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业对于活跃国民经济、提供就业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实现风险控制和完善经营决策,满足外部使用者对于信息质量的要求都至关重要。但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普遍存在标准不一、内控环境不足、执行不力、有效性评估不足和缺乏监督等问题。为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应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加强中小企业内控制度文化和氛围建设,推进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考核和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风险防范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其对中小企业的基础管理、高效经营和合法合规发展和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建立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1]。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和监督等方面履行义务、实现目标的管理活动。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有限、基于成本效益考虑,内部控制通常较为薄弱。但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增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因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展更有助于实现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控文化建设滞后
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中小企业限于发展规模和管理认知不足,为节约成本而普遍减少内部控制投入。中小企业主更多关注产值和营业收入等直观的经营指标,认为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发展并无大用,甚至认为内部控制会延长决策链条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而当前并无针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指导性规章,因而实际操作层面也缺乏明确的指导。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片面认识会直接投射在企业文化中,易造成整个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忽视。即使有少数中小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经营发展特点制定出合适的内控制度,但执行不到位、监督不足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专业人员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内控制度。相当一部企业选择照搬其他企业,却不知道内控制度的作用及意义,没有专门的人才队伍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建立、调整、改良和和革新相应的制度,使其流于形式,不够完善。
(二)风险评估制度缺失
COSO委员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风险控制,要求管理者对经营的固有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控制。市场经济环境中,中小企业面临广泛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很多中小企业仍将生产和销售视为第一要务,风险评估认识不足,难以形成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不可能形成对未知风险的有效预警。在大范围的经济波动中,中下企业首当其冲。次贷危机期间长三角地区出现了较长时间的中小企业“倒闭潮”。
(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难以发挥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单一,经营管理主要依赖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既有经验,人治大于法治。因而即使有些中小企业有内部控制制度,却难以发挥真正作用。另外,中小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权责分工不明,内部控制制度难以体现制衡和控制作用。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以快为先,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因而,中小企业相对内控制度完善的大型企业而言执行程序性差,规范性差。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易受所有者、管理者意志所左右,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规范和制度,执行人员已陷入迷惘之中,导致执行效率低下,执行成本也大大增加[2]。
(四)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必要过程,对内控制度监督包括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和危急情况下内控的危机应对措施。有效的监督制度是保障内部控制制度效果的前提。现实生活中不乏已具备基本内控制度的企业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制度而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由于缺少必要环节的基本监督,某些人员监守自盗,侵吞公司财物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基本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但由于制度不够完善,对监督功能的划分不够全面,监督人员的权责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不能完全实现制衡和监督的作用。这种情况也使得监督制度形同虚设,无法达到理想的监督效果。
(五)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未纳入绩效考核之中
中小企业主由于自身管理水平或者聘用人员的素质原因,绩效考核制度往往并不完善,执行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内部控制有效性经常被遗漏在绩效考核制度之外,削弱了全体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意愿,对内控控制的考核力度也远远达不到内控制度的要求,不利于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唯有将内部控制有效性纳入绩效考核之中,使每位成员的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才能有效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探讨
(一)明确内控意义,完善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制度绝不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的手段,使用得当,可以发现企业违规事件,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企业战略实现。应当从领导起,全员动员,明确内部控制的意义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完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含公司治理結构、机构设置、内部审计、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要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制衡、共同监督的局面。设置财务部、业务部、业务部等适合企业自身的部门机构并随环境相应改进,形成权责分明,分工合理的机构设置。确保权责一致、相互制衡、协调运转,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培养专业人才,制定适当的内控制度体系
专业化人才对于内控制度的施行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在成立之初,应当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建立或聘请专门的机构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后建立适当的内控制度体系。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专业化人才仍十分必要。要根据企业发展规模,外部发展环境等变化,及时引进先进和改善当前的内控制度,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内控制度体系主要是会计管理制度。会计控制制度包括货币资金、工薪与人事、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资金营运等多方面,各项制度要相互融合,要与企业的业务内容和流程相契合,避免出现相互矛盾和交叉的情况。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信息流通于企业的各个层次,企业不同层层次的工作者面对和需要不同层次的信息。信息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至关重要,错失有利信息,会错失商机,误用错误信息,会增加不必要成本,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完善内控制度,必须提高信息化水平,建立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各部门掌握的信息在同一平台上交流共享,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判断决策是否有误和评估风险程度。
在此基础上,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提高决策绩效,及时发现错误,降低经营成本的有效手段,是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在充分掌握内部运营、决策的信息后,结合所获取的外部有效信息,运用计算机化手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更新和总结,发现风险的根源以及未来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可靠及时的数据分析,帮助决策者实现最佳决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四)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标准化奖惩措施
适当的监督机制是实现内部控制制度良好运转的必然要求,企业应完善会计、内部审计、工会和监事会部门机构,明确权力和义务、职责和效益的关系,建立网状监督机制。同时,各机构要定期沟通,相互交流,交互融合。并且,要加强企业的执行力度,建立明确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办法,形成企业规章,共同遵守,有错必纠,任何人不得凌驾于规则之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标准化的奖惩制度相结合,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良好运行[3]。
(五)将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纳入考核体系
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内部控制体系也应因时而变,这样才能保持有效性。中小企业应当在每年年度末将考核评估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使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具有原动力。年终要对上一年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修正。通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考核评估,查找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落实到责任部门,提出整改措施,全員协同改进并完善[4]。
四、结语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中小企业也大量涌现,竞争越来越大。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降低成本,提高绩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翟岚.构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7,(06):110-111.
[2]黄品芬.浅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和对策[J].财会学习,2017,(02):245+247.
[3]施金龙,管明.基于COSO框架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究[J].财会通讯,2016,(11):112-114.
[4]李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分析[J].财会通讯,2015,(05):114-116.
作者简介:朱敏(1995-),女,汉,安徽桐城,就读于安徽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