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高考前的几个月是高三学生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的学习越来越紧张,压力也越来越大,由此还会引发一系列症状,诸如焦躁不安、紧张厌学、患得患失等。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还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及时帮助学生坚定信念理想,营造良好氛围,指导科学学法,调试疏导心理,优化外部环境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在高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
一、强调日常管理,建立良好学风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对学生纪律、卫生、跑操的检查,使学生意识到在高三阶段学习固然重要,但良好的个人修养、整洁的学习环境、良好的班风同样重要。因为透过一个学生的卫生习惯可以看出该学生的心态、心气。一个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首先是一个做事有规律的学生,更是一个追求生活质量、有积极进取心态的学生,这些恰恰是高考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对学生的个人面貌及教室卫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学习的地方干净无尘,学生身心愉悦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在抓好卫生的前提下要利用好班级的板报,要求各班根据本班特点,在教室的后黑板上根据不同时间段做好板报,并把每次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名字展示出来,把百天誓师时下发的“高考倒计时”牌悬挂教室前以营造紧张而有序的氛围。
高三学生到了这一阶段,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会出现疲劳,也会出现一系列不安定的情况,如迟到、做事拖沓、易怒等现象。有的家长会觉得是孩子太累,出现点问题可以容忍,可是往往由于家长的不注意造成高三学生后期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下降。这时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对学生严格进行管理,应在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起,每天对高三各班学生出现的违纪现象进行通报,让学生感觉到高三最后阶段的生活并不是放羊式管理,从思想上不放松,这样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强化目标意识,坚定信念理想
高三最后一个学期要有更加明确的目标意识,这个目标已不是笼统的口号,而是直指高考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而微,越容易付诸实际行动。要求學生每人自定各科“目标分数线”和总成绩“目标分数线”,并按“冲击线”“保守线”“托底线”三个档次分别确定,有了这样的具体的目标,学生就比较容易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容易找到提高成绩的抓手和方法,从而达成自己的高考
目标。
三、强化心理疏导,重视体育锻炼
高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压力渐渐增大,效率渐渐降低,此时,德育教师就应该与班主任密切沟通,观察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出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为学生开展心理调适活动、趣味运动会和心理讲座,帮学生渡过难关。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热情参与,相互之间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各种项目。相当一部分同学经过这些活动对班集体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同时也放松了心情。
一种是“高原现象”,表现为一段时间在学习上效率不高,对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成绩不但没有较大提高反而沉浮不定,甚至呈现出一路下滑的趋势。这时就要及时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弱点,然后针对这些弱点在任课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强化复习训练,以期查漏补缺全面提升。
一种是“克拉克现象”,表现为有的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刻苦、认真、踏实,是班里的优等生,平时考试成绩极为出色,可是每到大考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甚至在激烈的高考竞技场上遭遇“滑铁卢”,一败涂地而留下终生遗憾。这时就要及时以个别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调整复习策略,对于个别学生因不自信而过分紧张,则要多给予鼓励并巧妙暗示“你一定会考好的”,其次,还可以发挥家长的力量确保孩子睡眠充足,心情愉悦,并合理安排考试当天的事宜,使其沉着冷静答题。
四、沟通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高考是考学生同时也是考家长。对于许多家长来说,他们也在经历着另一场高考——心态高考。将考生和家长调到最平和的状态是考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平时与各班学生接触时,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压力不是来自自身而是来自家庭。父母的过分关爱,不停地嘘寒问暖,使得学生不知所措,甚至学生怕看父母充满期望的目光,时刻被“考不好如何向父母交代”困扰着。于是我及时与班主任沟通把这些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给孩子造成的影响,要求家长为自己定好位,不要过多过细地介入孩子的学习,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高三学生的后期管理是一件非常需要技巧的事情,不仅需要学生有一个较好的学习成绩,还需要有一个成熟的心态。那么在后期的管理中就需要提供及时的学习指导和良好学习氛围,保证整个年级的稳定,只有学生的心安稳下来了,我们才能在知识方面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只有学生学会了用平常心对待每一件事,才有信心迎接“独木桥”般的高考。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