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游学何以风靡?

2017-08-24 02:01牛绮思
中国经济周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游学女士家长

牛绮思

家长趋之若鹜,市场规模或达万亿元

毫无意外,海外游学又热了一个暑假。

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学生在假期中背起行囊出国游学,不仅作为一种很“潮”的度假方式盛行,同时也让这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市场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增长迅猛。

一个被较多引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海外游学达50万人次,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2016年,游学行业市场空间已达300亿元,且未来5年还将保持30%至50%的增速,预计10年后出境游学将成万亿元规模市场。

有关专家表示,普通海外旅游产品毛利率一般在5%~10%左右,而海外游学产品则可达到30%~50%,高额利润空间产生了巨大吸引力,游学将成为资本投资的下一个“蓝海”。旅行社、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留学中介公司,甚至学生就读的学校,纷纷抢滩这个市场。

海外游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你第一次离开妈妈去远行,第一天,我已经开始倒数了。”袁女士的女儿今年10岁,这个暑假跟着学校组织的团参加赴日本的海外游学。袁女士内心充满不安,每天都在朋友圈刷屏倒数,毕竟孩子太小。“但如果不让她去,而其他同学都去,她的見识会不会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她会不会因此缺少与同学交流的话题?”

李女士也深有感触,“儿子才上小学五年级,但今年寒假班上将近一半的同学都去了学校组织的澳洲游学。假期一结束,大家都会在一起讨论各自的住宿家庭、新认识的外国小伙伴还有互赠礼品。” 那一次,李女士没给儿子报名,“他没去就没有共同话题,感觉很失落,被问到为什么没去甚至有点自卑。”这个暑假,“随大流”给儿子报名去了美国。为此,收入不高的她足足攒了小半年的钱。

袁女士和李女士的焦虑,普遍存在于中国的普通家庭,并因此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海外游学市场。

根据途牛旅游网今年6月份发布的《在线海外游学市场消费分析2017》,青少年已成当下海外游学市场主力,且呈低龄化趋势。游学群体中,初中生占比49%,高中生占比24%,合计占比超过73%。同时,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也开始参加海外游学,出游人次占比为11%。

海外游学似乎也正在被划入教育的“起跑线”中。在这样的竞争氛围下,没出过国的孩子难免会在心理和经历上感到“劣势”,并且越来越多的家长正逐渐形成海外游学不能“人有我无”的思想。

对此,有评论称,游学催生了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暑期出境游学,很多家长都坐不住了。迫于周围环境的压力,家长们无形中陷入“别人都去了,我也要去”的攀比心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一哄而上,盲目跟风,成了当前游学市场的写照。

海外教育资源成吸金“卖点”

纵观各大留学机构的热门游学项目介绍,可以发现世界名校成了计划中的重头戏,比如,“探访哈佛书店”“前往常春藤盟校之一的耶鲁大学,深入斯特林纪念图书馆进行参观”“走进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聆听留学生活经验分享”“体验斯坦福大学创新思维课程”“全部课程均于牛津剑桥大学学院内授课,提前感受名校氛围”“加拿大六大顶尖学校深度探访”等等。

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背后,考验的是家长的钱包。对比多家机构,游学项目的费用大致在3.6万元至4.2万元不等,行程天数一般在12天到14天。即使价格不菲,家长仍然愿意为此埋单,甚至成了对孩子的刚性教育投资。尤其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名校云集的热门国家,许多家长都认为,这些地方的教育资源非常好,孩子可以通过游学尽早感受与国内不同的学术氛围,为将来留学打下基础。

一些短期游学还有机会和国外学校的师生面对面地进行专业交流,甚至有可能提前锁定入学机会。这对家长们极具诱惑力。

赵女士的女儿从小便专攻小提琴,高中读的也是艺术类的国际学校,已经做好本科留学英国的打算。因此,几乎每个寒暑假赵女士都会为她报名国际游学。“通过学校内部组织或留学机构报名的都有,游学期间有机会和当地音乐学院的学生一起排练演出,表现突出的话还能拿到专业老师的推荐信,对孩子以后的留学申请帮助太大了。”赵女士认为 ,这钱得花。

“豪华”游学名不副实?

