我骨子里的东西,就如同高大恢弘的殿堂非得要拿来几块形状不一的原生态石头来装饰一样。给人以一种粗糙的美,就如同我们东北人的性格一样,粗糙得可爱。从这一点上看,似乎是在向我们传递一个消息,就是艺术到了一定的境界,一切修辞都失去了意义。有意义的只是他内置的关系。萧红东北大地整出来的玉米面窝窝头跟张爱玲在上海别墅里精心制作的梅花点心一样,同样给我们带来了语言的美感和享受。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当我在读到沈从文的这句话后,这是多么深情的男人才能说出的深情的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深邃而悠远的语言,依然给我们展现出了语言的质感。鲁迅先生的语言特色在中国的文学里无疑更有别样的洞天。从两位大师的语言里,我们可以看到语言的具有剑一样的穿透力和语言无限的回味。另外现在正在热播的陈忠实的《白鹿原》的语言,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这是多么豪迈的语言,多么具有压迫性的语言呈现,不怕你们笑话,当时我正是因为读了這句话后,才买的这本书。
“杨百顺他爹是个卖豆腐的。别人叫他卖豆腐的老杨。老杨除了卖豆腐,入夏还卖凉粉。卖豆腐的老杨,和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是好朋友。两人本不该成为朋友,因老马常常欺负老杨。欺负老杨并不是打过老杨或骂过老杨,或在钱财上占过老杨的便宜,而是从心底里看不起老杨。看不起一个人可以不与他来往,但老马说起笑话,又离不开老杨。老杨对人说起朋友,第一个说起的是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老马背后说起朋友,一次也没提到过杨家庄卖豆腐也卖凉粉的老杨。但外人并不知其中的底细,大家都以为他俩是好朋友。”不用解释,大家一定会知道这是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里面的句子。绕来绕去的,几乎能将你绕糊涂了。这样的语言不美吗,这样的小说难道不值得你读下去吗。我之所以讲这些,就是督促自己要沿着前人的足迹,努力地建设自己的语言系统,将文字写好,写到文字的心里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