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辛固本脐贴治疗功能性腹痛虚寒型42例临床观察

2017-08-25 12:39郑玉姜莉云李垚吴文笛董月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

郑玉++姜莉云++李垚++吴文笛++董月秋++胡正进

摘要:目的观察用姜辛固本脐贴辅助治疗虚寒型腹痛(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姜辛固本脐贴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贴和基础治疗,分别观察其中医症状积分及腹痛相关积分疗效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辛固本脐贴辅助治疗虚寒型腹痛的作用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姜辛固本脐贴;阳虚型;功能性腹痛;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3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8-0073-02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syndrome,FAPS)是以持续或近乎持续的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1]。FAPS为非器质性疾病,属于中医传统医学“腹痛”范畴。腹痛是中医临床常见症状,内科腹痛是本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本科重点优势病种之一。本科近3年就诊腹痛患者根据临床统计以虚寒型腹痛为发病基础最为常见,占腹痛人数约65%。目前此病主要以抑酸护胃、改善胃动力及心理疏导等治疗,但患者症状易反复,依从性差,临床疗效不佳[2]。近1年本科采取中医传统外治法“姜辛固本脐贴”配合基础疗法治疗虚寒型腹痛,取得较为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2例虚寒型腹痛(功能性腹痛)患者源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的昆明市中医医院脾胃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42例,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58±384)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8 a。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57±392)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0 a。患者均为初诊治疗,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主要症状(疼痛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JP]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诊断标准[1]:①持续或近乎持续的腹痛;②疼痛与生理行为(即进食、排便或月经)无关或偶尔有关;③日常活动能力部分丧失;④疼痛并非伪装(如诈病);⑤症状不滿足其他解释腹痛的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诊断前症状持续至少6月,近3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122虚寒型腹痛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2002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虚脏寒型腹痛诊断标准。虚寒证:(1)主症:①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②形寒肢冷,神疲乏力;(2)次症:①气短懒言,胃纳不佳;②大便溏稀;③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13纳入标准(1)符合虚寒型腹痛(功能性腹痛)诊断标准;(2)年龄在18~75岁,性别不限;(3)连续治疗2周以上配合治疗的患者。(4)全部病例经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14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病情危重或合并肝、心、肺、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3)脐周有破溃,皮肤过敏者;(4)有妊娠者。

15治疗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选用中药内服(小建中汤加减)为基础治疗。

151治疗组基础治疗+“姜辛固本脐贴”(生姜汁、细辛、吴茱萸等8味中药组成),每次选取穴位同时进行贴敷:神阙、太冲、涌泉、足三里等,1次/ d,维持4-6 h,4周为1疗程。

152对照组基础治疗+“穴位贴敷治疗贴”,2周为1疗程。每次选取穴位同时进行贴敷:神阙、太冲、涌泉、足三里等,1次/d,维持4~6 h,4周为1疗程。

16观察指标(1)采取6点行为评分法(BRS-6)[3]将疼痛分为6级,每级定为1分。0分:无疼痛;1分:有疼痛但易被忽视;2分:有疼痛,无法忽视,但不干扰日常生活;3分:有疼痛,无法忽视,干扰注意力;4分:无法忽视,所有日常活动均受影响,但能完成基本生理需求如进食和排便等;5分:剧烈疼痛,无法忽视,需要休息或卧床休息。(2)中医虚寒型症状积分:根据中医内科学虚寒型腹痛标准将主症分别以轻中重度得2、4、6分;次症分别以轻中重度得1、2、3分统计中医症状积分。

17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均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前后比较(见表1),2组症状疗效对比(见表2),疼痛积分前后比较(见表3)。

3讨论

功能性腹痛为非器质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考虑与肠道功能紊乱相关性较小,与多种因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胃肠功能的调控有关,目前推测可能与内源性疼痛抑制系统异常,下行抑化系统及抑制系统的失衡相关[5]。临床上初始治疗予促胃肠动力、抑酸、保护黏膜,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杀菌治疗。由于患者一般病程较长,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症状好转不明显,使患者放弃治疗。本研究采用中医传统外治法配合治疗,费用低,临床效果佳,患者依从性可,适合临床推广。

自制“姜辛固本脐贴”选用生姜汁、细辛、吴茱萸等八味中药制作,其中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功能。《本草经疏》记载:“凡脾胃之气,喜温而恶寒,寒则中气不能运化,或为腹内绞痛,……,五脏不利。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实验研究吴茱萸具有促进神经递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P无助等合成和释放,神经脱敏而发挥镇痛作用[6]。而虚寒性腹痛以虚寒性为本,但功能性消化不良常伴肝郁之症,故在用药上亦有树干解郁之功,且选用“太冲”穴为臣,此穴为足厥阴肝经经穴,具有疏肝利胆之功效。选穴中以“神阙穴”为君,“神阙穴”,定位于脐的中间,属于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与任脉相衔接,总督人体一身之阴阳,故通过敷脐,可以达到调整阴阳,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配以足少阴肾经之起始穴位“涌泉”为臣,即具有“虚则补其母”,“先后天并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的中医理念;而在脐贴用药选择上,也选用“细辛、肉桂等”入少阴肾经之药,具有“温肾散寒,秘阳归坎”之意,力求达到“阴平阳秘”的最佳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通过“姜辛固本脐贴”针对脾胃虚寒型腹痛的中医外治法,充分发挥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从患者的临床实际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有效性上看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I processGastroenterology 2006;130:1377-1390[PMID:16678553 DOI:101053/jgastro200603008].

[2]张丛,曹泽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腹痛综合征55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8(34):17-18

[3]徐亚兵,陈有明,芍药甘草汤联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功能性腹痛综合征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4(48):50-52

[4]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6-152

[5]郭宇,苏晓兰,魏玮功能性腹痛中西医诊疗进展与策略[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5(34):1077-1080

[6]王婷,陈菲,李溯,等吴茱萸提取物乳膏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13,2(48):106-110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难治性强迫症给予喹硫平及氯咪帕明的临床干预观察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