但目前的海外游学尚处于鱼龙混杂的阶段,市场管理比较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各种海外游学机构定制、包装出一个个“高大上”的项目,但实际过程中“游”与“学”的效果是否值得高额费用也有待考量。

其实,教育部早在2014年就颁布了《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对“寓学于游”作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其中包括“境外研学旅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计划的1/2”。

然而,市面上大部分的游学项目,在14天的行程中,语言学习或学校参观的时间大致只有5天,剩下的则都是观光游玩,与普通旅游团相似,变成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而 5天的学习时间也存在较大的水分,学校一般每天仅安排半天的课程,这意味着实际上学习的时间更少了,“游”的比例明显大于“学”。

另外,与同类普通旅游项目比,海外游学仅仅是加入了英文课程,便一下“身价翻倍”,难免有价格虚高的嫌疑。

有家长反映,国外校园都是免费开放的,老师带着游览一圈,再让校内招生办老师宣传一下,便称作“参访”,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而根据一些游学机构的介绍,仅有一小部分的游学产品是安排孩子插班到本地生的课堂中体验原汁原味的外国教育,其余大部分项目计划都是请当地的外教给游学团里的孩子集体上课,这被不少家长吐槽为“换成大洋彼岸的教室上英文课而已”。

还有家长表示,选择游学看重的是让孩子体验“寄宿家庭”,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比住在酒店或学校宿舍更能深入到国外文化中。但现实情况却是,一些机构安排的寄宿家庭容纳学生的数量多达15~20人,校方表示这样更便于管理。对此,有家长抱怨,“本以为选择寄宿家庭能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接触外国人,增加语言交流,但没想到原来整个团20来个学生都住在一家,简直就是集体民宿短租的模式,这钱花得不舒服。”

当然,更让家长牵肠挂肚的还有安全问题。游学属于一个灰色地带,在实践中,不少都是由某些咨询服务公司对接一些海外资源或外包给旅行社组织,很多地陪都是在读留学生或当地华人,专业化程度较低,素质也良莠不齐,亟须加强监管和规范。

牛绮思

家长趋之若鹜,市场规模或达万亿元

毫无意外,海外游学又热了一个暑假。

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学生在假期中背起行囊出国游学,不仅作为一种很“潮”的度假方式盛行,同时也让这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市场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增长迅猛。

一个被较多引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海外游学达50万人次,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2016年,游学行业市场空间已达300亿元,且未来5年还将保持30%至50%的增速,预计10年后出境游学将成万亿元规模市场。

有关专家表示,普通海外旅游产品毛利率一般在5%~10%左右,而海外游学产品则可达到30%~50%,高额利润空间产生了巨大吸引力,游学将成为资本投资的下一个“蓝海”。旅行社、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留学中介公司,甚至学生就读的学校,纷纷抢滩这个市场。

海外游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你第一次离开妈妈去远行,第一天,我已经开始倒数了。”袁女士的女儿今年10岁,这个暑假跟着学校组织的团参加赴日本的海外游学。袁女士内心充满不安,每天都在朋友圈刷屏倒数,毕竟孩子太小。“但如果不让她去,而其他同学都去,她的见识会不会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她会不会因此缺少与同学交流的话题?”

李女士也深有感触,“儿子才上小学五年级,但今年寒假班上将近一半的同学都去了学校组织的澳洲游学。假期一结束,大家都会在一起讨论各自的住宿家庭、新认识的外国小伙伴还有互赠礼品。” 那一次,李女士没给儿子报名,“他没去就没有共同话题,感觉很失落,被问到为什么没去甚至有点自卑。”这个暑假,“随大流”给儿子报名去了美国。为此,收入不高的她足足攒了小半年的钱。

袁女士和李女士的焦虑,普遍存在于中国的普通家庭,并因此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海外游学市场。

根据途牛旅游网今年6月份发布的《在线海外游学市场消费分析2017》,青少年已成当下海外游学市场主力,且呈低龄化趋势。游学群体中,初中生占比49%,高中生占比24%,合计占比超过73%。同时,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也开始参加海外游学,出游人次占比为11%。

