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变动趋势及对策分析

2017-08-24 12:53王国丽赵莉
时代金融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商业银行

王国丽++赵莉

【摘要】本文以时间为维度分析了2005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变动趋势,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呈现波动性上升的态势,并且关注类贷款数额较大;横向比较了几类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变动趋势得出,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远高于其他银行,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逐年上升。针对上述现状,本文从控制不良贷规模,关注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强化银行监管、创新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银行监管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进入缓慢增长时期,尤其是2015年后,经济下行趋势不变,各类经济指标连续多月低迷。我国的宏观经济整体上呈现“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和经济风险发生率上升”的“四降一升”态势。新形势下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导致银行业面临不良贷款数量持续增加,银行信贷风险逐步加大。随着银行等贷款机构的风险加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时隔十年再度攀升,尤其是政策性贷款,导致大量的不良贷款产生(张军、金煜,2005)。回顾我国上世纪末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动趋势表现为周期性增长,1991年至1999年不良贷款率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直至四大国有金融资产公司的成立,将不良贷款进行了剥离,1999年之后出现了大幅下降,但不良贷款规模并没有同步下降,到2003年不良贷款率达到另一份高峰,随后又开始出现下降,2011年之后又开始出现上升趋势。据统计,截至2016年第四季度,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达到1.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如果包括了关注类贷款则达到4.9万亿元,占全国当年GDP的6.62%,不良贷款规模和增长率分别比2010年增长251%,增加5.7个百分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存在潜在风险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比较分析

为便于分析,本文选取2005年~2016年第四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作为比较对象,以为时间为维度,分别分析这两个指标的变动趋势。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银监会网站。

图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数据统计情况

从上述统计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2005年最高达到8.9%,不良贷款余额为12196.9亿元,2005~2007年间,不良贷款余额均超过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虽然较高,但是有下降趋势,2008年不良贷款率下降到2.4%,不良贷款余额下降到5635.4亿元,直到2012之后,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又有了上升的趋势,2016年第四季度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5122亿元,比2005年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了24%。

在我国,贷款分为五类,分别是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其中将后三者称为不良贷款。在大多数文献中,许多学者将关注类贷款视为潜在的不良贷款,如果关注类贷款一旦存在不可控因素则会直接转化为不良贷款。为此,本文特统计比较了2014年至2016年(季度)的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余额,如下表所示。2014~2016年(季度)数据显示关注贷款余额较大,均是不良贷款余额的2倍左右,如果宏观经济出现恶化,这些关注类贷款便会转化为不良贷款,造成不良贷款余额的大幅增加,我国银行业将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

(二)不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比较分析

为更好地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现状,本文统计了2010年以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如下图所示。总体而言,各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变动趋势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变动趋势一致。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数在各类商业银行中是最高的。具体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7~2008年,不良贷款余额数量较大,但有下降的趋势,下降的幅度较大,这一阶段,各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数从高到低分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第二阶段为2009~2011年,不良贷款余额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下降的幅度较小,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超过了城市商业银行。第三阶段为2012年~2015年,各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又开始出现上升的趋势,2015年达到最高,这一阶段,农村商业银不良贷款余额大于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及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统计比较,本文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趋势及其原因。

第一,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接着又上升的趋势。图1显示,第一阶段:2005~2007年不良贷款余额小幅上升,但是不良贷款率却表现为下降趋势。这一阶段是金融危机的潜伏期,世界经济还未对金融危机作出反应,表现为不良贷款余额的小幅上升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第二阶段:2008年到2011年,不良贷款余额额和不良贷款率表現为“双降”趋势,这一阶段,两者都有下降趋势,2008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比上年下降44%,降低3.7个百分点,降幅均较大。原因主要是一: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了改制,大大削减了不良贷款,加之,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对四川地区的不良贷款进行了核销,以及不断增加对灾区进行信贷投放,使得不良贷款数额和不良贷款率急剧下降。二: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后,我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不良贷款呈现不增反降的效果。第三阶段:2012~2016年第四季度,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上升,前者的上升幅度较大,后者的上升幅度不明显。导致不良贷款余额出现大幅上升的原因可能是2012年以后我国宏观经济金融新常态时期,恰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渡期,特别是煤炭、钢铁、房地产等行业出现产业过剩,导致不良贷款剧增。但是由于其他新兴产业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潮,使得贷款不断增加,导致不良贷款率的变化并不明显。

