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兴趣培养习惯赢得尊重教育

2017-08-24 11:02薛艳玲
新课程·中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习惯老师孩子

薛艳玲

上学年中,学校通过对学生全面细致的了解以及真实的调查问卷,本着学校实际情况和高质量的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尊重教育”的口号,制订了其计划,诠释了其内涵,要求积极学习。于是,我认真阅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从尊重开始》这本书,获益良多,颇为感动。

“要把孩子当做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是求私欲之利。”“教育是一种唤醒”“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尊重孩子的权利”等思想都在理论上让我有所启发。

尤其是读到孙云晓老师教育自己孩子的那些故事,我便不由自主地联系起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似乎不经意间在反思自己。当读到孙云晓老师也曾打女儿时,我立马想到自己打女儿的经历。当读到“享受孩子的成长”一节时,我也沉浸在女儿成长中的那些点点滴滴可爱的事、稚嫩的语言和搞笑的生活片段中,倍感幸福、完美!

我和孙云晓老师一样,不仅是孩子的母亲,而且还是一名教师,所以不仅肩负着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而且还担负着教育学生的责任。读完这本书,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我有所明白。对于学生,我便想:该如何践行尊重教育?怎样做,才能获得最大的正确的尊重?到底尊重什么呢?

我急忙查确:尊重,古语中指将对方视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须重视的心态及其言行,现在已逐渐引申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解释作为动词,意为敬重;重视。作为形容词,意为庄重(指行为)。而结合阅读孙云晓老师的书的心得,我感觉,在教育中,只有重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才能赢得尊重。

在教育活动中,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解一个学生的性格、生活,从中发现他的兴趣爱好或优点,适时鼓励、赏识,便能激发他内在的学习潜能,使他获得良性发展。我曾带过的一位学生,以前不喜欢学习,中途转到我们班,刚开始不了解他,只因一次他唱了一首歌,让我印象深刻,但转来第一天我不知他因何被要求在教室外学习。后来因为他不交语文作业,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向其他老师寻求帮助,但没多大效果,后来和他本人谈话,甚至将他交给了班主任,但都以失败告终。新学期开学报到时,我先和他母亲联系沟通好,然后再和他以条约形式在他母亲面前谈好,给他提供唱歌的机会、展示才艺的平台,适时地沟通、关怀和表扬,可以说从思想、学习和生活需求都给予重视,这让他有所转变,他在思想、行为方面的进步,学生看在眼里。语文课上,他不仅按时交作业,而且卷子上的字写得认真工整。家长会上,他的家长说:“因为练习唱歌没能参加考试,作业也耽搁了一段时间,然而练习后因为外在原因取消了表演,于是在家说话的语气不好。”不管家长怎么说,最起码我可以感觉到,他在认识上有了自我提高。在生活中,因为兴趣、爱好等取得成功的事例举不胜举。罗杰斯认为:“人皆有天赋的学习潜能与倾向。这种学习包括对技能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他人与自我认识的要求、对人际和谐、积极评价的需要与积极创造。只要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

读完孙云晓老师的书,我还有一个最深的体会,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他在书中提出并用亲身实例说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熏陶孩子”的重要性。同时,在教育作品集《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中提到:“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那么,不论是作为父母还是老师,我们都应如此。著名教育学家培根也曾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一旦养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资本,而人在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大英博物馆的一个座位下,至今留有马克思的脚印;艺术家达·芬奇几百次画蛋后才有了“蒙娜丽莎”;被誉为“现代儒商”、始终坚持七个好习惯的香港商界超人李嘉诚;我们高三界经常会说的“野马”变“黑马”的蜕变过程,都是很好的例子。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每个老师都会遇到所谓的“问题学生”。有时是家庭教育的原因。但他的父母怎么样,家庭教育有问题没有,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而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我们还需管理,绞尽脑汁教育,因为他们可能影响班级。

孙云晓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创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是丰富的,相信我们每个人阅读它都获益匪浅,感受不同。而我最深的体会就是:重视兴趣,培养习惯,相信一定能赢得教育的最大尊重和

成功。

在此,我也期望老师都能阅读孙云晓老师的这本书,或者多阅读关于教育和管理的书籍,从中有所启发。相信結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不仅更有经验,也会更好地在教育上成长!

编辑 任 壮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惯老师孩子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