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设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更应该树立积极的财务风险意识。本文主要进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控制
一、财务风险控制的概述
(一)财务风险控制的含义
“控制”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掌舵术”。学者罗伯特曾定义:控制是一种通过收集信息,改善被控者的功能的能力。
财务风险控制是指企业针对不同的财务风险选择合理科学的管理策略与手段,对其进行识别、估算和度量,进而其降低到企业可接受的水平,减少企业损失。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发生损失前的风险控制目标,其主要以防御为主,是企业在识别财务风险后,通过实施大量的防范手段避免遭受财务损失;二是发生损失后的风险控制目标,以补救和加强未来防范为主,企业应该采取转移、分散风险等方式将损失降到企业可接受的水平。
二、财务风险控制基本策略
财务风险控制基本策略分为如下四种:
(一)财务风险预防策略
财务风险预防策略是指在未产生财务风险时,通过一系列手段对风险进行防范,减少风险发生的次数或者减轻财务损失的程度。例如,在进行融资活动时,通过分析该项目的成本和风险等因素,选择在合理的筹资时间进行正确的筹资活动,保障防患于未然,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财务风险规避策略
财务风险规避策略是指在发生财务风险前,提前预测是否将产生财务风险,并针对产生该风险所需的因素及造成的后果,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错误。财务风险规避策略分两步,一是在管理层决策时,偏向低风险的项目;二是项目实施时,如果发现风险,应及时调整或中止项目。
(三)财务风险分散策略
财务风险分散策略是一种针对已发现的风险,通过多元化投资,增加风险单位,将风险分散到各个项目中,从而减少财务风险的手段。多元化投资是“不要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理论的衍生方法。通过持有不同的资产投资方法,将定量的财务风险分散到各个不同的项目中,能准确的平衡风险与收益,减少国有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
(四)财务风险转移策略
财务风险转移策略是指企业为了避免承受由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有意的将有可能产生风险的项目或即将承受的损失转嫁给其他企业或个体,让他人承受相应的财务风险。
(五)财务风险自留策略
财务风险自留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对已知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估计和测量,结合企业自身特征,估算出企业能够承担的和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并通过企业自有财力自行承担应负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自留策略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资金,如坏账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等提供企业抗风险能力。国有企业应对现金、存货、应收应付账款所计提的各项准备金符合企业持续经营的原则。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一种当企业正常财务活动面临背离期望目标的威胁时自动进行警示的企业内部报警系统。它能帮助企业有效的进行未知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当发现可能面临的威胁及迹象时,该系统会对其进行分析并及时通知决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该风险进行有效的防御和调整,从而帮助企业高效的管理财务风险。高效灵敏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确保该系统能有效管理企业内部信息,并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同时,也应该保证系统信息及时有效更新,实现所获取信息的相关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二是企业应设立完善的人员培养机构,确保企业员工能准确、熟练的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操作,面临系统错误或难题时,能及时找出并解决;三是建立一套高效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处理手段,包括如何有效的进行漏洞补救、安排应急手段与调整方法,及时规避、处理财务风险,避免损失扩张;四是由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一套严谨、客观、负责、工资了庞大的系统,需要健全的监督辅助系统对其加以强有效的监管与控制,因此,企业应该实行信息化手段,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减少在操纵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过程中的人为失误。
(二)财务风险制框架的构建
1.构建科学的财务决策体制。为保障企业进行正确的决策,建立一支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管理得当的决策小队至关重要,同时企业的管理层也应该努力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如预见性思维、敏捷性思维、多维性思维等,减少由自身决策思维带来的企业损失。要建立高效、系统的财务决策体制,同样需要一个健全的决策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企业能进行信息的收集、整合与存储,进而进行数据的分析,得出有效结论,降低决策成本,能减少信息流转过程由于长时间的传达带来的信息滞后及失误风险。其次,科学的决策体制能有效的预防各项决策风险,从而减少财务风险。
2.健全财务控制体系。财务控制体系是一套高效的企业内控系统,能针对企业内部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与指导,帮助企业进行财务控制与管理,其主要涉及企业成本、资金及利润的控制。对于财务活动的控制,企业可以采取四种有效的控制手段,一是定额控制法,通过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消耗的各项物资进行定额管理,从而实现财务控制;二是程序控制法,是一种通过设立一套企业内部程序来进行财务控制的方法;三是预算控制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编制财务预算从而进行财务控制;四是设立良好的内部财务监管制度。
3.完善激励制度。完善的财务激励制度能帮助企业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激励机制可分为间接激励与直接激励。直接激励有三种,一是激励性报酬安排,通过将公司的利润与员工的个人报酬联系,利润越高,报酬越高,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努力工作;二是股权激励制度,通过在企业资本结构中融入债务资金从而约束企业员工,同时也可以给以企业优秀老员工一部分公司股权,激励员工为企业增加价值;三是企业内部行政约束,通过制度企业章程,建立各种监管机构,设定管理层各人员的责任与义务。
(三)规范企业治理结构
1.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树立风险意识。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及许多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并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进而导致财务风险越来越严峻。企业应该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如设立每周培训日、员工入职风险培训周等活动,有效树立风险意识。
2.制定全面预算管理。为增强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成立全面、系统的预算管理机构,建立由企业特定管理人员组成的企业预算管理小组,采取各項有效手段,对企业财务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预算进行科学客观的监管和处理;二是规范预算表编制的程序与手段,根据企业特点和未来发展战略,提出企业财务预算目标,确保预算方案的上通下达;三是客观有效的进行预算前、预算中、预算后三个阶段的控制,通过找寻预算中分析的错误,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改善。
3.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企业应该设立多样的投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加强资金管理,构建合理的负债结构,有效控制企业资金的流入与输出,建立科学合理的融资及负债结构,企业通过多方融资,增大企业信用度,能减少费用从而控制财务风险。
(四)政府政策与监督
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需要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和监督,有效应对风云诡谲的宏观经济市场,能正确的处理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关系,采取稳健、合适的金融工具应对利率和汇率危机,同时也应该确定企业的市场空间与定位,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积蓄财务,适时实现规模的扩大,进行多元化投资,在金融危机的威胁下,仍旧将财务风险与损失降低到企业可接受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侯彩文.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J].中国经贸,2014,(14):206-207.
[2]汤树林.浅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2012,(09S):150-151.
[3]章振东.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4]朱荣.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阳湘懿(1995-),湖南常德人,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四学生,研究方向: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