第二,关注类贷款的数额较大,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潜在信贷风险。从2004年第一季度到2016年第四季度来看,关注类贷款数额都远高于不良贷款数额。表1显示各年关注类贷款数额均是不良贷款数额的2倍左右,且关注类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较大。如果一旦宏观经济出现恶化,关注贷款将会直接导致不良贷款数额和不良贷款率急剧上升,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面临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第三,2011年之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突然增加,超过了其它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风险抵抗能力减弱,进而使农村隐性信贷风险开始暴露,农村商业银行贷款质量整体下滑。

第四,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高于其他银行,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大型商业银行的存贷额基数本来就比其他银行雄厚,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大型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贷款较大,而国有企业由于政治因素等原因导致其不良贷款的发生率较高造成最终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较高。近几年来,國有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加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2016年初IMF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债务总额约相当于GDP的225%,其中企业债务高达145%,不管以何种标准衡量都非常高,尤其是国有企业占企业债务总量的55%,这一比例远高于22%的国有企业经济产出占比{1}。

四、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反复上升和下降的变动趋势。新时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为保证我国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以下几点阐述了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措施。

第一,加大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的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逼近2%警戒线,因此,要从总量上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特别要重视对农村商业银行贷款的审核和发放,将不良贷款降到最低。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迅速,不良贷款率高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水平。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贷款对象是农村地区,情况比较复杂,因此,要深入了解农村贷款人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经济状况,信用状况,项目基本情况,抵押物或抵押品等,认真核实担保人的基本情况。严格执行“谁房贷谁回收”的制度,并将发放贷款的责任人、发放贷款数额适当与其劳动报酬挂钩,对按时收回贷款的责任人予以适当奖励。

第二,关注国内国际宏观经济状况。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周期性变动的背后是与国内国际宏观经济的变动,并且,前者往往是滞后于后者的。例如,2008~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原因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我国实行紧缩的货币信贷政策。2012年之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出现开始疲软,不良贷款数额和不良贷款率开始逐渐上升。由此可见,国内外经济发展与不良贷款有着密切的关联关系。经济处于上升时期,不良贷款下降,经济处于下行时期,不良贷款则会上升。据此,商业银行要及时跟踪和预测国内外经济运行状况,了解经济波动规律和发展态势,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期,把握住对领头行业或企业的贷款,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期,要增强对经济、金融可能出现危机的敏锐度,控制贷款,同时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第三,强化银行监管机制。我国现行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不仅可能导致银行监管存在“真空地带”,还有可能造成监管的重复,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此,探索一套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信息分析系统,以实现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动态、实时监管。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加强员工的责任心,进一步规范员工的行为,并在银行“内部”进行自纠自查,从而形成银行风险的自我识别和自我矫正的良好机制。

第四,创新手段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处置。鼓励银行不断创新不良贷款转让方式,完善不良贷款打包转让反委托模式等创新手段,在合规范畴内对如何有效处置不良资产进行有益探索。

注释

{1}数据来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6- 06/17/c_129070725.htm。

参考文献

[1]胡婷.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化趋势研究——以部分股份制银行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6.06.

[2]王海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内生机制与周期性研究[J].当代财经,2017.01:50-59.

[3]郭乐民.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6.08:32-36.

[4]王茂玲.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现状与对策探究[J].西部金融2016.06:57-59.

[5]李东卫.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研究[J].甘肃金融2016.05:54-58.

[6]马振国.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5.04.

作者简介:王国丽,贵州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莉,遵义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叙永农商银行化解不良贷款443.5万元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