海外游学似乎也正在被划入教育的“起跑线”中。在这样的竞争氛围下,没出过国的孩子难免会在心理和经历上感到“劣势”,并且越来越多的家长正逐渐形成海外游学不能“人有我无”的思想。

对此,有评论称,游学催生了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暑期出境游学,很多家长都坐不住了。迫于周围环境的压力,家长们无形中陷入“别人都去了,我也要去”的攀比心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一哄而上,盲目跟风,成了当前游学市场的写照。

海外教育资源成吸金“卖点”

纵观各大留学机构的热门游学项目介绍,可以发现世界名校成了计划中的重头戏,比如,“探访哈佛书店”“前往常春藤盟校之一的耶鲁大学,深入斯特林纪念图书馆进行参观”“走进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聆听留学生活经验分享”“体验斯坦福大学创新思维课程”“全部课程均于牛津剑桥大学学院内授课,提前感受名校氛围”“加拿大六大顶尖学校深度探访”等等。

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背后,考验的是家长的钱包。对比多家机构,游学项目的费用大致在3.6万元至4.2万元不等,行程天数一般在12天到14天。即使价格不菲,家长仍然愿意为此埋单,甚至成了对孩子的刚性教育投资。尤其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名校云集的热门国家,许多家长都认为,这些地方的教育资源非常好,孩子可以通过游学尽早感受与国内不同的学术氛围,为将来留学打下基础。

一些短期游学还有机会和国外学校的师生面对面地进行专业交流,甚至有可能提前锁定入学机会。这对家长们极具诱惑力。

赵女士的女儿从小便专攻小提琴,高中读的也是艺术类的国际学校,已经做好本科留学英国的打算。因此,几乎每个寒暑假赵女士都会为她报名国际游学。“通过学校内部组织或留学机构报名的都有,游学期间有机会和当地音乐学院的学生一起排练演出,表现突出的话还能拿到专业老师的推荐信,对孩子以后的留学申请帮助太大了。”赵女士认为 ,这钱得花。

“豪华”游学名不副实?

但目前的海外游学尚处于鱼龙混杂的阶段,市场管理比较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各种海外游学机构定制、包装出一个个“高大上”的项目,但实际过程中“游”与“学”的效果是否值得高额费用也有待考量。

其实,教育部早在2014年就颁布了《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对“寓学于游”作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其中包括“境外研学旅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计划的1/2”。

然而,市面上大部分的游学项目,在14天的行程中,语言学习或学校参观的时间大致只有5天,剩下的则都是观光游玩,与普通旅游团相似,变成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而 5天的学习时间也存在较大的水分,学校一般每天僅安排半天的课程,这意味着实际上学习的时间更少了,“游”的比例明显大于“学”。

另外,与同类普通旅游项目比,海外游学仅仅是加入了英文课程,便一下“身价翻倍”,难免有价格虚高的嫌疑。

有家长反映,国外校园都是免费开放的,老师带着游览一圈,再让校内招生办老师宣传一下,便称作“参访”,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而根据一些游学机构的介绍,仅有一小部分的游学产品是安排孩子插班到本地生的课堂中体验原汁原味的外国教育,其余大部分项目计划都是请当地的外教给游学团里的孩子集体上课,这被不少家长吐槽为“换成大洋彼岸的教室上英文课而已”。

还有家长表示,选择游学看重的是让孩子体验“寄宿家庭”,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比住在酒店或学校宿舍更能深入到国外文化中。但现实情况却是,一些机构安排的寄宿家庭容纳学生的数量多达15~20人,校方表示这样更便于管理。对此,有家长抱怨,“本以为选择寄宿家庭能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接触外国人,增加语言交流,但没想到原来整个团20来个学生都住在一家,简直就是集体民宿短租的模式,这钱花得不舒服。”

当然,更让家长牵肠挂肚的还有安全问题。游学属于一个灰色地带,在实践中,不少都是由某些咨询服务公司对接一些海外资源或外包给旅行社组织,很多地陪都是在读留学生或当地华人,专业化程度较低,素质也良莠不齐,亟须加强监管和规范。

猜你喜欢
游学女士家长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理性看待“海外游学热”
全年目录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家长错了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寓教于游,从“新”出发
家长请吃药Ⅱ
Guy Laroche“女士腕表”演绎现代百样风情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